分享

谐音串起的红楼真相,三味尽在两副对联一首词

 读书甚佳 2020-10-09

曹雪芹承认,在给《红楼梦》书中人物取名时大量使用谐音。贾雨村、甄士隐谐音假语村、真事隐,开宗明义地寓意“本书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可见,书中的谐音人名并不一定单独寓意人物自身故事,还有更多寓托功用:多个谐音人名甚至串联起一条故事主线,更会借助谐音暗用典故而指向终极宗旨。

第一联——故事梗概

金陵十二钗代表的十二位年轻女性与贾宝玉共同构成了《红楼梦》的故事核心。十二位年轻女性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贾宝玉的自家同辈女性,即元、迎、探、惜四姐妹和熙凤、李纨二嫂;第二类是外来同辈或自家晚辈年轻女性,即宝钗、黛玉、妙玉、湘云,侄媳可卿和侄女巧姐。

先说第一类年轻女性。四姐妹被公认为谐音“原应叹息”,熙凤常被单称一个“凤”字,如“凤辣子”“凤姐”等,本行认为其名字应该谐音“风”字,剩余一个“熙”字后面再说;李纨的“纨”则谐音“晚”。因此,这六位女性的名字串成一句话:原应叹息风晚。其意义很不清楚,是少了一个关键字的缘故。四姐妹名中都带一个“春”字,曹雪芹如此强调“春”字,无疑这个“春”字是关键字,补入该字,原话就成为“原应叹息春风晚”。因此,第一类六位年轻女性的名字串成一句谐音上联。

第二类年轻女性又大致分为两小类,一类是与贾宝玉有着男女情缘关系的三人:宝钗、黛玉、可卿,一类是与贾宝玉有着男女情谊关系的三人:巧姐、妙玉、湘云。宝钗一名占用了“宝玉”中的“宝”字,实际上曹雪芹只留给宝钗一个“钗”字,谐音“差”。同理,黛玉一名也只留有一个“黛”字,既谐音“忒”,又谐音“待”。“可卿”谐音“情”字。巧姐、妙玉、湘云三人只是贾宝玉情缘故事的零距离观察者,没有隐晦其事而谐音的必要,所以单取一字即可,巧姐一名实质只有一个“巧”字;妙玉一名中由于“玉”字另有用途,也只有一个“妙”字;“湘云”一名中可以暂取一个“云”字。所以,第二类六位年轻女性的名字串成下联框架:“差忒情巧妙云”。与上联一样,这里缺少一个关键字。因为“黛玉”、“妙玉”两名中重复使用“宝玉”一名中的“玉”字,所以这个关键就是“玉”字,实际谐音为“欲”字。由此补足下联:差忒情欲巧妙云。

“宝钗”的谐音“宝差”逼真地暗示出贾宝玉与薛宝钗的故事脉络,意味着薛宝钗错视贾宝玉为珍宝,其实贾宝玉的本质是“玉”,是情欲。因此,薛宝钗的爱是错爱,大有陆游《钗头凤》一词“错、错、错”之感叹。“黛玉”谐音“待欲”,正是贾宝玉所待之情欲,然而等待往往意味着无奈,甚至永远的无奈,加之“林”字谐音“临”,触手可及却如被玻璃门一般分隔在两个世界里。贾宝玉与薛宝钗、林黛玉二人构成了一个复杂的三角关系。对于贾宝玉来说,想得到的可望而不可及,不想得到的却被硬逼着收入怀中,最终却是两头落空。贾宝玉怎么办?怕是只能“莫、莫、莫”了,真是妙不可言!所以,三人旁边才有了妙玉这个零距离观察者。当然,这样的三加一关系,可能暗示在《红楼梦》后四十回中,贾宝玉与妙玉走到一起,二人以“莫、莫、莫”的不得不超然的态度了此残生。

全联写作“原应叹息春风晚,差忒情欲巧妙云”,意思是说:原本应该叹息春风已晚、春光不再,可是我(《红楼梦》作者)却要把花团锦簇的季节里经历过的情和欲错杂开来,巧妙地述说一番。在繁体字中,“风云”的“云”字与当作“说”讲的“云”是两个字,前者带有雨字头。所以,全联的最后一个“云”字还具有双关意义,既表示“述说”,又暗指整件事情像云一样,被西风一吹就散了。这就是上联剩余的一个“熙”和下联剩余的一个“湘”的用途所在,“熙凤”谐音“西风”,“湘云”谐音“像云”。所以,全联没有说出的一句是“一切像云,经西风一吹而散”。

《红楼梦》中四大家族分别是贾、薛、王、史,其谐音合成一句话就是“假写往事”。正好用作全联横披。

第二联——情和欲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秦可卿”三个字谐音“情可情”,但这三个字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它必须与另一部伟大著作联系起来才能完整地表达其寓义,这部著作就是老子的《道德经》。很明显,“情可情”与《道德经》的开篇三个字“道可道”如出一辙,按照这一模式,“情可情”后面的没有说出的话就是“非常情”(对应“非常道”)。见到“非常情”三个字,人们会立刻想起秦可卿有关的两件大事:与公爹暧昧,贾宝玉在秦可卿的卧室中梦游仙境而初通人事,这种极不正常的行为难道不正是“非常情”吗?

“道可道,非常道”是《道德经》的开篇第一句话,秦可卿则是《红楼梦》情欲故事的领人入场的引导员,更是贾宝玉梦中的性启蒙老师,而秦可卿的弟弟——秦鲸卿,即秦钟则是把贾宝玉领入同性恋的导航员。秦鲸卿谐音“曾经情”。正是“曾经情”在贾宝玉的生活中播下了一粒“情种”,即“秦钟”的谐音。贾宝玉心中的那粒情种,必然会在荣国府这个“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大长特长,荣国府不愧为使其“繁荣”的“福地”。所以,曹雪芹才给秦可卿写下这样的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情可情”与“曾经情”姐弟二人均以“情”字谐音得名,一男一女、一阴一阳、一天一地(“情地”一词不合常用字习惯,被“情海”二字代替),涵盖了世间同性和异性两大情感。但是,这两大情感在贾宝玉身都过度了、过分了,失去了节制,陷入淫漫状态,完全偏出正统的“情欲”范围,是“非常情”,更是淫情。所以,秦可卿判词最后说到:不要说贾宝玉身上的各种不肖习性都在荣国府养成(漫言不肖皆荣出),实际上贾宝玉的“淫情”根源远在宁国府(造衅开端实在宁)。也就是说,贾宝玉这块没有真质的“假宝玉”一旦在宁国府跨过门槛走向“淫情”,就将永无回头之日。所以,“宁国府”原本是“凝国府”,是把情天情海凝幻成情身的地方。进一步还可以找出宁国府四代男性名字的谐音来历:代化无需谐音,“敬”谐音“净”,“珍”谐音“真”,“蓉”谐音“容”,四代男性名字合成一句话:代(为)化净真容。唯有如此才能凝为情身。这段序幕故事的男女主角——贾宝玉与秦可卿,是刚刚出五服的叔侄媳关系,贾代化的祖父就是贾宝玉的高祖父,到宝玉一辈正好五服。所以,贾宝玉与秦可卿这种不太清楚的关系,虽然不好听,却也不算完全违背伦理,是一个应该计分的擦边球。

秦可卿姐弟二人名字谐音“情可情曾经情”,感觉这六个字似曾相识,其后还应该有字。今日凌晨,写罢一篇分析某个民俗的文字,收拾入睡,床上辗转,又得意起前面的对联。忽然顿悟:“情可情曾经情”与名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非常相似。于是拟出上联“情可情曾经情情非情异”。宝玉因秦可卿初通男女之情而有悖伦理,因此其情为非;宝玉因秦鲸卿经历同性之情而有悖人伦,因此其情为异。进一步又联想到,情欲一体,欲谐音玉;宝钗一名借用宝字,黛玉和妙玉二名各借玉字,说明宝玉、宝钗、黛玉、妙玉四人纠葛:人人都说二宝天造地设,宝玉其实心在黛玉;二宝被迫结合姻缘,最终熄灭了黛玉之光;随着巢覆卵毁,宝玉出家,机缘巧合又与妙玉走到一起。由此拟出下联:“欲思欲差忒欲欲见欲亡”。横批简单,全在宝玉本源。即女娲补天的遗石,遗石谐音遗事,因此横批“遗事遗恨”。

一首词——繁荣骤逝

贾宝玉是整部红楼梦的主角,看似假宝玉,其实'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脂砚斋批语透露,曹雪芹在最后章回中为贾宝玉论定的考语是“情不情”三个字。也就是说,整部红楼梦,从情可情开始,到情不情结束。由此看来,“情不情”三字大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意味。本行因此认为“情不情”三字源自白居易的一首词:“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暗示贾宝玉:“情不情,欲不欲,忽然来,骤然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这正是警幻仙姑:“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警戒言语所表达的意思。

”花非花,雾非雾“,白居易的这首词历来令人疑惑,不明白所写的是什么东西,因而把这首词归结为印象派或朦胧派手法。其实,白居易具体描写了一个人们司空见惯的真实存在物,即北方夜间凝结在窗户上的霜花,与《红楼梦》中贾府盛极骤衰的状况极其相似,贾府其实就是一夜霜花!

古人说:“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其大意是说:读四书五经味道如同吃米面,是饮食之本;读史书味道如同喝美酒吃佳肴;读诸子百家味道如同酱醋,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佛教也有“三味”,即“三昧”,指诵读佛经、领悟经义的三重境界:一为定,二为正受,三为等持。意思是说:诵经之前要止息杂念,做到神思安定专注;领悟经义态度必须端正,具有百般恭敬的虔诚;学习过程中要专心致志,保持始终如一的精神。鲁迅先生读书的“三味书屋”,据传其三味指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其实,曹雪芹也给出了红楼梦三味。

第一味:“原应叹息春风晚,差忒情欲巧妙云;借写往事”。总括家族盛衰历史。

第二味:“情可情曾经情情非情异,欲思欲差忒欲欲见欲亡;遗事遗恨”。总括个人情欲故事。

第三味:“情不情,欲不欲,忽然来,骤然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以霜花比喻主人公的彻悟。

2006-1-10初稿,2013-1-10补写,2020-10-7修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