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得多,反而还瘦了?小心甲亢找上门!

 zjshzq 2020-10-10

你平时容易心悸吗?容易多汗吗?

有没有过食欲旺盛,吃得多反而还瘦了的经历?

那么你很有可能患上了甲亢!

      有调查显示,甲亢的患病率,在普通人群中大约为1.3%。其中约有0.5%的甲亢患者,是具有明显症状的。

     甲亢多见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4-6,有人统计495例甲亢病人中,女性416例,占84%,男79例,占16%。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以20~40岁发病者为多。

     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各地区也不同。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甲亢有哪些症状?

甲亢的典型症状:
· 体重下降、消瘦,即使是在饭量并未较前减少甚至较前增加的情况下; 
· 食欲亢进,肠蠕动加快,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
· 持续性心跳过快,通常超过100次/分钟,患者可自觉心悸;
·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房性期前收缩、房颤等心律失常,患者可自觉心慌不适等;
 · 患者可出现紧张焦虑、失眠、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
· 手抖,严重时会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 多汗、不耐热;
 · 女性患者可有月经周期改变,一般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月经量稀少,甚至闭经;
 · 大多数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严重者可看到“脖子粗”;
· 常见皮肤变薄、光滑细腻、温暖湿润;
· 部分可出现毛发脱落,头发变细、易断。

甲亢的伴随症状:

 · 突眼  

 · 周期性瘫痪或肌无力

 · 妊娠剧吐

 · 头晕头痛

你对甲亢有了解吗?

有的,一般人都有一些了解吧,刚好我就是一般人,哈哈。

李雷

那你知道中医是如何认识和对待甲亢的吗?

   啊这············

李雷

哈哈,没事。左拉曾说过,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

一起探索吧!

中医如何命名“甲亢”?

     中医虽无甲亢相对应的病名,但因中医称甲状腺肿为瘿病,故常常也把本病归入瘿病的范围。然而,据其临床症状特点看,还涉及到中医的心悸不寐郁证汗症痰症虚劳等内伤杂病的范围。

甲亢的病因病机:··

1.先天赋不足

中医认为甲亢病变以肝肾为主,与肾关系最为密切。先天不足、劳欲过度均可导致肾之阴阳不足。肝肾阴虚、肝阳偏亢的患者阳亢化火,就会造成甲状腺疾病发生。

2.后天调理不度

(1)情志不调

郁怒伤肝,血脉瘀阻,致湿生痰。痰热在颈部瘀积则形成颈部肿大;而内扰心神则心悸易怒、怕热多汗,上犯肝窍则见突眼,热中焦则食欲旺盛却饥饿消瘦。
(2)饮食不当

多指暴饮暴食或饮食无规律,损伤中焦,聚湿生痰为患。

3.外邪侵袭

六淫邪毒经口鼻或皮肤侵入体内,损伤脏腑,气瘀生痰,结聚颈前,则引发此病。

4.地域因素

在一些水源性高碘地区,因摄碘量过多也更容易导致甲亢。

知道了瘿病(甲亢)的病因,什么人比较容易患甲亢?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显而易见了!

甲亢有哪些易发人群呢?

有甲亢家族病史的人

遗传的先天禀赋因素导致了此类人群的易发性。先天性的甲亢虽然无法完全治愈,但中药可以控制减缓甲亢的症状。

女性

女性易激动,容易情绪起伏大。而且女性妊娠期更易患甲亢。

长期有较大的精神压力的人

肝郁痰结,肝火旺盛,阴虚火旺,气阴两虚。

近期有外邪感染的人

六淫邪毒易诱发此病。

碘摄入过量的人



如何预防甲亢的出现?

    甲亢的发病虽然与遗传和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但是否出现甲亢的症状还和一些诱发因素有关,如感染、精神刺激、外伤、过度疲劳等。因此,

    应注意保持精神愉快,以防情志所伤。

    避风寒,预防感冒,避免过劳。

    饮食上宜多吃营养食物和蔬菜、水果,少吃辛辣食物和含碘多的食物如海带、海虾、海鱼等,少喝浓茶、咖啡,不吸烟、不喝酒。

那如果得了甲亢

该怎么办呢?

目前西医针对甲亢的治疗:

  1. 通过西药控制激素的水平,虽然方便,但有副作用。

  2. 放射性碘治疗,虽然有效率高,但对甲状腺有着不可逆的损伤,且易导致甲减。

  3. 手术切除甲状腺,虽永久性消除甲亢,但同时造成了甲减。

好像都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呢。

难道甲亢治不好?

中医关于甲亢的辩证论治:

1.病变波及肝、肾、心、脾、肺,而以肝肾为主。

2.其症候特点仍属实虚错杂,本虚标实

    本虚多为阴虚,渐至气阴两虚为主,故见形体消瘦、乏力、多食易饥、畏热多汗、手颤、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标实则为痰凝气结,郁久化火而表现精神、神经症状,如精神紧张、惊惕、健忘、失眠、烦躁易怒、多语多动等症,从而形成气阴两虚、痰淤阻络的虚实错杂、本虚标实之症。

3.肾阴虚证、肝郁气滞证。

治疗原则:

益气养阴,疏肝消痰,软坚散结

西医治疗甲亢要么需要长期服药,而且还容易复发;要么会导致甲减。

而中医治疗甲亢的优势在于无副作用,并且对于症状的减缓有更好的疗效。

建议考虑中医治疗。

我知道你“在看”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