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人是怎么被“吃亏是福”洗脑的?

 新用户07039177 2020-10-12

文\熊猫哥

在我的印象中,吃亏是福是我妈常说的话,老家农村盖房,我家先盖,东邻居再盖房要“接线”(老家土话,邻居共用一面墙)。邻居“接线”前找到我爸妈,说家里盖房实在没钱,先欠着。可这一欠就是几十年,妈对我说,谁家过日子都不容易,吃亏是福。

类似的事还很多,我也曾试着问我妈吃亏是福到底有什么道理,妈跟我说,她妈就是这么教的。这种回答实在让我无语。但始终想不明白的是,吃亏从哪里来的福?

在我看来,吃亏是福是以德报怨的普及

国人是怎么被“吃亏是福”洗脑的?

《论语》里记载,孔子的徒弟问孔子:有人说要以德报怨对不对?

孔子回答:你要以德报怨,那付出的德性的人岂不是很吃亏?要用公正的方法对待怨恨,用德报答德。

看来,孔子是反对以德报怨的。和现代人理解的不同,儒家并不提倡以德报怨,而是提倡以直报怨。那么儒家的以直报怨怎么就成了以德报怨了呢?这还得“归功于”佛教。

举个例子,有个流传很广的段子,佛教禅僧语录《 古尊宿语录》中的寒山与拾得的问答,原文是:

寒山问曰:“ 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

拾得答曰:“ 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

这种逆来顺受的劲,就是佛教最大的“贡献”,佛教用“西方极乐世界”和来世投胎来让人做好事,这辈子做好事下辈子就可能会投个好胎,生个富贵人家。这辈子做坏事就要投胎成畜生或者下地狱。那么,儒家杂糅佛教教育出的人就是这辈子老实做人,期待下辈子投个好胎。

但国人总是聪明的,当有人把吃亏是福当作人生信条的时候,有人却对这四个字有了另一种解释

国人是怎么被“吃亏是福”洗脑的?

以前工作单位的老板,是一位白手起家的能人。这个人从小过过苦日子,几次创业失败,到了45岁才总算有了起色。而这个人却也总是把吃亏是福挂在嘴边。总是在开会的时候说出这句,吃亏是福。

这个人过年过节福利倒还可以,夏天西瓜冬天烤地瓜,小福利也是及时。平时和员工说话也是和蔼可亲。但就是工资在行业内是最低的,但员工离职率却不是很高。

一次公司聚会,老板喝了点酒,得意的说:“吃亏是福是什么?就是舍得。只有你舍掉了才能得到。没有舍就没有得”,我这才恍然大悟,对于他们这种人“吃亏是福”都是套路。

又比如马云谈996上班制,所谓996就是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这与国家规定得每天8小时工作制相差甚远。这种让员工反感的加班制度却让各行业大佬大唱赞歌,尤其是创业教父马云的这句“能够996是一种福气,很多人想做还不能做呢”。

但就如网友说的“这届年轻人不好骗了”。没有错,对现在大多数的“成功人士来说,吃亏是福这种反人性的俗语,根本就是他们的套路。他们只是想少花点钱还让你多干点活”

国人是怎么被“吃亏是福”洗脑的?

儒家文化在先秦时期并不是显学,先秦时期的显学是法家。因为法家能让国家强大,开疆拓土。但到了武功强盛汉武帝时期,却“独尊儒术”,为啥?两个字,套路。儒家的礼仪制度,正符合汉朝对全国的管理。所以,汉武帝嘴中的仁义礼智信,肯定不是儒家学子和百姓心中的仁义礼智信。

这就是反人性俗语之所以洗脑的原因了。

当你真的把“吃亏是福”当做人生信条的时候,有人却把“吃亏是福”当作方法论。你是学道理,他们却是玩道理。

再来说“吃亏是福”这个词。福就是福气,傻小子娶了漂亮媳妇我们说他有福气,老人儿女孝顺我们说他老来福。女子嫁人,丈夫不让她工作还对她细心照顾,我们说女子有福气。但却从来没有任何事例告诉我们,吃了亏就是享了福。所以,可以非常断定的是,吃亏是福这四个字,根本就是某类人发明出来以达到他们目的的

结语:对于一些听起来无可辩驳,但又总觉得不对的人和事,或者一些违背基本常理的。不管是传统的还是所谓发达西方国家提倡的,我们自己都得仔细想一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