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品古书|《六韬》文韬·文师

 廿氏春秋 2020-10-10

文韬·文师 

作者:姜子牙

文王将田,史编布卜曰:“田于渭阳,将大得焉。非龙、非螭,非虎、非罴,兆得公侯。天遣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 

——【译文】——

周文王准备去打猎,

太史编占卜以后说:

“您这次到渭河北岸打猎,

将会得到巨大的收获。

所获得的不是龙,

不是彨,不是虎,也不是熊,

而是要得到一位公侯之才。

他是上天赐给你的老师,

辅佐您的事业日渐昌盛,

并将施恩加惠于您的子孙后代。”

文王曰:“兆致是乎?” 

——【译文】——

文王问:

“占卜的结果果真有这么好吗?”

史编曰:“编之太祖史畴,为禹占,得皋陶兆比于此。” 

——【译文】——

史编回答说:

“我的远祖史畴曾为禹占卜,

结果得到皋陶。

那次的征兆正与今天的相似。”

文王乃斋三日,乘田车,驾田马,田于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 

——【译文】——

文王于是斋戒三天,

然后乘着猎车,

驾着猎马,

到渭水北岸打猎。

终于见到了太公正坐在长满茅草的河岸边钓鱼。

文王劳而问之曰:“子乐渔也?” 

——【译文】——

文王上前慰劳并询问:

“先生喜欢钓鱼吗?”

太公曰:“臣闻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今吾渔甚有似也,殆非乐之也。”

——【译文】——

太公回答说:

“我听说君子乐于实现自己的抱负,

平凡人乐于做好自己的事情。

现在我钓鱼,

与这个道理很相似,

并不是真正喜欢钓鱼。”

文王曰:“何谓其有似也?” 

——【译文】——

文王问:

“这两者之间有何相似之处呢?”

太公曰:“钓有三权;禄等以权,死等以权,官等以权。夫钓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观大矣。” 

——【译文】——

太公回答说:

“钓鱼比如人事,

有三种权术。

用厚禄收买人才,

如同用饵钓鱼;

用重金收买死士,

也如同用饵钓鱼;

用官职招揽人才,

也如同用饵钓鱼。

凡是垂钓,

目的都是为了得鱼,

其中的道理十分深奥,

从中可以看到大的道理。”

文王曰:“愿闻其情。”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鱼生之,情也。根深而木长,木长而实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情也。言语应对者,情之饰也;言至情者,事之极也。今臣言至情不讳,君其恶之乎?” 

——【译文】——

文王说:

“我愿意听听这深奥的道理。”

太公回答说:

“水的源流深,

水流就不息,

水流不息,

鱼类就能生存,

这是自然的道理;

树的根须深,

枝叶就茂盛,

枝叶茂盛,

果实就能结成。

这也是自然的道理;

君子情投意合,

就能亲密合作,

亲密合作。

事业就能成功,

这也是自然的道理;

言语应对,是用来掩饰真情的,

能说真情实话,

才是最好的事情。

现在我说的都是真情实话,

毫无隐讳,

恐怕会引起您的反感吧?”

文王曰:“惟仁人能受至谏,不恶至情,何为其然!” 

——【译文】——

文王说:

“只有具备仁德品质的人才能接受直率的规谏,

而不厌恶真情实话。

我怎么会反感呢?”

太公曰:“缗微饵明,小鱼食之;缗调饵香,中鱼食之;缗隆重饵丰,大鱼食之。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呜呼!曼曼绵绵,其聚必散;嘿嘿昧昧,其光必远。微哉!圣人之德,诱乎独见。乐哉!圣人之虑,各归其次,而树敛焉。” 

——【译文】——

太公说:

“钓丝细微,

鱼饵可见,

小鱼就会上钩;

钓丝适中,

鱼饵味香,

中等大小的鱼就会上钩;

钓丝粗长,

鱼饵丰盛,

大鱼就会上钩。

鱼要贪吃香饵,

就会被钓丝牵住;

人要得到君主俸禄,

就会服从君主任使。

所以用香饵钓鱼,

鱼便可供烹食;

用爵禄网罗人才,

人才就能尽为所用;

以家为基础取国,

国就能被据为己有;

以国为基础取天下,

天下就可全部征服。

可叹啊!

土地广大,国祚绵长,

它所积聚起来的东西,

最终必将烟消云散;

默默无闻,

不动声色地暗中准备,

它的光芒必将普照四方。

微妙啊!

圣人的德化,

就在于独创地、潜移默化地收揽人心。

欢乐啊!圣人所思虑的事情,

就是使天下人人各得其所,

而建立起各种争取人心的办法。”

文王曰:“树敛若何而天下归之?” 

——【译文】——

文王问道:

“该制定什么办法才能使天下归心呢?”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译文】——

太公回答说:

“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

而是天下所有人共有的天下。

能同天下所有人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

就可以取得天下;

独占天下利益的,

就会失掉天下。

天有四时,地有财富,

能和人们共同享用的,

就是仁爱。

仁爱所在,

天下之人就会归附。

免除人们的死亡,

解决人们的苦难,

消除人们的祸患,

解救人们的危急,

就是恩德。

恩德所在,

天下之人就会归附。

和人们同忧同乐,

同好同恶的,

就是道义。

道义所在,

天下之人就会争相归附。

人们无不厌恶死亡而乐于生存,

欢迎恩德而追求利益,

能为天下人谋求利益的,

就是王道。

王道所在,

天下之人就会归附。”

文王再拜曰:“允哉,敢不受天之诏命乎!”乃载与俱归,立为师。

——【译文】——

文王再次拜谢后说:

“先生讲得太好了。

我怎敢不接受上天的旨意!”

于是,

把太公请上猎车,

一起回到国都,

并拜他为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