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原红木杯” 浣花文学奖散文组征文 | 何晓霞:父亲的笑脸

 香落尘外 2020-10-10

“中原红木杯”

文、图:何晓霞 

大姐说,父亲今年身体似乎不如以往,而且特别惦念我们这些远在异乡的儿女们。平常,我们一般都是周末打电话回家,倘若某个周末忘了打电话,父亲便坐立不安,担心我们是不是出了什么事。第二天一早他便会挨个打电话,确定我们没事了,才松口气。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也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对孩子的牵挂和惦念自然是深有体会的。自从母亲过世后,孤单的父亲更是变得日益牵挂我们,每周末的电话便成了他的期盼和寄托。大姐说,每到周末,父亲就坐在家里,守在电话旁边,眼巴巴地等着我们的电话。有时候,一天到晚也没一个电话,父亲便很失落,晚上也睡不好,心事重重。

我就经历过几次周末忘给父亲打电话,然后第二天一早就接到父亲的来电,他语气急促,甚是担心,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还好吧?”我听了往往愧疚得很,怎么就总是忘记打个电话呢。

眼看着中秋、国庆的临近,珠海的三姐和深圳的俊在群里吆喝回家的事,俊的堂哥飞尼准备开车回家,正好我们可以搭他的顺风车。虽然,他只有短短四天假,可是,能和她们一起回家看老父亲一眼也是好的,我心动了。不知道有多少个中秋没回故乡了,不知道有多少个中秋没陪父母一起过了。想到此,我果断做出决定,今年必须陪父亲一起过个中秋佳节。

按捺住心里的兴奋和激动,和同学聚餐时,说了自己要回老家的事。同学告诉我,要做好在路上走30小时左右的准备,往年的国庆假期,他们在路上都要经历长时间的堵车,基本都是30小时左右的车程。

心里有些担心,照这样的说法,我们怕是赶不上家里的午饭了,那就赶晚饭吧。但是,又暗暗期盼,也许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没有那么多人开车回家吧?也许我们会碰上好运气呢?不管那么多了,反正我们已经下定决心了,不管路上多艰难,也要走一趟。

30号中午一点半,我们三人打车到飞尼的工厂。刚把行李放好,就下起了倾盆大雨。贵人出门遇风雨,我们自嘲。

所幸现在手机导航方便快捷,回江西的路有几条,我们尽量选不堵车的高速路。阿飞有一个电话进来,没注意到前面的车突然急刹车,眼看着我们差点撞了上去,每个人都吓出一身冷汗。我让阿飞把电话转到车载上去,不敢再分神了。后面的车一辆接一辆在身边飞驰而过,回家的心都很急迫,可是,这样的状况很容易导致超速和追尾,极度危险。果然,路上接连见了几桩连环追尾事件,六七辆车一溜停在路边。最严重的是几辆车车头和车尾被撞得严重变形,不知道车里面的人是否有问题。

阿飞开车还算稳重,我们怕他打瞌睡,路上一直在说话,碰到服务区也去加油休息。

我平常回家大都是坐飞机或火车,像这样开车回去还是很少。开车、坐车比较辛苦,但我善于苦中寻乐。我的眼睛不自然觉地被两旁的风景所诱惑,我坐在前排,视野开阔。放眼四望,路两旁都是绿色的丘陵或山脉,甚是养眼。到了傍晚,天上的云霞有规律地排布着,我拿着手机追逐着那些变幻莫测的云彩,兴奋异常;一边与姐和俊聊着一些熟悉的事件,车里甚是热闹。

话说,过了广东边界就不怎么堵车了。我们在广东境内都算顺利,只是有些小堵。可是,五个小时后,我们过了广东,到了江西境内。尽管我们打游击战,尽量变换路线,但是在瑞金路段,我们还是遭遇了严重的拥堵,20公里足足走了两个小时。本以为凌晨两三点可以赶到家睡一觉的,现在看来要天亮后才能到家了。

磕磕绊绊地走着,东方的天际已经露出鱼肚白了,月亮准备下山了,变得又大又圆,发出橘黄的光芒,它正好就在我们正前方挂着,似乎是一盏指路明灯。恰好,那就是家的方向。我的心温热起来,都说近乡情怯,一夜没睡的我们,离家越近越兴奋和激动,没有丝毫睡意,只想快点回到家乡的怀抱。我们的家乡,今年可谓是厄运连连,初始是蔓延全球的疫情,后来又遭遇百年难遇的洪水,多少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幸好有政府的大力扶持,大家总算是挺了过来。这里必须要说,我们的国家太伟大了!我们的官兵太伟大了!中国人民太伟大了!感谢所有为之努力和奋斗的人!在大灾大难之后,家园依然安康,老百姓依然安定地生活着,这与政府的努力与付出是息息相关的。

天终于亮了,太阳渐渐露出了笑脸。车子恰好经过珠湖圩堤,我让阿飞停下车子。我要好好看看这道险些被洪水冲垮的堤坝。迎着朝阳站在圩堤上,强劲的湖风吹乱了我的长发,也吹乱了我的思绪。想象着滔天洪水涌来时,官兵们挥汗如雨地围追堵截,肩挑手提,与洪水顽强地搏斗着,那些稚嫩的脸庞上是坚毅的表情……我的眼眶湿润了。如果护堤不成功,将有多少良田被淹没,将有多少房屋被冲毁,将有多少老百姓遭殃,不敢想象下去了。我擦擦眼,凝神远望。眼前,碧波荡漾,水面一望无际,甚是壮观。因为是封渔期,并没有什么渔舟,只有一艘运沙船在湖面荡漾,而它恰好成了我画面的背景。细看大坝的腰身,依稀看得出被洪水浸泡过的痕迹,水虽然退下去了很多,但湖面的水平面还是比往年高出许多。忽然间看到,对面一个小岛呈现在眼前,仔细辨认,原来那就是我们前年采风去过的无念岛。那时,草长莺飞,绿油油的一大片绿草地迷倒了多少游人,比人头高出许多的芦苇在风中飘荡,紫色的芦荻花开得到处都是,我们在那里跑呀跳呀,留下了一个个美丽的倩影。往事历历在目,然眼前所呈现的却让人心寒,那分明就是一个孤岛,除了两三栋高地的建筑和几棵大树,别无它物。无念岛呀无念岛,我说过我还要回来看你的,可这样的情景却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象过的。心下有些凄然,美丽的物、事转瞬即逝,叫人如何面对!

挥挥手,与无念岛告别。期待来年美好景象再现!

打电话告知父亲,我们马上就到家门口了。车子再走几公里,就到了故乡。父亲已经站在马路边翘首以待,他花白的头发在晨曦中发出耀眼的光芒。我发现,父亲的背似乎佝偻了些,身子也更单薄了。岁月不饶人,毕竟他已经九十岁了。看见我们,父亲喜笑颜开,声音也比平时提高了几度,只是一直说着:到了就好,到了就好。

大姐早就准备好了饭菜,都是家乡的味道,让人格外欢喜。我用大碗盛了满满一碗粥,就着腌菜和炒鸡蛋,坐在门槛上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儿时的我们,就喜欢这样或坐或蹲地聚在一起,边吃边聊,别有滋味。那些鸡呀、狗呀就待在不远处,期待我们丢点吃食给它们。

舟车劳顿,我们没有丝毫倦意。帮着大姐一起杀鸡宰鹅,这些都是大姐自己饲养的,特意留给我们吃。今年的国庆恰好和中秋重叠了,住在县城的大哥二哥也要过来。我在厨房帮手,一番洗切都准备好了,大姐执意让我掌厨,我系上围裙,便认真地掌起勺来,看着自己的作品一个个端上圆桌,心里竟然有种莫名的成就感。一桌好菜,两瓶我从广州带来的好酒都摆上桌了。哥哥嫂嫂们和侄子也到了。大家围桌而坐,席间觥筹交错,把酒言欢,好不热闹,欢声笑语洒满了每个角落,父亲也喝了点酒,面色红润,心里乐滋滋的。

看着父亲的笑脸,我知道,老人家最需要的就是儿女的陪伴,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之前就打过几次电话问父亲需要什么?父亲说什么都不需要,只要我们来看他就够了。是呀,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家人都平安健康。如果儿女能多点时间陪伴在他们身边,他们就很满足开心。

父亲常常念叨着远在澳洲的两个外孙女,每次电话,都会问起她们在那边是否安好。饭后,我打开视频让两个女儿都和父亲问好,父亲看见她们,更是高兴得像孩子般。她们都是父亲看着长大的,和父亲有着很深的感情。以前,只要她们有假期,我都会带她们回家乡看望父母,还记得她们一边一个挽着母亲的手在村里散步的情景。如今,她们却只能挽着父亲的手……

想起母亲,我想去母亲坟前看看。父亲也要一起去。听父亲说,那条小路都被树枝和柴草遮挡住了。于是,他拿了一把斧头,把树枝和杂草砍掉,这才开辟了一条路,不然,根本走不过去。今年的清明,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不能回家,没有给母亲上坟。鬼节也没能过来,今天,跪倒在母亲坟前,我也只是拜了几拜,祈求母亲在那边安好。走到旁边爷爷奶奶的合墓前,我照例跪倒叩拜,祈祷他们皆安好。

回家的路上,看到两边都是碧绿的稻田,与远山构成了一幅极美的图画。沉甸甸的稻穗纷纷弯下了头,在风中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田边开满了野菊花和牵牛花还有五星花,清香扑鼻。我禁不住低下头,用鼻子使劲嗅稻香和花香以及泥土的芬芳。我似乎回到了儿时的生活中:这条小路,我们曾走过无数遍;这片田野,曾养育过无数人。这是希望的田野!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故乡,是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很多熟悉的房子和人都不见了。一座座雷同的楼房替代了低矮的砖瓦房,炊烟早已难觅踪影,鸡飞狗跳的情景也很难看到。熟悉的老面孔很多已离去,陌生的新面孔对面不相识。

由于我们的坚持,我们家的老房子还保留着,经过修葺,父亲还住在老房子里。我坐在父亲的床头,抚摸着父亲的老床,我也曾在这张床上睡过,打过滚,从这头翻到那头。看着房间里熟悉的物件,衣橱、柜子、桌子等,我能记起许多从前的往事。房子的大门口还有我小时候用削笔刀刻的名字,前面墙壁上还有白灰水刷的语录,还能辨出“农业学大寨”的字迹。我们保留这个老房子,就是为了保留一份念想和回忆。这毕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里面承载了我满满的回忆,抹不掉、洗不去。

月亮静静地从山的那边升起来了,好大好圆。中秋就是团圆的节日,就像这轮圆月一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们日行千里,跋山涉水,就是为了在中秋佳节和父亲一起过个团圆节,为了这一刻,做什么都是值得的。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们只有尽可能多地陪伴在老人身边,让亲情流转,让爱发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