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曲三百首译注评之209 --【双调·折桂令】席上偶谈蜀汉事因赋短柱体 虞集

 虹72 2020-10-11

转:毕宝魁的博客

虞集

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世称邵庵先生。祖籍仁寿(今属四川),生于崇仁(今属江西),大德初到大都(今北京),官国子助教博士,后历任翰林待诏、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文宗时任奎章阁侍书学士,与其赵世炎等编纂《经世大典》,是元代著名学者和诗文大家。著《道园学古录》,散曲很少,传世仅一首。

209【双调·折桂令】席上偶谈蜀汉事因赋短柱体

虞集

鸾舆①三顾茅庐。汉祚②难扶,日暮桑榆③。深渡南泸④,长驱西蜀,力拒东吴。美乎周瑜妙术⑤,悲夫关羽云殂⑥。天数盈虚⑦,造物乘除⑧。问汝何如,早赋归欤⑨。

【注释】

①銮舆:皇帝的车驾。这里指刘备。 ②汉祚:汉朝的江山社稷。祚:君主的座位。 ③桑榆:指日暮晚景。《天平御览》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注:“言其光在桑榆上。”  ④泸:泸水,即金沙江,诸葛亮为免除后顾之忧,曾率领军队度过泸水,七擒七纵孟获,安定了后方。 ⑤周瑜:是赤壁大战的指挥官,奠定天下三分的局面。 ⑥殂:死亡。指关羽战败被杀。 ⑦天数:宇宙运行的规律。盈虚:增加减少。 ⑧造物:指大自然。乘除:增减。 ⑨赋归欤:指陶渊明赋《归去来兮辞》而归田园隐居。

【译文】

       当年刘备曾经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佐助,但汉朝的江山实在难以帮扶,如同夕阳在山而到了日暮。诸葛亮鞠躬尽瘁南渡泸水收服孟获而平定后方,率领军队长驱作战统一西蜀,全力抵抗势头很盛的东吴。周瑜的妙计火烧赤壁而奠定天下三分的基业,关羽轻敌败走麦城而令蜀汉开始走向下坡路。天地运转的规律就是满盈后就要亏虚,大自然也是自有规律而加减乘除。请问诸君意下如何,还是早点创作《归去来兮辞》的辞赋。

【评析】

       虞集是元代著名的学者,很少作散曲,这是他在席间与同僚偶然谈起蜀汉之事时即席发表的对于蜀汉历史兴衰的见解,用这种小令的方式来表现如此复杂的历史观,确实很难,更能看出作者历史知识的渊博和敏捷的才思。

       小令分两大部分,前面八句是对蜀汉历史的回顾,后面四句是作者对于这一历史的看法,从而反映了作者的历史观。前面八句又分三层,开头三句写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要光复汉室江山,但江山日下,已经是日薄西山了。为全曲设定基调,即天数和时运非常关键。中间三句写诸葛亮的功绩,千辛万苦渡泸水七擒孟获平定南方,经过征战而占领蜀地建立基业,努力拒绝东吴的要求而保全荆州之地。可谓鞠躬尽瘁。这三句是鼎足对,“深渡”、“长驱”、“力拒”都是偏正结构作本句的谓语。而“南泸”、“西蜀”、“东吴”都是偏正结构的名词作宾语,而“南”、“西”、“东”又都是方位词,对得很巧妙严谨。接着笔锋一转,中间两句跳跃极大,需要联想分析才能明白其意思。前句说周瑜的神机妙算巧妙指挥取得赤壁大战的胜利,似乎在歌颂周瑜,实际是蜀汉建立基业的开端,而下一句说关羽失败,实际在说蜀汉事业的失败的开端便是关羽大意失荆州,造成刘备起兵为关羽报仇而遭受惨败,从此蜀汉的国力一蹶不振。这样,前八句便把蜀汉成败关键点以及几个主要人物都写出来了。最后四句则是两层意思,前两句是强调人世间一切成败、盈虚、消长都由天命所决定,蜀汉失败也是天如此,非人力可以扭转。那不可琢磨的许多偶然性因素便会对人或者国家之兴衰产生决定性影响。这虽然有历史宿命论的因素,但也有一定的道理,于是引出最后的反问:既然如此,你打算怎么办,还是早点回家隐居吧。虞集生活在元代中叶,元代的政治始终没有清明的时候,只不过是黑暗的程度有所不同罢了,因此多数知识分子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对历史和人生的评价多带有浓厚的悲剧意识。本曲也是如此。其实,虞集在元代文人中仕途和遭际算是不错的了。但因为整个知识分子阶层处在受压抑的生活情境中,故都难免有这种悲剧意识和忧伤情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