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罕见稀少的‘珐琅彩’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新用户99079681 2020-10-11

  那么珐琅彩瓷是怎么制作的呢?清朝流传下来的珐琅彩都是清宫造办处在皇宫内制作的宫廷御用器物,它是在景德镇高温烧成的白瓷上用珐琅料进行彩绘,然后再经低温烧制而成。珐琅彩的品种很少,产量同样也非常的少(只是康熙年间开始烧制,直到乾隆年间,乾隆之后就没有烧制了),但是珐琅彩却制作精良,一直秘藏宫内,一般人是很难见到的,后来才流出宫外,在社会上偶一见之。珐琅彩初创于康熙时期,盛烧于雍正、乾隆时期,之后烧造很少,民国时期有不少仿制品。

  参与珐琅彩制作的管理人员也是最 高 级别规格。康熙、雍正、乾隆都充当了珐琅彩瓷的督造者,而造办处的司职人员都是皇帝亲自安排的朝廷重臣。以雍正时期为例,雍正皇帝命其弟怡亲王允祥为造办处大总管。怡亲王允祥是康熙帝诸王子中少数几个没有政治野心,而醉心于艺术的皇子。此外,雍正朝造办处的管理人员还有庄亲王、裕亲王、信郡王、海望等高层官员,具体办事人员有郎中保德、赵元、年希尧、唐英、沈喻、马尔汉等一批能书善画的翰林画家。雍正六年造办处增设六品库掌3人,八品总催9人,笔贴式9人,进一步加强了造办处的行政管理,从而确保严格掌控珐琅彩瓷制作的每道工艺。

  珐琅彩,瓷器装饰手法之一,源于画珐琅技法。使用珐琅彩装饰手法的瓷器也常简称为珐琅彩。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时,珐琅彩得到进一步发展。

  《珐琅双绝》是存世的清朝珐琅彩瓷器中极为稀有的顶 级国宝,他们是乾隆皇帝亲自参与设计制作,采用清朝最顶 级的珐琅彩技艺烧制而成,是其最为钟爱的作品。这两件瓶子见证了清朝康乾盛世的繁荣,也历经了战乱漂泊,海外拍卖回流,他们饱经岁月的沧桑,有着极为传奇的经历。这一次,经过王辉大师15年专 业研究,12年艰辛复烧,终于得以再次国宝重现,盛世聚首。由此可见此件藏品极 具收藏价值。

  珐琅彩最早发明于1446年法国的边陲小镇佛朗德斯(Flanders),到清朝康熙年间,由法国罗丹家族传人皮尔斯·罗丹传到中国,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备受推崇,制作的珐琅彩器物也非常多,当时宫中珐琅器物上的绘画工作多由画院人士兼任,以国画格调工笔绘制,纹饰有人物、花鸟、风景、建筑等,因此珐琅彩的风格兼具西洋与传统于一体。

  珐琅彩的图案。初期的康熙珐琅彩“有花无鸟”是一个很明显的特点。色底多用黄、绿、红、兰、紫和胭脂。常见图案大都比较规矩,有九秋菊花、折枝大朵花卉、缠枝牡丹等;到了雍正时期珐琅彩比较成熟,工艺上有所突破,更多的采用了白地彩绘。纹饰则多是山水、竹、石、花鸟等景物,配以诗词,凸显雅致。至乾隆时期,技艺上没有雍正时严谨。但此时又出现了轧道工艺,并且吸取了西方纹饰图案,珐琅彩瓷出现了西洋女人,由于乾隆对粉彩十分喜爱,于是,便有了珐琅和粉彩的结合的艺术品。

  珐琅,是“法兰西”的转译,而法兰西是我国古代对欧洲的泛称。《元史译文补证》卷二十二曰:“皆称欧罗巴人为珐琅,即法兰西也。”珐琅,实际上是彩色玻璃质釉。珐琅工艺是西方著 名的工艺美术品种,古埃及就已发明,中世纪西欧各国、拜占庭帝国和伊朗都非常盛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