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为什么有的一发现就有转移,有的就没事

 钱首相小泉 2020-10-12

谈谈特殊类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特点。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可分为多种亚型,其中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diffusesclerosingvariantpapillarycarcinomaofthyroid,DSVPC)便是其中之一。

该亚型比一般乳头状癌侵袭性强,常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和肺转移,预后较一般乳头状癌差。

一、年龄

该亚型多发生在10~30岁青少年,女性多于男性,约4~6:1。约占甲状腺乳头状癌的5%左右。

二、临床表现

常无自觉症状,多为体检时发现。

大约80%就诊时已有淋巴结转移,约50%以上患者是以颈部淋巴结转移性包块就诊。

三、体格检查

甲状腺单侧或双侧叶轻度~中度增大,质韧偏硬,表面不光整,触之无明显压痛。

颈前区和颈侧区可扪及肿大淋巴结,质硬。

四、影像学特征

1、颈部X线或CT检查示增大的甲状腺内多数微小钙化。

2、超声具有特征性的表现,但往往被误诊为良性的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如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或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

3、病理诊断是乳头状癌,而超声和其他影像学上甲状腺弥漫性微小钙化,即是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征性表现。

五、B超特点

该亚型的超声表现与一般的甲状腺癌不同,以弥漫性改变为特点,极易与良性弥漫性病变混淆,图像似亚急性甲状腺炎和桥本甲状腺炎。

1.声像图表现

①甲状腺单侧叶或者双侧叶中度增大,弥漫性改变,甲状腺多呈低回声,弥漫性病变占据甲状腺叶的大部或者全部。

②在病变叶内分布沙粒状钙化,钙化点约1~2mm,散在分布全叶或成簇。

③甲状腺病变区域内血流信号稀少杂乱,少部分患者血流信号丰富。

2.颈部淋巴结转移

几乎所有患者都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发现90%~100%病例伴同侧颈部Ⅲ区和Ⅵ区淋巴结转移,约50%~70%伴对侧颈部淋巴结转移。

转移淋巴结声像图表现与甲状腺癌乳头状淋巴结转移相同。

3.超声图像分型

根据声像图表现分为3型:弥漫均匀型、弥漫结节型和弥漫囊肿型。

①弥漫均匀型:

甲状腺背景较均匀,沙粒状微小钙化弥漫性、较均匀分布在增大的甲状腺内。

本型约占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30%左右。此型易误诊为桥本甲状腺炎。

②弥漫结节型:

甲状腺回声不均匀,病灶中心有低回声结节样改变,结节极不规则,边界不清,沙粒状钙化杂乱分布,浓聚或者稀疏分布于病灶内或分布于整叶内,血流信号增多。

本型较多见,约占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60%~70%。

③弥漫囊肿型:

甲状腺增大,较大囊肿直径可达3~5cm,囊肿壁和残余甲状腺满布沙粒状钙化。

此型易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发现沙粒状钙化和寻找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是鉴别诊断的要点。

本型极少见,约占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3~5%,因为少见,以囊肿为主,极易误诊。

六、病因及病理

1985年,Vickery首先描述了该病的病因及病理特点。随后陆续有报道。

病理的形态特点为:

1、肿瘤弥漫性累及一侧或双侧甲状腺.

2、无数不规则而粗短的微乳头形成,位于淋巴管小裂隙腔内,亦可有实心性细胞巢.

3、大量沙粒体钙化.

4、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

5、明显的纤维化.

七、鉴别诊断

按甲状腺癌的组织学分类,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亚型,临床病理常常诊断为乳头状癌,或者病理切片是多灶性微小乳头状癌,也可能在大体病理上见到较大结节状乳头状癌病灶,而忽略周围甲状腺组织内的弥漫性病变。

1、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

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多呈结节状改变,常伴沙粒状钙化,与正常甲状腺有确切的分界。

而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蚀甲状腺整叶,几乎无残存正常甲状腺组织结构。

2、亚急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甲状腺内弥漫性病变,病变区呈不均匀片状、或云雾状极低回声,可累及单侧叶,多为双侧叶,极易混淆。

但亚急性甲状腺炎病灶区无沙粒状钙化。

3、桥本氏甲状腺炎

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多有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背景,癌灶分布不均匀,完全有可能细针穿刺结果是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桥本甲状腺炎是甲状腺的双侧、对称性、弥漫性改变,双侧甲状腺弥漫性不均匀,实质粗糙回声偏低,而不伴沙粒体,急性期可伴甲亢,甲状腺内血流信号极其丰富,而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血流信号稀疏。

4、结节性甲状腺肿

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最不容易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混淆,但是,以囊肿为主要表现者易误认为是良性,因为甲状腺癌囊性变很少,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囊性变罕见,其鉴别点就是甲状腺实质内的微钙化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

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一旦囊性变,提示病程较长,恶性程度较高,几乎都有颈部淋巴结转移。

5、颈部淋巴结

甲状腺炎性病变常伴中央区(Ⅵ区)淋巴结增生性改变,淋巴结呈低回声,位于甲状腺和气管周围,约5~7mm,实质增厚,血流信号1级。

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较规范,Ⅵ、Ⅲ、Ⅳ区和对侧都可能有转移,转移淋巴结5mm~30mm不等,呈等回声、沙粒状钙化和囊性变,血流信号丰富2级左右。

同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为什么有的一发现就有转移,有的就没事
同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为什么有的一发现就有转移,有的就没事
同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为什么有的一发现就有转移,有的就没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