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一则伤寒误治案,让你瞬间明白辨证的重要性!

 中医药方便 2020-10-10

        毕某,男,26岁,河南开封人。前些时间曾在QQ给我留言,叫我开方治疗,我做不到网络治疗,于病人找了我空间里的一个处方(只见黄芪30党参30茯苓30厚朴15等药,还有些药不记得了,我自己也不记得他是找了我的那个处方),自行去药店抓药吃,吃了几天效果不错,于20128月8日星期三到浙江找我治疗。病人自述2011年农历2月份做摩托车受寒而胸口心窝处疼痛,当时也没有怎么治疗。到20117月份起腹泻了40余日,从此以后就不时鼻塞,长期腹泻而走上了四处求医之路,病情越治越重。

刻诊,病人咽中有痰阻,痰稍黄,以水样为主。脉沉细弱无力,而脉像稍有些浊涩感。舌淡苔滑。

病人还来了一大堆中医处方,我收集了数方。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有一姓韩的中医处方,患者说这位中医名气很大。处方上诊断:脾气下陷,湿浊内停。用药:猪苓10泽泻10益智仁6升麻10柴胡10羌活10防风10半夏10陈皮10苍术10神曲10炒麦芽10炙甘草6生姜3片、大枣4个。

荆芥6防风6羌活6川芎6厚朴15党参9陈皮9茯苓9蝉脱9僵蚕9藿香9炙甘草2生姜3片、大枣4个。

猪苓10泽泻10益智仁15升麻10柴胡10羌活10防风10半夏10陈皮10苍术10神曲10炒麦芽10炙甘草6生姜3片、大枣4个。

猪苓10泽泻10益智仁6升麻10柴胡10羌活10防风10半夏10陈皮10苍术10神曲10炒麦芽15炙甘草6生姜3片、大枣4个。

这位韩名中医,从他的处方上来看,是完全不对路的,病人先伤于寒,后又腹泻40余日,病人的气阳已是大伤,虽说他的诊断是“脾气下陷,湿浊内停”,这诊断没错,但脾为什么下陷,是阳气伤了无力升清,湿浊也是因为阳气伤了无力气化所至。所以治疗的核心是在补气温阳,而不是乱用苦燥渗利和风药升提。病人气阳大亏再这样的治,只会加重病情。因为渗利药直伤肾,肾气更耗无力气化则湿浊更重;风药过用,向外发散,亦图伤气阳。还好病人年青,身体的底子好,如果是一个老年人,弄不好,治出个戴阳症出来了。中焦不运,亦是因为命火亏虚,脾阳不足(脉沉弱,舌淡,久泻,这些全是气阳两虚的表现),所以治疗这种中焦不运,不是一味的去用神曲、麦芽等消导药,而是补气温肾运气为治,消导药是中医治疗八法中的消法,也是直损中气的,脾肾阳虚之人,一见消化不良就用消导药,只会越治越严重。从这处方上来看,治病人刚受寒时,所见的中焦不运挟带湿阻还有些对路,因为那时病人体质尚可,外邪一去,稍做调理大可康复。但就这处方上来看,治疗受寒当时也是病重药轻。

某名医处方:第一方:霍香15佩兰15苍术15白术15元胡15佛手15焦四仙15扁豆15黄芪15当归10甘草10苦参20芦根30知母20黄柏15白芍30丹参30郁金15薏仁15瓜蒌皮15瓦楞子20

第二方:生内金20生麦芽30桂枝10白芍20霍香15佩兰15丹参30郁金15枳壳15瓜蒌皮15杏仁10辛夷15苍耳子15佛手15薄荷5焦四仙15茯苓20甘草10扁豆20元胡15。

这位名医更是离题万里,治疗的方向都错了,气阳大伤的病人,还用苦参20芦根30知母20黄柏15白芍30丹参30郁金15薏仁15瓜蒌皮15瓦楞子20这大队的寒药,这是治疗方向性的严重失误。病人自述服了这医生的药后,胃痛得不得了。病人虽说见痰稍黄,就以为是热,这是诊断的不足之处。看痰的寒热,痰的颜色是很关键,但热痰的黄是黄得很粘很黄,鼻子里的气息亦见热,尿黄,便结等症状群来综合体现的。而这病人的痰虽说见黄,但还是以水样痰为主,这还是说明了这是寒痰,稍见黄是痰在体内郁久化热而,稍黄也只能说是稍稍有点热,热并不重。

焦作中医院处方,第一方:干姜10细辛5五味子10炙麻黄10白芍20半夏10桂枝10桔梗10枳壳10山药30山萸肉30蔻仁10苡仁30升麻5炙甘草5砂仁10

第二处方:炙麻黄10制附子20细辛5桂枝15五味子10干姜15白芍20半夏15山萸肉30补骨脂20菟丝子20辛荑10炙甘草10桔梗10

这位焦作中医院的医生从处方上来看,方向性要合路些,但还是不对症。这两个处方上来看,主要是以酸收和辛温为治。病人久泻,元气脱是可用些酸味药来收元气,但这不是治本之法。阳虚要用温热药,但选择温热药也不能一味的只用辛味的温热药,“四逆汤”是温阳的代表方,但处方中也是用大剂至甘之味的甘草配合干姜和附子,取“辛甘化阳”之效,少了甘草就不是四逆汤了。病人见阳虚,又见湿阻,这样的治疗,大剂的酸收之药在用,反而不利化痰湿,这样的长期治下去,往往把一个寒湿之病治成一个湿热病出来。

病人还有好些处方,只是有的字迹实在太草看不懂,有的则是糊乱开方,杂得不得了,实在没有必要拿来看。

我开处方:生黄芪50苍术30陈皮20姜半夏15干姜20炒山药30补骨脂20炮附子20仙鹤草30麻黄5当归10黄芩15。

生黄芪、苍术、陈皮、姜半夏、干姜、运脾温中化痰湿;生黄芪、炒山药、干姜、补骨脂、炮附子,这是变通四逆汤,甘草太腻,不利湿重病人,先贤说中满不用甘,本病人痰湿的标症重,所以去甘草之甘腻,而用黄芪和山药之甘来代甘草,山药、补骨脂合用还能固肾气。固肾气的药很多,但考虑病人痰湿重,所以菟丝子、山萸肉等药目前来说不太适合;立秋已过,大气开始下降,病人又是一个久病气阳下陷之人,所以酌加麻黄,配合黄芪、干姜、炮附子、补骨脂等补气温阳药,通过麻黄风药的上扬之性,可以把阳气适当的提一提。鼻为肺之门户,病人说吃了我QQ空间里的处方后,鼻子会通畅,这是因为那处方以补气为主,肺主气,肺气足则鼻之门户利,酌用麻黄宣肺以开肺窍;因病人久泻,加用仙鹤草之涩以固肠,仙鹤草一药,金华民间称为“脱力王”,平时煎服有固元气的效果,所以本人移用于久泻、漏症等病,效果理想;血为阴物,不能自运,得有气阳的推动和温煦才能运,病人气阳两虚血必为之不运,所以酌加当归以和血,但不能用太大,当归质润多脂,量大反而会滑肠而至泻;病人痰稍见黄,加黄芩以清之,用黄芩之目的有三,一是苦燥,和苍术、陈皮、半夏合用能增加去湿之效果。二是性寒能泻,方中用了大量的补气温阳药,又用了麻黄,虽说是寒痰,但已开始见热象,所以有必要加些黄芩以清之。三是黄芩的苦寒之性,可以制约补气升阳药和风药的升提,这样为治,虽说补气温阳加风药升提,但不会提得太过。

治腹泻,有先人有提出“利小便以实大便”,这是针对病人湿重,身体正气充足之人。本病先是受寒,后是久泻,阳气已是大亏,再用利水药去湿(利水必伤阳),只会图伤阳气,攻其无故。河南省中医院的治疗,最大的失误就在于此。除非病人的湿邪已经非常重了,才好去用渗利药,比如气阳两虚的水气凌心,开始治疗时必要用大量的利水药来救心,但大剂利水药在用时,也必要加用温阳药,以防阳脱。

本案病人,地处江北开封,农历二月天气大寒。严重受寒而伤心阳,才见心窝痛。才见心窝痛时,用大剂生姜(50-100克)加些红糖煎吃就好的,本人小时在山村里,也常见村中人天寒野外作业而受寒心窝痛的,都是一碗姜汤而愈。如果会温酒的,受寒心窝痛时,一杯白酒也常常能治好(我爸爸今年正月去菜地里,被雨淋湿也见心窝痛,当时我在杭州看李学铭前辈,妈妈来电话问我吃什么药,我叫爸爸喝白酒,酒后不到十分钟就缓解)。

病人因受寒,伤了阳气,到了农历七月,已是立秋之时,天气下降,于是元气下陷而腹泻。这时只要用“附子理中汤”酌加些风药为治亦能速愈,但泻了40余日后,已是重症了。一年的误治,以至于病越治越重,还好,本患年青,身体的底子还好。如果本来就是一个阳虚体弱之人,又会如何呢。

清代徐大椿说“伤风不醒便成劳”,现在社会,为什么会这么多病人,很大一部分就是一个小小的伤风没治好,越治越重而成。

本文来自:吴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