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心 | 做情绪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养生杂志 2020-10-10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快乐的生活,希望远离令人沮丧的事情。但是这一切是谁在掌握呢?是生活,还是自己?是谁在让你不快乐?其实有一样东西一直主宰着我们的行为和生活,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我们却随时都能感受到它,它就是情绪。情绪像人的影子一样,无处不在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那我们如何控制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呢?针对此问题,本刊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朱海彬老师。
认知:看清事情的另一面

世界上大部分的人,身上都安装着自己的情绪按钮,一个叫快乐,一个叫痛苦,而这个按钮,掌握在外界的手中。他们的心智模式是:外界、别人来掌控我的情绪,导致我现在的状态。比如老板冲你发火;孩子总是不听话;着急的时候,前面的车却堵得不可开交;小跑到公交站,还是眼睁睁看着公交车开走了……遇到类似的事,他们便要难过一整天,甚至更长。这种人我们称为受害者。受害者习惯把痛苦和快乐放在别人手上,有的时候是家人和上司,有的时候是朋友同事,还有的时候是过去的自己。

例外的是,有一小部分人,他们有一个奇妙的心智转化器,他们好像没有痛苦按钮,只有快乐按钮,而且按钮在自己手上。他们的心智模式是:不管外界怎么样,我都有能力对自己的状况负责。这种人总能找到当下更好的方法,譬如老板发火我可以选择去沟通,也可以选择离开;孩子不听话,我可以选择去教育,又或者调整自己讲话的方式;堵车的时候我可以选择下次不这个时间出来,也可以选择用这个时间听听音乐或者练练听力;公交开走了,也许下一辆很空,我就不用站着……这种人我们称为掌控者。


事实上,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你对事情看法,决定了你对事情的态度。同一件看似苦恼的事情,换个角度看,你也许就从受害者转换成了掌控者的角色。

听一位朋友分享过一个心得,他生活在一个多雨的南方城市,经常早上出门还晴空万里,下午就突然遭遇下雨。每次因没带伞而被淋时,他总是觉得倒霉,一路骂骂咧咧地狼狈而逃。直到一次他在雨中的屋檐下打到出租车,经过一个工地时,见到近百位工人正在冒雨赶着工期,他们满腿泥泞,在大雨中一如平常地铲着沙土,切割线缆,推着推车。这一幕情景深深触动了他:遇到雨时,我可以选择躲避,但同一片天空下,很多人没有躲避的权利;我可以选择回家,但在这个城市,很多人连栖身的家都没有;我骂骂咧咧时,很多人冒雨干着苦力,依然没有怨言。从此他再碰到类似的情况时,开始心平气和,坦然接受,因为生活已经给了我们很多,我们却总是抱怨,很少感恩。

事实上,外部环境和事件本身,并不会决定我们生起什么样的情绪,倒是我们对事件的认知和个人如何诠释事件,才是情绪变化的关键。不但想法可以影响情绪,当我们处于忧郁状态时,情绪反过来也会影响想法和行为,从而使我们的情绪更糟。

很多人总是因为遭遇一点挫折,或者不能走出低落的情绪,就全盘否认自己,这时候自己的认知就更为重要:是‘我失败了’还是‘这件事失败了’,这不同的选择,能让人遇上截然不同的命运。你要从内心真正认同,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事实,你也接受这个事实,但这并不代表你是个失败者,失败的只是你经历的这件事情。

放松:看似“浪费时间”的休闲,恰恰是快乐的源泉

当我们情绪低迷时,凌乱的感觉、想法、身体知觉以及行为都纷至沓来。如此强烈的情绪变化是正常现象,它可能导致个人低落、烦躁、无助和心力交瘁,或任何可能带来羞辱感和挫折感的情境。

当遭遇这些问题时,很多人采取的方式是,牺牲那些经常滋养我们的活动(比如跟朋友和家人聚一聚,参加一些轻松的活动),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工作上,这样的后果是让情绪更加恶化,从而产生出自责、内疚,觉得对不起父母和朋友的期望和支持,甚至苛责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些莫名其妙的感受:“这实在是太荒谬了,为什么我越努力想控制它,它越严重,我实在是太没用了,我是个失败者。”于是采取自己躲起来喝酒、吃安眠药,企图麻醉自己,这样的话,心力耗竭的情况将会更加恶化。

我们年轻的时候,总会有长辈好心地提醒我们:人生要逆流而上,知难而进,在特别困难时,更是要坚持到底,直到克服困难。这似乎是我们民族的特质,喜欢忍耐和压抑自己的感觉。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我们不知不觉地认同了一个教诲,那就是表达自己的情绪是一件丢脸和软弱的事,我们很自然地以为,要是别人知道了我心情沮丧,将会把我看得一文不值。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喜欢隐藏自己的痛苦和悲伤,因为我们总是觉得,我遭遇的困境,责任都在于自己本身,也得靠我们自己去解决。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把休闲娱乐跟没有进取心、荒废时间等负面看法等同起来,在多数人心里,工作才是值得肯定的。当一个人情绪低落时,会发现自己死气沉沉,活力正一点一滴地失去,于是他通常采取的方式是,放弃那些他认为“不重要”或“非必要的”活动,比如跟家人去散散步,跟朋友去打打球,与同事去唱唱歌等,而这些正是能让他放松和愉快的事情。在他的思维里,这样的取舍是正确的,因为这样一来,他就可以把更多剩下的精力(他把精力看成非常稀少和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他认为“必须的”和“有意义”的工作上,以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但这恰恰加速了情绪的恶化。想想看,你的快乐是不是也这样“漏”出去了?每天急匆匆地上班下班、洗衣做饭、带孩子……一脸严肃地应对生活,顾不上留一点时间放松。这样的你需要提醒自己和身边的人:越是紧张压力大的时候,越要留出时间,发现和创造生活的美好,不要漏掉身边的小快乐。

脚步放慢一点,看一看天边的彩霞,吹一吹傍晚的凉风;招呼一下飞来飞去的燕子,看看孩童忘我地嬉戏;为家人做一顿美餐,看他们惊喜的样子;带着孩子一起去看望父母;在雨天雾蒙蒙的车窗上信手画只小动物……只要一个个小小的举动,会心的微笑会跃上你的脸庞,自然简单的快乐感也会涌上心头。

另外运动也是调适情绪的的好方法。愤怒或暴躁等坏情绪会引起不良的身体反应,比如压力激素水平增加、心率加快、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等,这时候出去跑跑步、游游泳、爬爬山,不但能够转移你的注意力,也能让你在消耗体力后,使心情恢复到平静状态。

减少欲望:去享受事情的过程

在今日浮躁的社会环境下,要想保持比较平和的心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必须减少自己的欲望。欲望背后,其实是现代人的一个通病,那就是只注重这个结果,不注重过程,也就难以享受过程。一旦结果没有达到预期,坏情绪便开始汹涌而来,沮丧、不甘、低沉,严重的甚至陷入抑郁,一蹶不振。

寄美好于未来的梦想,却让现在的自己充满灰色,这是空想,因为,只有这一刻,只有当下,才是真实的,才是能真正把握的。譬如你去学打篮球,应该去享受每一次打篮球的过程,而不只是专注于最后比赛的输赢。

凡事如果忽略了过程,那到达终点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错过了沿路风景。其实减欲望, 是为了达到人生的平衡。人不能完全没有欲望,否则就没有了生活的动力,但若欲望过度膨胀,你会不知不觉中迷失自己。


很多时候,人们之所以痛苦和失败,往往可以归结为一个原因:没有活在当下。

想想看,你的思绪是不是常常这样:沉迷于过去的失败和伤痛,或者为过去取得的一点成绩沾沾自喜;对未来充满焦虑,或者憧憬未来会一片光明;但是,我们往往会忽略一个最重要的时刻,那就是“现在”:现在的人没有好好珍惜,现在的事没有努力做好,现在的风景不断被错过。

此刻你坐在这里,但也许只是人在这里,问问自己,我的心在这里吗?身在,心在,身心合一。这便是禅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当下。安住当下,活在当下,心无任何挂念,心只在这里,没有漂浮出去。很多人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一边处理事务,一边牵挂着家里的亲人,身心分裂,无法全然地安住当下,因此无法专注地处理自己的事务。回到家里时,又考虑着没有完成的工作,无法轻松地享受家庭温馨,照顾家人。他的身心被分裂成两块甚至很多块,所以感到自己心很累、很疲惫。

当觉察到自己的心开始散乱时,必须温柔而坚定地把自己的心带回来,带回到“我正在做这个”的当下。事实上,老是去想已经发生和未发生的事是徒劳的,因为那些事都不会依我们的意志来转移。我们唯一能把握的是自己的心,把握住当下。如果你错过当下,就毫无未来可言,因为我们的未来是由无数个当下所组成。

来源 | 养生杂志    编辑 | 养生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