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6.水的记忆

 一花牧场 2020-10-09
水的记忆
 
一到老家,母亲就对我说,现在,不愁没水吃了。原来,村里又从哪里找到了水源,现在家家户户都吃上了水。有水吃,老母亲很高兴,我也很高兴。
没水吃的历史,在村里由来已久。小时候,家里不仅缺钱,还缺水。爷爷从小溪里一担一担挑回家。小溪离家不远,后门出发,走个三两百米就到了。但到了也不能立刻径直了挑,还要往小溪的上游再走个一两百米,到一个看起来几乎没有牛、鸭之类的动物走过的地方挑水,方能使用。但这也不能做饮用水,毕竟小溪里的水是没有经过检测的,谁敢喝呢?
山上有很多天然的泉。但泉水并不能喷涌出很多新鲜活络的水,还未到可以抵达村庄家家户户的量。每年大旱时节,爷爷就会发出阵阵叹息,羡慕起那些田地里有泉的人家来——那可是粮食之本啊。民以食为天,夏天没有水,秋天何以收成?我们家的田地有冷泉的不多,大概一两口田,其余的全凭天意。有几次,爷爷三更半夜出门,原来是看水去了。有几次,有人将我家有冷泉的田垄挖开一个小口子,让水悄无声息地沿着口子流入下一个田地,那些稻子,就在深深的夜里被唤醒,咕咚咕咚喝个痛快,待到差不多时,再将田垄围个严严实实。冷泉的水从地里冒出来,但被放了些许,虽只有短短的一两个小时,竟也会被眼尖的爷爷发觉。爷爷回到家,说起这事,又说一句:田里没水,苦啊,放就让他们放点吧。
稻谷没水喝,十天半月,老天下场雨,便来了。再说,毕竟是江南,植物本身也有抵抗炎热的能力,因大旱而导致颗粒无收的情形也不多见。若人一日无水,恐难应对了。

父母的肩,挑过了粮食,柴草,还挑过万千担水。
等粮食收割完毕,冷泉大的田地,水就被引到一个地方,筑起来,积足了,就用瓢子一瓢一瓢地往水桶里舀。淘米、洗碗、洗澡……哪一样都缺不了水。小孩子不敢用水缸里的水洗澡,成堆地挤到小溪里去。一到傍晚,小溪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扑腾几许,欢乐无比。就在前几日,我回到村里,看到村里的小河水质浓绿,已经不见了洗衣的妇人,只有些鸭子依然在那样的水里悠悠地游着。三十年过去了,人老去了,就连水,也不见了往日的清冽了。
父母挑水,最远时曾经到了文龙领头。路过小溪,往山上攀登个一公里路,就到了。那里有一口冷泉,田不大,一到夏季,汩汩而出,溢出来,很吸引人。父母挑回家的水,我们舍不得大喝大用,十分珍惜。毛巾用水蘸一蘸,能湿就好,往脸上一抹,就当一回事了。洗澡如是。热的时候往溪里钻,冷起来,往水盆里倒上一点,蘸湿毛巾,抹上香皂,擦一擦,直到水成为白色为止。
但挑水吃并不是长久之计。后来,村里很多人都自筹寻找水源建小型水库。说是水库,实际上也就是一个巨型水缸,用水泥浇筑起来。站在边上,若能听见流水响起,便心生欢喜——不怕没水喝咯!遇到洪水或大旱,父辈那几个壮劳力,常往水源去,沿着水源,往家走一趟,看见那条流着水的管子安然无恙方能安心。
遇到干旱,水也随之变小。母亲就把水龙头往低处压,说是往低了走,水就能流过来了。说这话时,母亲总是望着距离我家不远且海拔较低的那几户人家,说:“你瞧,他们那几家都有水的,因为位置低。”母亲一辈子没有学过科学,但却在生活里懂得了科学道理。
后来,我离家读书,工作后也极少回到村里长时间生活。隔些日子就听母亲说村里谁生了癌,谁又是白血病,谁又走了。每年回家,都发觉人一年比一年少,某年走了几个,某年又走了几个。有人就说,会不会与吃的水有关?我也曾闪过这样的念头,那些未经检测的水,到底能不能喝?从地底下流出来的水,一定是安全的吗?
 
年底,小季爷爷打电话问我们到哪里了。彼时,我们刚放假第三天,整理行李准备回家。小季爷爷说:“已经很久没有水了呀,快大半年了。镇里挖了个百米深的井,轮流着放水。现在,每天都提水喝。”
我十分震惊:都2020年了,在浙江,还有水龙头里开不出水的镇?我们家不是几年前就和别人自筹建了微型水库了吗?就在距离珊溪水库——这个巨型温州大水缸只有不到几十公里的地方,竟然还有没水用的镇?
一回到家,发现水是有的,只是它并不流到全部百姓家的水龙头里。镇上的绝大部分百姓,都靠自筹的水源满足用水需求(据说,自筹建水,镇里也会拨款给你,不知是不是真的)。有的家庭,自筹建了五六条水源,我家筹了两条,加上今年雨水少,所以没有水了。那些自筹了多条水源的人,多数还要购买一个抽水机,才能保证水顺畅地流到二楼、三楼。
镇上百米深的井我没有去看,不知挖在何处。我家斜对面有一个接水处。每天清晨和傍晚,那个闲置了几年的水桶,派上了用场。水,一桶一桶地往三楼提。我突然有点怀念从水龙头直接喷射出水的感觉,真的可以洗去很多看不见的尘垢啊。
我常常习惯性地打开水龙头。不过没有流出一滴水来。我低下头,看着水龙头那个深悠悠的洞口,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越是看不见东西,我就越觉得它好像想说什么。有句话说,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没有水,深渊显得更深沉了。又空洞,又无奈。
我出门提水,隔壁的阿姨跟我说:“你多接点水,我帮你抬上去。”又有一个人来接水,她说:“真没想到,家里居然放不出水来。”
我笑笑说:“幸好可以接水的地方这么近,满足啦。”
说这话的时候,我突然就想起了我某段时间常常安慰自己的话:知足常乐。
有水没水,有得用就好。
家住村里的母亲已经不愁没水吃了,我想,镇上的百姓家水龙头出水的日子也不会太远吧?
期待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