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不是坏孩子:自我调节的五大领域模型

 放羊路上的彦绫 2020-10-12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早学习,突然触及内心深处,觉得万分难受。回头看看在沙发睡着等着到点上学的孩子,心中感慨万千:一个幼小的孩童所寻求的只不过是父母无条件的接纳。

接纳孩子的好与坏已经不容易了,更何况是要无条件接纳。不要说在我们小的时候,父母都不能完全接纳我们,更何况长大之后,要想无条件地被年迈的父母接纳,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也许,我也做不到完全无条件接纳我的孩子,但是,我可以去努力尝试,去努力向这个目标靠近。为人母,是终身制的,有一个孩子来帮助我觉醒,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既然如此,就该好好努力去学习,努力去做好自己。

上一篇讲到要去寻找孩子的压力源,那么在这一篇里,作者就告诉了我们压力源的类别。有了这样一个清晰的类别,我们在观察孩子身受的压力时,就轻松了很多。

压力源种类很多,但大多数可以分为五个基本类别或领域:生物域、情绪域、认知域、社会域、亲社会域。

生物域:

生物域包括消耗并储存能量的各种生理过程和神经系统。生物域的压力来源很多,包括:营养缺失、睡眠不足或缺少锻炼,运动和感觉运动协调方面的困难(比如孩子必须手扶栏杆才可以走上楼梯),听觉(噪声)、视觉、触觉、嗅觉,以及其他形式的刺激,如污染、过敏源、极高或极低的温度,等等。

在这个压力源里,营养缺失现在似乎很少,但是睡眠不足和缺乏锻炼与运动却是常有的事。

睡眠不足的原因应该很简单,一是孩子贪玩游戏与手机,二是学习压力过大,作业太多。

缺乏锻炼这一点,其实与家长的意识有关,有些家长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运动这件事可有可无,却不知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在成长的路上是不会太顺利的。

比如前不久有新闻说,一个中考的学霸因为在太阳底下军训就出了差子:尽管学校第一时间就将这位同学送往医院急救,但结局仍令人痛心:被确诊为热射病,抢救无效身亡。

如果一个孩子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那么他健康的身体就能承受住一部分其它的压力源,并能通过运动化解它们。有一些青春期的男孩子就是这样,要么踢一场足球要么打一场篮球,就可以让原本愤怒的情绪平静下来,再好好处理眼下的问题。

“很多孩子甚至不知道安静是什么,会把精力充沛和亢奋混淆。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学习认识自己的身体状态:当安静、警觉或投入的时候身体感觉如何,或者什么时候他们进入了能量不足或高度紧张的状态,以及他们怎么样才能让自己感觉更好。”——《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

情绪域

情绪压力包括紧张、陌生、困惑或者情感的纠结

情绪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要说是孩子,就是作为父母的成年人,都常常在情绪域的压力下崩溃,甚至失去理智。

在情绪域里,如果我们想要帮助孩子缓解情绪压力,首先我们就得调整自己的情绪问题,否则在遇到问题时,我们在愤怒或者焦虑时要求孩子情绪稳定,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要知道更多的时候,父母本身就是导致孩子情绪不稳定的来源,而且是重要来源。

因为父母对孩子有无数可能或者不可能的期望,父母总是抱着“这事应该如此”的念头,要求孩子这样或者那样,让孩子承受力变得脆弱不堪,只能通过发泄情绪来缓解压力。

“父母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孩子分辨出何时自己或别人的情绪过度了,告诉他应该怎样摆脱情绪困扰,并逐步地平静下来。”——《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

在这个压力源里,本身就对父母的情绪管理提出了拷问。

认知域

认知压力主要指的是思考和学习,包括许多心理过程,比如记忆、专注、信息加工、推理、问题解决和自我意识。

“认知压力指的是:对内、外刺激的觉察有限,或者孩子对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信息的认知感到困难;孩子难以理解感觉信息主要是由于不能识别图形模式,或者让他处理问题时有太大的信息量和太多的步骤,或者信息展现得太快或者太慢,或者信息太过抽象、暗含了过多的潜在信息和超出他们常识的信息;除此之外,认知压力还包括需要孩子过长时间地集中关注某些事物。”

“受到认知压力的表现包括:注意力问题、学习困难、自我意识缺失、在任务转换和处理挫折方面有困难、动力不足等。通常,有认知压力的孩子往往在生物域和情绪域也同样有压力。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这一点,会有助于减少孩子的压力,帮助孩子获得更多的能量来处理认知任务。”

在压力源的认知域里,对父母认知的拷问也同样是深入灵魂的。因为我们在引导孩子的时候,常常是根据我们原本的认知来要求孩子。而我们曾经所受的教育与生活经验,常常成为我们认知的局限边界,我们以为我们所做的所看到的所认知的就是对的,但是,却忘了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我们的生活圈子与认知圈子成了正比。原本可以通过学习来拓展边界,却往往以累作借口,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或者复制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教养方式来要求孩子,控制孩子。

我不能说长辈的教育方式是完全错误的,但是很多东西已经早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孩子要面对的却是我们无法预测也无法了解的未来,所以,我们的局限性,就成为孩子们在认知域中的压力源。

社会域

社会域涉及是否有能力调节行为和思考方式来适应社会情境,包括社交智能和人际关系技巧、学习和使用社会接受的行为等。

社会压力包括:对社会环境感到困惑或者社会环境对自身的要求过高,人际交往产生冲突,受到别人的侵犯或目睹侵犯行为,因为不能理解自身的言行会对周围人产生的影响而导致的社交冲突,等等。

受到社会压力的表现包括:难以建立或维持友谊,参与小组活动或讨论时感到困难,难以理解社交暗示,被社会排挤,遇事退缩,有侵犯行为或常恐吓他人,欺负别人或被别人欺负,等等。

我的孩子刚刚经历了高一分班,他从原来熟悉的班级调整到了一个新的班级里,在新的班级里,他只有一个老同学和他作伴。他的老同学在给他的留言中写到:你是一个温和的人,偶尔有人欺负了你,你也只是笑笑而不在意。

我没过问孩子是因为什么事情被人欺负了,也许这件事很小,只是同学之间的口角之争,或者肢体上有一些小冲突,只要老师没有对我说,他也没有对我诉苦,我就不会去过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我相信他有他的处理方式。因为他懂得,让人不是怕人,忍让的前提是这些小亏他能吃,底线与大是大非问题他却可以守住。而且他也知道怎么来保护自己,所以,他不想我我知道,我也就不去追问。

在这一点上,我以为,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常常引导他如何与人相处,明白自己的底线在哪里,遇到危险时如何向人求助,那么到了孩子青春期的时候,他就能很好地与人相处。但这个的前提是,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家是他的港湾,不会因为他犯错就会被责罚。

亲社会域

亲社会域包括:共情、无私、重视内在标准和价值观、参与集体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先人后己或者顾全大局。亲社会域还包括灵性、审美、人文和智力方面的发展。

亲社会域的压力源包括:不得不处理他人的强烈情绪,被要求优先考虑他人的需要,个人和同伴之间价值观的冲突,道德上的不确定性,或者内疚。

“受到亲社会域的压力的表现,通常和我们在社会域中的很相似,通常是开始于共情的缺乏,在以团体为基础的社会情景下尤其明显,孩子在其中感到焦虑、被排挤或者感到孤立,受制于小组中占上风的孩子,被迫接受新观点,而这些观点与孩子自身道德或行为准则相悖。”

在亲社会域的压力源里,其实孩子受的压力与父母的关系同样非常的大。如果父母对孩子冷漠、父母情绪敏感不安、父母的价值观有冲突,那么孩子在亲社会的表现就不会很好,常常会在群体中感到孤独或者被排斥,或者会为了讨好别人而放弃自己的观点。

在这五个领域中,能量耗竭或者高度紧张状态的行为表征包括:易怒、注意力缺乏、退缩、狂躁、焦躁不安、侵犯他人,或者喜怒无常。

在这五个领域里,任何一个域中的任何压力都可能引发一个压力循环,压力循环一旦开始,就会带动其他域的连锁反应,这就意味着孩子的反应会变得更强烈。

在过去,当我的孩子与我发生矛盾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和他把道理讲清楚,但事实是,无论我怎么和他讲道理,他都不会听。通过学习之后,当他情绪激动时,要么我就暂时退出战场,调整我自己的状况;要么就是轻轻拍拍他的背部,告诉他没关系,我们可以重新开始。

无论是孩子还小的时候,还是看起来已经是大人了的青春期孩子,在父母的面前,他需要的永远是我们无条件的接纳,帮助孩子找到平静与安宁的状态。只有做到这一点,就不管孩子的压力源是哪一个领域,我们都可以很好地接住,然后平心静气地进行处理。

2020.9.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