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不是坏孩子:情绪域 阁楼的怪物

 放羊路上的彦绫 2020-10-12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记得我的孩子在初中阶段,有两年的时间他那个情绪的变化我完全拿捏不住。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就晴转阴,更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晴天下一声大暴雨。

回想起那个时候,我还是忍不头皮发麻,根本不想再回到那个时间重新再经历一次。

也经常有朋友说起,现在家里这只到了青春期的孩子,脾气是那么的捉摸不定,让人头痛,让人疲惫。

我还记得在孩子情绪反复无常的时候,通常想和他讲道理,但是这似乎是根本就行不通的事。就算他情绪稳定良好时,已经答应好的事,在他脾气上来时,完全就忘了曾经的约定。现在人大了一点,倒还是好了一些,可是也还是有翻脸不认帐的时候。

在孩子脾气无常时期,我们最想要做的事,就是希望孩子可以控制他的脾气,希望他能理性一点,毕竟他已经长大了,不再是三岁的小孩子。但是,现实告诉我们,青春期的孩子在情绪管理方面,确实是小孩子。

当孩子感到不开心时,父母的第一个想法,就是用一个理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来直接处理这种情况。不幸的是,讲道理似乎对情绪激动、不堪重负的孩子没有太多帮助,告诉他们控制自己的情绪只会增加他们的压力负荷。更重要的是,告诉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尤其是当他们受困于可怕的主观体验时。”——《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

现在我能接住他情绪激动了,就会等他平静这后,问问他当时为什么发脾气,再问他那个时候的感觉是什么。

比如,我每天早上在他靠大沙发上休息时开着台灯学习,在前段时间,台灯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影响,因为他带着眼罩学习。可是在前两天,他突然就对我的台灯有了意见,说是带着眼罩都能看到灯光。我是恨不得狠狠地给他一巴掌,胡说八道也得正经一点。

当时我忍住了,但心里实在是不舒服,因为谁都知道带着眼罩就让眼睛隔绝了光线,看不到什么。在他放学回家后,我看他心情不错,于是就趁机问他为什么。结果他说:“虽然是带着眼罩了,但是眼睛前面有一团灯光。”

这下我明白了,前几天他靠在沙发上假寐时,我是开着台灯的,他闭眼时能看到我的台灯,所以就算他带着眼罩,存留在脑子里的印象还是台灯就在眼前,影响了他还没睡醒的脑子的判断。于是我改变了用台灯的时间,在他起床前用,他起床后我就开顶灯,他靠在沙发上假寐时,我关了顶灯再开台灯,这下他就乖了,不再说带着眼罩眼前也有光晕。

所以,观察孩子的压力源是非常有必要的,也许我们会因为孩子们无常的脾气而大动肝火,但如果找到他的压力源,就可以换个方式把事情顺利解决。

通常,当孩子在情绪方面挣扎时,你知道,是因为他们表现出来了,但有时你根本没有丝毫的察觉和怀疑。即使你知道,可知道该怎么做又是另一回事。”——《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

孩子越大,就越能藏得住心事。有时候你明知道他不开心,但他却不会有什么特别明显的表现。

有一天,我和孩子有了矛盾,结果他说在他小时候我也采用了同样类似的方法对待他。一下子,我就明白了,有些时候,我们在情绪崩溃时的歇斯底里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恶劣影响。虽然他们不说,平时也好像没那么回事,但在特定的时候被触发时,孩子就会有模有样的把从我们身上学到的坏习惯表现出来。

当时我听到孩子说出我过去的恶劣行为时,立刻就向他道歉,并且表示我那个时候的压力非常大,无法控制住自己,给他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我不求他原谅我,但我还是希望他能时时提醒我不要再走过去伤人伤己的老路。

小风波很快就过去了,孩子也看得到我这几年所做的努力,也相信我说到做到的能力,他没说原谅了我,也没说不原谅我,但我相信,过去造成的伤害,会一直存留在他心里,也正因为如果,我更要提醒自己:自我调节与管理这两件事,永远不能疏忽,永远不能放弃。

情绪方面的成长必须由孩子自己体验。孩子所感受的不只是一种主观感觉,要复杂得多,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体验,融合了心理和生理。”——《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

通常,我们不喜欢家里存在不和谐的气氛,如果某人情绪激动了,我们都希望他能理智地控制住自己,不让他在家里把负面情绪表现出来。

现在我不这样想了,孩子如果有脾气,那就让他发泄出来好了,大不了我不开心时自己想办法调整一下,事后再告诉他,他情绪爆发时我很不开心,就像我冲他发脾气时他也不开心一样。因为只有在我这里能包容他的负面情绪,他才能体会到负面情绪对别人的影响如何。

孩子需要认识到他们处于过度焦虑或愤怒状态,需要考虑他们的情绪是否适合当时的情况,如果不是,则能够使自己平静下来”——《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

这一点,看似容易,实则做起来非常的难,因为这需要有一个能管理好自己情绪的家长带领孩子慢慢地进行。因为我从来没见到过一位情绪无常的家长能引导出一个可以在情绪方面自我调节好的孩子,更多的时候,孩子都在压抑自己,生怕触怒家长而换来皮肉之苦,甚至冷漠对待。

想想我自己的过去,何尝不是这样?如果不是因为爱孩子,我就不会主动地学习,更不可能会在孩子情绪激动过后缓缓引导他反思自己的行为,也许他就会成为别人眼中的一个有着“不良行为”的孩子了。

孩子的情绪越激烈,他监控、评估和调整情绪的能力就越差。孩子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平静,这也应该是父母(或老师)的首要任务。帮助孩子冷静下来,不是试着强迫他去监控、评估和调整自己的感受。”——《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

有一种想法我觉得并不可取,那就是:孩子长大后,青春期过后,就会慢慢变好。人心隔肚皮,孩子那个时候再对父母好,可是造成的伤害却并不会随之消失,而是转身隐藏在内心的某一个角度,耐心地等待着某一个时期突然爆发出来,让孩子崩溃。

很多成年人的突然崩溃,其实就是因为外部的压力触动了内心的伤痛,从而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毫无用处……

“如果孩子‘卡’在某个情绪里,往往会本能地对他所害怕或生气的事情做出反应。对于儿童或青少年来讲,发现自己被糟糕的情感包围会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大人的恐惧或愤怒的反应使得孩子更难变得冷静,更难找到自己的情感平衡。恐惧或愤怒笼罩孩子越多,他就越难配合我们,或理解我们说的是什么,甚至感觉不到我们是来帮助他应对这一挑战的。”——《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

学得越多,就越发觉得作为父母的责任越是重大。孩子的成绩不好,我们可以想办法提高,但情绪这个事情处理不好,却是终身的伤害。

“我们应该接受所有的情绪,不要回避那些让我们感到不安的情绪。就像我们自己痴迷于一些探索黑暗和令人不安的情绪的电影一样,孩子也一样需要在探索令他害怕的情感主题时感到身心安全。我们只有保持冷静和投入,才能提供这种安全的感觉。这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如何调节可怕的情绪,而不是卡在里面或者完全失控。”——《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

让问题暴露在阳光下,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害怕别人的眼光,害怕别人的解读,也就是说,我们害怕别人说我们不够强大,不够完美,我们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害怕因此被惩罚……因为我们确实如此。

所以,当有人用愤怒对待我们时,我们就会用同样的愤怒去回应对方,我们总想证明我们没有错,错的都是对方。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要认真对待情绪调节这个问题。也许我们不够完美,但是帮助孩子加强自身对待情绪调节这件事,却是关乎孩子一生幸福的事,值得我们慎重对待。

2020.9.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