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承气汤化裁建奇功/蔡敬民

 呵呵8909 2020-10-10

华佗医话(十三)

承气汤化裁建奇功

蔡敬民

承气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为阳明府实证而设。具有攻坚、去实、泄热的作用。临床上根据上述症状的不同,分设为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等。笔者在临床上以承气汤为主方,辩证化裁:清热泻火、通府解毒、化瘀开窍等,以治疗多种急、重、危病症,效果显著。兹介绍如下:

通府理气治疗肠粘连梗阻

肠粘连梗阻证,是腹部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因脉络受埙,血瘀气滞,府气不通,而粘连梗阻。西医多采取松解手术治疗,容易再次造成埙伤,反复发作。运用承气汤化裁治疗,既避免了手术痛苦,又能对因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例1一24岁女患者,脾破裂手术后2个月,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36小时,急诊入院。查血压13.2/9.2KPa,心率88次/分,体温37,2℃,急性病容,心肺(一),腹膨隆,左上中腹部见一约20cm手术疤痕,听肠鸣有气过水声。腹透视:可见多个气液平面;血常规:wbc12.0x10/L,N0.86。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完全性),合并感染。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温生理盐水800ml灌肠,一日三次;配合输液、抗炎治疗7天。腹痛、腹胀梢减,但仍不见通气排便,腹透见气液平仍在。中医认为:手术后气血两伤,气虚(滞)血瘀,鼓动无力,肠府传导失司,正虚邪实,津亏燥结,闭塞不通。乃至腹痛、腹胀、闭结等证。治宜理气通府,化瘀止痛。

处方:大黄、枳实、厚朴、当归、红花、赤芍各10克,芒硝20克(冲),因患者肠府闭结,胃气上逆;口服定然不受,因此用上方水煎600ml,分两次保留灌肠;每日一剂。次日,便通气畅,腹痛、腹胀消失,能进流汁饮食。续用建脾开胃之剂善后。一周后痊愈出院。

例2徐某,男,52岁。主诉:腹痛、无矢气、不大便2天。二年前曾患肠套迭手术复位。X线腹透视:肠腔有大量积气。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不完全性)。中医辨证认为:患者腹痛、腹胀、大便不通,舌红、苔白腻窧黄,脉弦滑。属阳明实热证范畴,府气不通,肠府闭结。方用承气汤化裁:

大黄、枳实、厚朴、莱菔子、当归、红花、牡丹皮、桃仁、赤芍各10克,蒲公英、延胡索各15克,甘草5克,一日一剂水煎服;一剂知,三剂诸症悉除。腹透(一)。

例3张某某,女,32岁。主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48小时;X线腹透视:肠腔可见多个气液平面。一年前曾患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西医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无效。再次剖腹探查,做粘连松解手术。术后一月,又觉腹痛、腹胀,大便尚通。中医认为:手术伤气耗血,虚瘀互结,府气不通。给予“小承气汤”化裁,一日一剂水煎服,9剂而愈。半年后随访未再发作。

总之,粘连性肠梗阻,中医属“闭结证”范畴。多为手术伤及血络,血瘀气滞,或气虚血瘀,鼓动无力,闭塞不通,邪毒蕴结,以致腹痛、腹胀、大便不通等症状。治宜通府理气,化瘀散结,通则不痛。方中:大黄、枳实、厚朴等,通府理气为君;当归、红花、桃仁等,活血化瘀通络为臣;甘草、延胡索等,和药止痛而为佐使。经灌肠给药,直达病所,径捷力专,而无碍胃伤正之弊。

通府解毒治肠痈

某男,48岁,两周前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发热。在当地给予抗炎、对症治疗,12天不见好转。刻诊:体温38.5 ℃,心率100次/分,血压12.0/9.0KP,痛苦貌,心肺(一),肝脾未触及,右下腹压痛明显,可扪及一鹅卵大小之包块,有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弱。WBC18.6X10/L,N0.9。腹透视:右下腹见两个小气液平面。查B超:右下腹探及一6.0X5.0cm之肿块,边缘不规则,内有液性暗区。西医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给予输液抗炎、支持疗法。中医辨证属湿热邪毒,蕴结肠府;与气血尃结而成肠痈。治宜清热解毒,通府消痈。用小承气汤加减:

大黄、牡丹皮、穿山甲、厚朴、延胡索、白芍各10克,蒲公英、红藤、薏苡仁各30克,甘草5克,7剂,一日一剂水煎服。

外用:生姜、毛芋头适量,捣烂敷予患处。包扎固定。三日疼减热退,两周后痊愈出院。

肠痈证,一般用输液抗炎治疗多能获效。脓肿、坏死,或继发腹膜炎者,属于外科手术适应症。不能手术者,可配合中药治疗。方中:蒲公英、大黄、红藤等,清热解毒为君;大黄、山甲、苡仁等,通府消痈为臣;丹皮、红藤、延胡、甘草等,化瘀通络止痛为佐使。外用姜、芋,有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中西药联用,内治外敷结合,共收全功。

通府开窍救卒中

刘某,73岁,因左半身不遂,吞咽困难5天,在当地治疗(用药不详)无效入院。刻诊:神疲、形廋、面色潮红,语言骞涩,水入呛咳,咯吐白色粘条状痰液,量多;小便调,大便5日未解。血压20.2/12.0KPa,WBC14.0X10/L,N0.76。血液流变学检查异常。心电图:偶发室性早搏。眼底镜检查:左侧视乳头近鼻上支血管有点状出血灶。诊断为“脑梗死”。中医辨证认为:患者年逾古稀,气阴不足,痰火用有余,以致血瘀痰凝,阻塞脑络,发为中风;此为病之本。水入呛咳者,胃气格拒于上;大便不通者,府气闭结于下;上格下闭,谷道不通,此乃病之比标。正虚邪实,本缓标急;故通府化瘀,为当务之急。

方选“大承气汤”增益:大黄20克,枳实15克,厚朴10克,芒硝30克(冲)。水煎取汁300ml,作保留灌肠。约半小时,得下秽物,府气随通。与此同时,给予:复方丹参,胞二磷胆碱,甘露醇等,静脉滴注。次日能进半流汁饮食。继用益气阴、化痰瘀中药,水煎服,以善后。二周能坐起活动,好转出院。

中风证治,常规以活血化瘀、豁痰开窍为大法。本例病情特殊,症见上格下闭,府气不通之危候。故以大承气汤,通府开窍为主法,中西药联用,标本兼顾。迅速获效。

通府散结治胸痹

栾某,男,64岁。主诉:胸闷、气短,阵发性心前区疼月余。最近一周因腹泻服药(药物不详)后大便多日未解,腹胀痞满,胸腹疼痛,饮食难下,入则呕吐,胸闷、心前区痛加重;而且较前发作频繁。含服硝酸甘油片心前区痛缓解。但是,饮食不进,脘腹胀痛,大便不通等症,日益加重。西医诊断为:冠心病,并发肠内燥粪梗阻。用肥皂水灌肠治疗罔效;继用胃肠减压,效果不着。中医认为:患者胸痹证,伴有便秘不通,肠府闭结。虽然年老气虚,见有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弦等胸阳不振之候;但是应当以燥粪结实、府气不通,后天乏原为当务之急。

方用:大黄、厚朴各10克,枳实15克,水煎200ml,冲入芒硝30克,口服。患者服后腹痛加重,向我咨询,让其稍后。约二时许,解下颗粒状粪便10余枚,矢气亦通,顿觉舒适。续用上方去芒硝,加白芍12克,水煎服。腹胀亦减。后用通心阳、开胸痹之剂调理。观察两个月,心前区疼未在发作。

大承气汤辩证化裁,治疗心脑血管病兼有便秘、府实症状者,不仅有通府泄实的作用,而且能使心脑血管病症状,得到改善。

总之,不论内伤、外感,气、血、痰、瘀为患,凡是合并大便秘结不通者,均可用承气汤辩证化裁以治标,得便通为度。承气汤不仅能增强肠道蠕动功能,清除体内代谢性毒物,而且具有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中药保留灌肠疗法,改变了单一的口服给药途径;而且,减少了中满不受、碍胃伤气等不良反应。使药物真达病所,径捷而力专。内治与外治结合疗法,拓宽了用药途径,提高了治疗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