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数学题目出错,掌握背后3种原因,孩子教育更有针对性

 记忆师雷鸣 2020-10-10

孩子数学题目出错了,反映的是孩子在学习过程知识掌握的情况。一般来说反映了孩子在学习上的三种情况:

一是孩子不会。

比如说下面这道题目

这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的题目。孩子在完成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描绘时,很容易就完成,说明孩子基础的概念也都明白,甚至在平行、垂直的线也能准确找出来。但是在线段标注的时候却写的是线段DEF和线段GMH互相平等,线段ABE和线段DEF互相垂直。

我们来看线段的表示方法:线段一般用表示它两个端点的字母A、B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记作线段AB或线段BA、线段a。

而孩子在线段中用3个字母来表示,这说明孩子有基本的知识储备,能够准确解答题目,但在线段中的多个字母的混淆之下错误地表示线段。这种对线段的准确表示其实就是孩子不会的地方,只需要给孩子讲几道题目,进行多几次的强化训练即可解决。

二是孩子思维僵化。

比如下面这道题目:

在这道题目中,孩子写了直接写了一个答案是260,以为AB+BC=AC,线段分成两部分,所以,AC占一半为520的一半。

这道题目做错,就是大脑没有开动起来,思维比较僵化。根据题目意思是这些线段长度数值的乘积,也就是AB×BC×AC=520。

此题考的就是孩子掌握因数分解的知识,3个数相乘得数为520,这3个数就是520的因数,所以,我们第一件事情就是将520分解,为2×2×2×5×13。

再根据两个数之和等于第三个数,而从上面这些数字中,我们稍微观察下就可以发现2×2×2为8,8+5=13。

所以,AB=8,BC=5,AC=13。

这道题目考察的就是学生思维的灵活度,不是简单知识的运用,这就需要孩子们看透题目背后知识点。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将题目条件一一罗列,细致分析各条件之间的关系,并极力搜索已学知识。

三是孩子粗心大意。

请看下面这道题目:

孩子看到图之后,已经分析出解题的方法,两个半圆的面积之和减去三角形的面积即可求得阴影部分面积。思维上都已经清楚了,但是在解答的时候却列式3.14×3×3-3×3÷2,最后结果是23.76平方厘米。

看到列式之后,真是哭笑不得。图形中3是直径,不是半径,正确列式应该是3.14×1.5×1.5-3×3÷2。如果说孩子不会计算半径,那一定不是,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就是因为一个小小的细节解答却出错了。

粗心,实际就是孩子思维不严谨,与孩子平常贪玩、做事不用心有很大关系。因此,平时在做数学题目的时候,一定要求孩子将每个思维步骤都梳理清楚,哪怕是看起来很微小的地方,也要引起重视。

结束语

孩子是在错误中不断成长起来,总结孩子的错误就是发现孩子学习上的不足,针对错误进行恰当地引导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成长起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