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侧中央区窦旁脑膜瘤

 昵称63220632 2020-10-10
术者:姜金利
助手:薛哲、束旭俊
单位:解放军总医院 神经外科医学部



术前MRI

浏览Dicom图像及三维影像,请复制下方链接在浏览器观看:
http://forum./static/build/index.html#/shared/129



普视3D AR定位




头皮切口设计

作跨中线马蹄形皮瓣,翻向耳侧
骨窗要显露矢状窦



肿瘤及周边解剖结构





皮层引流静脉与肿瘤、矢状窦的关系

从三维影像上可见三支引流静脉与肿瘤毗邻

第一支从外到内,由细变粗,该皮层静脉从肿瘤前方路过,汇入矢状窦,静脉较粗,主要引流额部静脉血,术中要保护好,不可牺牲

第二支从肿瘤发出,靠近侧裂端变粗,血液流向侧裂静脉,术中需要辨别,判断是否是肿瘤的引流静脉

第三支静脉位于肿瘤后缘,显影不明显,判断引流方向比较困难,可能是引流肿瘤的静脉,也可能是中央沟静脉,因肿瘤占位推挤,导致中央沟静脉血流下降,显影不明显,肿瘤切除后有可能回复正常,术中需要辨别



第一支皮层静脉,术中验证与术前判断一致,为额部引流静脉,汇入矢状窦。从肿瘤前缘经过,未受肿瘤影响,术中保留完整


第二支静脉,术中验证为来自肿瘤底部的引流静脉,分离肿瘤边缘时给与电凝离断
第三支静脉,术中验证为中央沟静脉,靠近矢状窦时进入窦旁硬膜,汇入窦旁的静脉湖。导致剪开硬膜时无法显露到矢状窦侧壁。静脉最后完整保留



锥体束与肿瘤的关系

中央前回在肿瘤后方,因肿瘤推挤,锥体束主要位于肿瘤的后外侧



脑肿瘤的切除策略

脑膜瘤的边界往往比较清晰,先离断肿瘤基底部,断其血供,再分离肿瘤边界,基底部离断后,在分块切除、瘤内减压时出血会减少;减压后分离肿瘤边界能有效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对功能区的保护十分重要。




矢状窦旁脑膜瘤基底的处理

脑膜瘤的手术目的是:Simpson 1级切除,即全切肿瘤和基底部。近年来也有人提倡0级切除,即肿瘤和基底部不仅要全切,还要扩大范围切除
肿瘤主体切除后,只剩位于矢状窦侧壁的肿瘤基底部(蓝色虚线),经过术中探查发现:肿瘤已侵蚀窦壁,部分肿瘤已突入矢状窦腔内
因患者矢状窦(黄色虚线)是通畅的,所以无法通过结扎,牺牲矢状窦来对肿瘤进行完整切除,达到simpson 1级切除。只能在开放矢状窦的情况下切除肿瘤



保持矢状窦通畅的情况下切除窦内肿瘤

修剪肿瘤基底部后,可见矢状窦侧壁完全破坏(虚线),窦内有肿瘤。预先用细线缝合三针(蓝色箭头),以便肿瘤切除后,快速修复矢状窦侧壁,减少出血




切除窦内肿瘤




缝合修复矢状窦

切除窦内肿瘤前,需要适度抬高头位,减少矢状窦出血,也需要注意防止术后空气栓塞的发生。绵片预先铺垫,防止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


窦内肿瘤切除后,第一时间打好预留的三针线,基本能控制出血,再加固缝合(黄色圆圈)矢状窦侧壁




Simpson 1级切除

如何把握窦旁脑膜瘤的全切的适应征?是否每一例都要追求Simpson 1级切除?  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图为矢状窦内的肿瘤)
术后患者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病理结果为:内皮型脑膜瘤,WHO 1级



后记

1.术前仔细阅片十分重要,二维影像可以判断肿瘤的最大径,矢状窦是否通畅、肿瘤基底部位置等信息。在三维影像上,可以看到更多细节,比如:肿瘤的形状、体表引流静脉的走行与肿瘤的关系,肿瘤的供血动脉、锥体束与肿瘤的关系等,影像承载的信息密度与影像的维度呈正比。当然,也可以通过多模态影像补充更多信息

2.术前通过AR定位可以看到肿瘤和静脉在体表的投影,有助于切口设计,也能在铣骨瓣和剪开硬膜时,做到心中有数,骨瓣应该做多大,硬膜如何剪开

3.肿瘤周边的引流静脉在术前通过三维影像能够全面了解,在手术中进行验证,哪些是正常的引流静脉,哪些是肿瘤的引流静脉,哪些静脉可以牺牲,哪些静脉不能牺牲
4.脑膜瘤的“4D 原则”:Dedress(显露)、Devascluarize(去血供)、Debulk(瘤内减压)、Dissect(分离)
5.剪开硬膜时要避免损伤桥静脉,尤其是当靠近矢状窦时有静脉湖(venous lakes)的存在,会阻碍肿瘤的显露,需要调整硬膜的剪开方式

6.中央区脑膜瘤重点是要注意切除肿瘤的操作不能造成功能区的损伤,边界的分离、牵拉、止血等操作都要用棉片保护脑组织,避免机械性或热损伤

7.并不是所有窦旁脑膜瘤都需要追求Simpson 1级切除。如果肿瘤只是侵犯窦外侧壁,肿瘤没有侵入矢状窦内,这时切除肿瘤,双极电凝灼烧基底部,达到Simpson 2级切除就行,因为打开矢状窦,切除基底部硬膜,再行矢状窦修复,着会导致出血过多、空气栓塞和术后矢状窦闭塞等风险,脑膜瘤是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即使复发也有二次手术机会,不值得冒险 

但如本例肿瘤,矢状窦侧壁已完全被肿瘤侵蚀,瘤腔内肿瘤尚无堵塞矢状窦,也未侵蚀到对侧窦壁,切除肿瘤后,有缝合窦壁的可能。所以,通过预先缝合几针,待肿瘤切除后,立刻打结闭合矢状窦,能有效减少出血和空气栓塞的风险,既能全切肿瘤又能保留矢状窦通畅,是一个适应症把握得十分好的案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