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食餐饮成为资本新风口,9月份近50亿押注33个项目

 扫地僧一一 2020-10-11
疫情之后,美食餐饮项目成为新风口,光9月就有近50亿资本跑步进场“扫货”。在今年风险资本整体稍显暗淡的气氛下,风头之盛简直令人难以相信。

光一个咖啡市场,三顿半、永璞等精品速溶咖啡品牌接连完成融资,加拿大国民咖啡连锁Tim Hortons获腾讯过亿元战略投资。冻干、冷萃等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就连同仁堂也推出了养生咖啡,Nowwa挪瓦咖啡也拿到两轮融资。

可以看到垄断程度不高的美食餐饮市场正在成为新的资本投资风口,或许这是抄底的最佳时机。

01
投融资轮次来看,资本一直在加码

从下半年起,餐饮投资的热度呈逐月上升之势,这与疫后现金流恢复好有关。

2020年9月美食餐饮领域战略投资、种子轮投融资事件各7起,A轮投融资事件5起,天使轮投融资事件4起,Pre-A轮投融资事件3起,B轮、C轮投融资事件各2起,A 轮、F轮-上市前投融资事件各1起。

从投融资金额来看,Zomato投融资金额1.04亿美元。

江小白、恒润拾汉口二厂、金徽酒、三顿半、投融资金额为数亿元人民币。

Liquid Death、Green Monday、Bulletproof、店易火、Zomato、Virtual Kitchen Co投融资金额为数千万美元。

霸符BuffX、小麦欧耶燕麦奶、如匠、新素食、麦堡王、鲨鱼菲特、茶里小怪兽、餐爆食材、连咖啡投融资金额为数千万人民币。

数据来源:IT桔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据番茄资本统计,2014年共有31家机构参与餐饮行业的投资,2017年以来则上升至71家,喜茶、鲍师傅、遇见小面、松哥油焖大虾、老乡鸡等新兴品牌的背后无不闪现着风险资本的身影。

今年9月就有30家项目喜获融资,因此餐饮市场的向好毋庸置疑,接下来会有一波上市热潮,让我们共同期待!


02
餐饮上市热潮下的投资逻辑
随着海底捞、九毛九、同庆楼等餐饮企业的上市,股市的热潮表明中国的餐饮市场格局有望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首先,餐饮市场巨大的吸引力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加入,一批有能力的企业家逐步成长起来。

  • 虽然大多也没有光鲜亮丽的背景,但他们内心坚韧,志向远大,具有极强学习精神,在后续不间断深造过程中逐渐找到了理论和实践的融会贯通之路,终于脱颖而出。

  • 其次,在向大量西方餐饮企业和鼎泰丰这样成功的中式餐饮企业借鉴学习之后,以海底捞为代表的不少企业在餐饮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上获得进步,在海内外能成功展业200-300家餐厅的企业越来越多。

  •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国内领军企业的经验正被更多的同业学习甚至进一步优化,行业内运营的平均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 再者,单品和餐饮平台的策略开始普及,餐饮从业者们开始领悟用不同的定位来设立产品线,用多品牌的手段降低消费者口味变迁的风险(fashion risk)。

  • 此外,随着餐饮逐步向大型购物中心、主题步行街等业态聚集,规模化、品牌化的餐饮企业正在开店选址和租金谈判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行业领军企业近三年均发展迅猛,行业集中度出现提高的趋势。


最后,风险资本开始加大对餐饮赛道的关注。在财税规范化和经营标准化的趋势下,VC/PE开始积极参与餐饮行业的融资活动。


比如,互联网新型餐饮“店易火”获得千万美元A 轮融资,此轮融资由CCV创世伙伴资本领投、GGV纪源资本和红点中国跟投。

这是“店易火”近一年来完成的第二次融资。此前,该企业曾获得来自GGV纪源资本和红点中国近千万美元A轮融资。

店易火成立于2018年7月,从外卖代运营切入,旗下有超过10个餐饮品牌,为中小餐厅提供品牌运营、餐品标准化、供应链、线下运营等一站式解决方案。

咖啡生意进入场景化之争,其中外卖咖啡是一个重要赛道。尤其在经过瑞幸的补贴教育之后,中国白领对于外卖咖啡的消费习惯愈发成熟。

Nowwa 挪瓦咖啡也主打外卖场景,曾获得天使轮及Pre-A轮融资。通过轻资产合作模式一年时间已经在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等一二线城市运营了超400家门店。

Nowwa 定位满足用户功能性需求的大众精品咖啡,目标是成为咖啡行业里的优衣库。Nowwa甄选精品咖啡豆,但价格接近便利店的现磨咖啡,定价在15-25元之间。

不过较低的定价如何支撑成本?对此,Nowwa在开店模式上采取了更讨巧的做法——寻找存量咖啡店、休闲餐饮,通过轻资产改造,托管门店的咖啡运营。

这是介于自营和加盟之间的一种新模式:店主只需要承担租金,但从供应链、产品体系到门店运营都是由 Nowwa 负责。



03
资本是抄底还是看好未来
好的餐饮企业,大多不愿意接受股权投资;中小餐饮商户专业度低,新店年化淘汰率高达70%,资本不敢投。这也是餐饮行业投资的一个死穴。

但一场疫情改变了商业的轨迹,也改变了餐饮人的认知。

“借着疫情大伙都想看谁现金有问题,可以谈个好价格。” 某本土连锁餐饮品牌创始人如此说道。疫情之前,他们其实就和某投资机构有所接触,但疫情发生以后,估值报价被砍了一半。

餐饮人恐慌,投资人趁机砍价。这种情况更多出现在疫情初期。但整体而言,在与投资机构的博弈中,餐饮企业并不完全处于劣势。

核心还是在于双方的谈判筹码。比如一个现金流更好的、品牌知名度很强的,又有很多投资机构愿意接触的企业,主动权往往还是掌握在它手里。

目前看餐饮行业的投资方,很多且种类不一:有冷冻食品巨头;农业相关企业;有垂直产业资本;甚至还有很少接触餐饮企业的专业资本等等。

在项目选择上,不同投资方基于自身利益,有不同偏好。比如农业,因回报周期较长,投资餐饮就更看好现金流回款周期更短这一点;比如产业上下游,更多是看重对于自身业务的辅助效果。

整体而言,供应链能力较强,运营端相对较轻的项目会更受欢迎一些。

从项目方的视角而言,他们对于这阶段资本的共同评价则是,“谨慎地激进”:

一方面,资本希望能在这个时候找到一些低价的优秀企业;

另一方面,这个过程中行业淘汰率很高,风险很大,他们又不得不比以前更谨慎。
有大型企业曾专门建立投资基金来投餐饮,但投了一些项目以后,他们发现,“和预期差距还是挺大的。” 某种程度上,正是过往这种失败的经验,使得投资机构对于餐饮项目更加谨慎。

而即便是产业资本,虽然资源上更有优势,但在投资餐饮项目上,真正有很多成功经验的也不多。总体而言,餐饮投资,就不是一个舒适区。

疫情可能像一个豁口,让原本对资本不感冒的餐饮业,和对餐饮业不感冒的资本方,产生了更多的接触可能。但双方最舒适的共同地带在哪里,显然,还需要更多时间去探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