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珐琅彩的惊人之美!

 博搜艺术 2020-10-11

  我国烧造彩瓷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晋时期的褐斑青瓷。此后经隋唐宋元,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历史的巅 峰,呈现出五彩缤纷,百花争艳的新局面。在这群芳璀璨的百花园中,盛开着一株美丽典雅,血统高 贵的奇葩——那就是清宫珐琅彩,它那近乎于脱胎的轻薄,来源于宫廷的彩绘,一丝不苟,细如毫芒,所有的烧造工序都出类拔萃,创造了中国瓷器彩绘的伟大奇迹,被世人誉为“彩瓷皇后”。

  

  清朝的皇帝,无论是康熙、雍正,还是乾隆,都对珐琅彩有着极大的热情。珐琅彩如此贵重、奢 侈,更是由于皇帝亲自管控、监制。珐琅彩不像平常的其他瓷器一样,有一些是由民窑进贡的。而宫廷御用、皇帝亲自使用的珐琅彩,则是先在现今江西景德镇的瓷厂烧制白瓷胎,而后千里迢迢送到京城。皇帝会召珐琅彩画师描绘珐琅彩,再于宫廷内烧制。整个过程,皇帝甚至时不时督查,才得以让珐琅彩珍品问世。

  珐琅彩瓷器可以说秉承了历史上中国陶瓷发展以来的各种优点,从拉胚、成型、画工、用料、施釉、色彩、烧制的技术上几乎是最精湛的。

  

  珐琅彩瓷的胎体都是先在景德镇烧好,再运北京,由宫廷造办处的顶 级画师绘制图案后,送如意宫、怡亲王 府和颐和园小窑中烧制而成的。此话不假,在雍正朝至乾隆六年,珐琅彩瓷基本都在北京宫中完成的,但乾隆六年后已经移到景德镇烧制完成了。而且将雍正时御用的书画师唐岱、戴恒、邹文玉、贺金坤、戴临等悉数另遣他用,故珐琅彩瓷的绘画水平自乾隆六年明显不如从前。

  珐琅彩的工艺,是采用珐琅彩瓷器由景德镇烧制上好的瓷胎送入宫中,由宫中造办处珐琅作选胎、画师遵旨绘画纹饰、施彩后入宫内彩炉烘烧而成。这一举措将珐琅彩瓷的制胎与施彩烧制分为两地进行,改变了自元以来官窑瓷器的烧制一律由景德镇制作的惯例,清宫完全垄断了珐琅彩瓷器的纹饰绘画和施彩烧制,从而保证了内廷对于珐琅彩瓷器烧造的控制。

  

  “先不论珐琅彩瓷器的真正存世量有多少,事实上,市场难得一见其踪影,是有钱也买不到!”一位业内人士的话,无疑道出了珐琅彩在瓷器中的地位。据有关资料记载,清代宫廷收藏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珐琅彩瓷器是非常稀 少的,有据可查的是,约有200多件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微博]博物院,40余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有少部分零散于世界各地博物馆及私人手中。2006年,著 名收藏家张宗宪先生收藏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在香港佳士得[微博]拍卖,以1.51亿港元成 交,创造了中国珐琅彩瓷器拍卖世界纪录。

  由于珐琅彩的高昂价值,在珐琅彩研制成功之后,自清代至民国及至当代的景德镇有一个竞相仿制的过程。清康熙瓷胎画珐琅研制成功之后,在景德镇历史上有三个仿制珐琅彩瓷的过程及时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