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年回顾」小初高数学十二年进化路线图(代数篇)

 浅nharnyll9eu0 2020-10-11

不知道大家爬过山没有,站在山顶回望,你会发现一览无余。

就像战争年代,双方一定要去占领制高点,只有占领了制高点,你才能对敌人的一举一动洞若观火,进而采取合适的应对。

数学学习亦是如此!

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总共十二年的数学学习,到底学的是什么?

不同的阶段,它们的学习内容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有没有联系呢?

如果有联系,又是如何发展的呢?

在学习低阶段的数学时,能否为高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能不能从中找到解决小初衔接,初高衔接之间问题的方法?

可惜会去主动思考这些问题的人很少!

老师们一般都只关注自己所处的阶段,而家长们,或者没有专业背景,有心无力,或者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但是数学的学习从小学开始,到高中结束,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搞清楚它的发展脉络、在每一阶段的主要任务,用一盘棋的观点去看待整个数学体系,不管是对于老师或者家长,都是非常有用的。

与家长而言,能够做到心里有数,知道如何把握孩子的学习方向。

与老师而言,可以将低阶段的知识与高阶段中的知识相对接,从而帮助学生减少阶段衔接时面临的压力。

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的孩子要上小学,我是想不到去研究小学、初中的数学知识的,但是当我真正把小初高的数学知识系统立起来,从中真的有不少收获。加之我身边有不少朋友的孩子正在小学上初中,我也想把自己的心得分享出来,希望能够对大家有用!

数学的整个体系主要可以分成三条线,代数、几何、概率统计,这三条线贯穿十二年学习的始终,今天我们主要来聊一聊代数!

首先请大家看下面这个表格:

这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直到高二,所有的代数内容。

简单概括一下,整个代数体系的脉络就是:数系的扩充,运算的复杂,常量到变量。

数系的扩充:

一二年级主要研究的是自然数。

三四年级开始研究小数,五六年级开始研究分数。这里家长要知道,小数和分数是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的,实际上除了无限不循环小数之外,其他的小数,不论是有限小数,亦或是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转化为分数,而数其实就是有理数

而有理数的概念到七年级上册会讲,让学生提前形成这个概念后,就可以和初中衔接起来。

到六年级下册,会学到负数,数系的范围会进一步扩大。

七年级下册,会学到无理数,有理数与无理数合称为实数,由此数系的扩充告一段落。可以说整个初高中代数的研究范围,就是在实数范围内。

再扩充就到高二下学期引入复数的概念了。

数系的扩展其实是一个填充数轴的过程,知道数轴的家长,可以将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这种数系的扩展通过数轴的填充展示给孩子,也是一种数形结合。

而且很容易孩子就会想到,如果一条数轴不够,那么再加一条数轴,一个坐标平面会表示什么数?

自然可以引出复数的概念!

运算的复杂:

一年级研究的是加减法。

二年级开始研究乘除法,开始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

之后的运算是随着数系的扩充,在这些数系范围内进行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

这一过程会一直持续到七年级上册的有理数,会学习到乘方,无理数中会涉及到开方,到此运算基本告一段落,再学习新运算就要到高一必修一学习对数运算了。

其实乘方、开方、对数运算三者互为逆运算,有条件的家长在这里给学生拓展一些,到高中之后,学生就不会面对对数运算束手无策了。

当高二下学期学完复数的概念,运算告一段落。

需要提一下的是,六年级上会涉及到比这一概念,而比例关系是初中证明相似的主要工具,而相似关系又是初中平面几何的主要问题!

在学习这一部分时,家长其实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来举例,一举两得。

常量到变量:

小学数学之所以又被称之为算术,就是因为小学代数的主要内容就是常量的运算。只在小学五年级上册会涉及到变量,用字母表示数,还有一点方程的知识,而且相当简单,是不需要移项的一元一次方程。

虽然内容很少,但非常重要,可以说是整个初高中的基础,在这里,家长要帮助孩子掌握好方程所代表的思想方法,因为虽然方程形式有简单复杂,但是其背后蕴含的思想方法是一致的。

有能力的家长可以在这里给学生引申,这样在七年级上学期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就比较好衔接了。

而在七年级上学期学习的整式的加减,就是对小学五年级用字母表示数的拓展,这是从常量到变量的开始,从此以后的代数研究,不管是方程、不等式还是函数,都是对变量的研究。

其实在小学教材中,有一个点很适合作为学习变量的素材,那就是一年级下册的找规律!找规律其实就是高中的数列,而高中的数列本质就是函数。

数列中每一项的值都随着项数的变化而变化,完全可以渗透变量的概念!

甚至数列项数和每一项的值之间的对应关系非常明确,可以作为学习高中函数概念的素材。

常量到变量,这是代数中小学到初中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到了初中,关于变量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方程,主要有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另一个是函数,主要有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这两者是初中代数的主体,也是中考的重点内容,尤其是二次函数更是压轴的存在。

这两者是有联系的,比如二元一次方程,完全可以转化为一元一次函数的形式,虽然在本质上方程和函数是不太一样的,但在这里,完全可以用研究一次函数的方法,比如画图像去研究二元一次方程,会发现原来直线可以用二元一次方程去表示。

这其实就是高中解析几何的思路,和高一上学期必修二的解析几何结合在一起了。

当然不仅于此,一元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方程,乃至一元一次不等式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一元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如此。

从图像的角度来讲,一元方程本质就是一元函数与x轴相交,相应的不等式对应的就是图像在x轴上下的部分。

这种数形结合的思路,用函数观点看待不等式和方程的思想,在高中也是非常有用的,尤其是二次函数方程不等式,在高一必修一中还有涉及,是初高衔接的点之一。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基本思路是消元,设未知数,消未知数,即使在高中也是有用的,比如在解析几何中。

之所以在这里着墨甚多,是因为函数极其重要,可以这样说,它的重要性远超几何。

从中考来说,可以这么说,孩子能不能考上本地最好的学校,就看二次函数这道题了。

从初高衔接来说,高中的很多章节本身就是函数,相关章节也有很多,可以这样说,除了三角恒等变换和复数之外,其他的代数内容都与函数有关系更重要的是,高中数学在新课程标准中呈现出非常强的代数化趋势。

比如高中的立体几何证明,已经不再运用初中几何的综合证明法了,而是利用空间向量转化为代数计算问题了。

高中所学的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更是直接把几何图形转化为方程,通过研究方程去研究几何性质与关系!

虽然高中数学呈现出非常强的代数化趋势,但图像仍然是辅助研究函数性质、方程问题的主要工具,这就是所谓的数形结合!

所以又回到我们刚才所讲的问题,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在我们的辅导中,一定要加强孩子对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所以初高中学习的衔接不应该存在于某一个点,而应该是贯穿于初中学习的始终!

小初衔接亦是如此!

高中数学是小初高数学的顶点,整个小初阶段的数学学习就是为了高中数学的学习做准备工作的!

就代数而言,在进入高中之前,要让孩子做好哪些准备呢?

应该有一个比较强的运算能力,对于函数,方程,不等式相互关系比较清楚的认识,数形结合的能力。

高中代数的主线就是函数,而研究函数的核心是定义,高中函数的定义与初中函数的定义是有区别的,强调的是对应,这种思想,在初中一定要给学生渗透,否则到高中他们很难马上理解。

先研究函数的新定义,表示和性质,比如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然后用初中学过的二次函数作为素材,运用新学过的知识重新研究,之后引入新的两种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研究函数与方程的关系。

然后学习研究单调性的工具,即微积分初步——导数。

除此之外,直接的外延有三角函数,也是函数的一种,还有数列,是函数的一种特殊情况。

之所以把初中的三角函数放进代数部分,就是因为其对应的高中知识,主要是在代数范畴之内。

但是初高中的三角函数差别之大,几乎是两个不同的章节,唯一的联系就是三角比的定义。

基本上整个代数的分析就是这个样子了,因为比较仓促,有些东西没有展开讲,比如小学教材中的思维广角,其前卫程度简直让人咂舌,很多知识其实是高中知识下方。

大家可以去看一看!

我在这里用的教材都是人教版教材,由于各地教材不一致,可能略有出入,但基本内容是一致的。

至于几何,我们下次再聊吧。

我很尊敬的一位老大哥说过这样一句话:

好的家长,好的老师,不是帮着孩子解一道题目,而是能够在关键的地方推他一把,让他在之后的道路上走的更顺畅!

与大家共勉!

我在这里等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