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大流行的新冠疫情,会在夏天自动消失吗?

 常笑健康 2020-10-12



新冠肺炎疫情目前依旧在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随着天气的逐渐转暖,不少人开始期待夏天的到来能够让病毒彻底消失。

但是疫情却还没有彻底结束的迹象。

很多人不禁发出疑问,新冠病毒,真的会因为天气变热而消失吗?疫情会在夏天结束吗?




新冠病毒恐不会像SARS一样消失


夏天杀死病毒,这并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希望,这事情也确实发生过。17年前流行“非典”的时候,SARS病毒也是在嚣张了几个月之后,从5月份开始就逐渐衰退,6月之后就基本消失了。而且夏天过后,非典也没有再回来。

很多人都认为是夏天的高温杀死了SARS病毒。

实际上,“非典”并不是因高温自行消失的,当年在“非典”疫情暴发的几个地方(如中国大陆各城市、中国香港,新加坡,越南,泰国,加拿大等)都进行了极度强烈的公共卫生干预。

比如:隔离病人、隔离易感人群、停工停学等大量的努力。虽然季节性(比如湿度和温度)可能对“非典”病毒传播有影响,但因为流行期较短,并没有充分证据表明这些因素的影响有多大。

尽管此次为控制新冠疫情,全国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然而这次的新冠病毒却不会像当年的SARS一样突然消失。
 




01 传播方式不一样。


当年之所以对“非典”防控效果特别好,是因为“非典”的患病者就是传播者。

传染性最强的人,基本上都有严重症状,所以隔离了病人就能遏制传播。

然而新冠病毒的传播包括接触传播、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


02 诊断方式不一样。


SARS的患者基本上都发热38℃以上。所以2003年后,国内设立发热门诊,可以把这个病给筛出来,所以在比较早期就可以把它筛除了。

但是新冠肺炎不太一样,有很多患者发热程度不高,三十七八度,还有的不发烧,所以它有一定的隐蔽性。现在无症状感染者越来越多,更是没有办法轻易地从我们人类社会当中除去。



03 发病机制不一样


感染新冠肺炎之后,早期发病并不典型,而且进展相对比较慢。和我们熟悉的病相比,流感或者禽流感一般发病以后的三四天就可以到重症肺炎。

而新冠肺炎,有的患者一开始五六天的时候,情况不太严重,患者可能不来看病。但是患者仍旧是有传染性的,会通过家庭、社区,或者朋友聚餐传播。这个持续性的时间就会比较长。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所所长金奇也指出,现在公众可能习惯性地有“SARS思维”——即病毒来无影、去无踪,但是新冠病毒和既往的SARS、MERS确实不一样,所以妄想新冠病毒能够在夏天突然消失,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现在国际上对于新冠病毒是否会被夏季高温消灭也有很多研究,但都表示尚无定论。目前这些研究所讨论的,都是体外自然环境中病毒的生存情况。

人体也是37度,这个温度不会影响人体里病毒的生存,夏天的阳光也不能杀死人体内的病毒。很显然,夏天只是大大限制了病毒的传播,并不是就能把病毒全杀光。
 
总的来说,新冠病毒恐不会随着天气变热而消失。但是它的某些特性,以及人们的免疫系统和行为方式等可能随季节和气温变化,从而对疫情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疫情全球大流行,新冠肺炎恐成为季节性流行病


新冠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并持续扩散,已证明新冠病毒具备在各种气候条件下传播的能力。世界卫生组织对此也表示,从迄今获得的证据来看,新冠病毒可以在所有地区传播,包括气候炎热潮湿地区。

现在可以看到,新冠病毒不仅在亚热带和温带国家传播,在一些热带地区,例如马来西亚,在3月仍然出现了大暴发。
 

此前马来西亚政府在3月中旬就果断颁布行动管制令,为防控新冠疫情蔓延,政府决定将行动管制措施延长至6月9日。


现在正处于夏秋季的南半球地区,例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新冠疫情也不容忽视。
 

澳洲近日的新增新冠病例出现小幅反弹,悉尼和墨尔本两地再暴发了两起大规模的新疫情,据报道都是员工带病上班所致。与此同时,官方数据显示,澳洲的新冠病毒感染率“R值”近来也陡增。


新西兰民防部于3月25日中午宣布,新西兰当天进入国家紧急状态。紧急状态适用于整个新西兰,以抑制新冠病毒的传播,并减少其影响。



在北半球是冬季的时候,南半球是夏季,旅行者把病毒从冬季带入夏季,如果在室内与人密切接触,还是可以把病毒传染给他人。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在温度比较高的地区,也还是有疫情。而且现在从全球流行的情况看,即使到夏天,病例大幅度减少的概率可能并不高。

所以无论气候条件如何,如果人们居住在或前往已报告新冠疫情的地区,都必须采取保护措施。
 
如今新冠病毒已经全球大流行,不管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都有,这就像流感病毒一样,可以在南北半球之间季节性迁徙,寻找最合适的季节对人类进行攻击。

张文宏都说:我们都希望夏天一到来,这个病突然就没有了。不过,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目前尚没有任何证据支撑。

可见,在全球疫情蔓延的当下,任何的想当然都是不可取的,科学防控仍然是关键。



秋冬季是否会面临疫情的二次暴发?


目前的抗疫措施,只是拉平曲线,如果过早解禁,会导致疫情的死灰复燃,也会让迅速发展的疫情更加无法控制。但是,大家真正担心的是,在进入了秋冬之后,我们可能面临第二波疫情来袭。

当前南半球已经出现了本土传播,可能意味着新冠病毒比起过去的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病毒,对较高温度更为耐受。确诊病例数的增长也提出警示,随着南半球逐渐进入冬季,第二轮的疫情高潮可能即将来临。
 
抗病毒除了天时、地利,还需要人和。

如今新冠肺炎的规模是当年非典的规模的几百倍,虽然夏天能抑制病毒传播,但是很难期望能把病毒斩尽杀绝,
尤其在病毒已经传播到南半球的情况下。等秋冬降临北半球时,新冠携手流感再次发起攻击,这种可能性是无法排除的。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本周发表的一项研究称,一旦解除隔离措施,10月的第二波疫情暴发将几乎无法避免。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科特辛博斯也认为,如果新冠疫情发生时期与流感季“叠加”,不但会给医疗系统造成极大压力,也会给个人免疫系统带来不一样的挑战。
 


夏季高温来袭,我们该如何做好防护?


现在全国多地遭遇高温,许多民众在抗疫与抗暑之间反复纠结——烈日当头,戴口罩捂出满脸汗实在难以忍受,甚至会引发皮肤炎症,可不戴口罩又有被新冠病毒传染的风险,怎么办呢?
 
武汉大学医学病毒研究所杨占秋教授说:“根据中国国情和当前疫情面临的现实,认为在人群密集的场所仍必须戴口罩,但如果在室外正常行走的话,可以不戴口罩,因为现在国内自然环境中基本没有病毒”。

他表示,进入夏季后,尤其是我国南方地区温度高,即便戴着口罩很快也会被汗水打湿,失去防护作用。

“行人在外面空旷的道路上散步时,不戴口罩可能还更安全。因为戴口罩的目的是为了防细菌和病毒,但如果口罩被汗水弄湿了,不但起不到防护的作用,还可能导致从口腔里呼出的病菌附着在口罩上,造成细菌、病毒的滋生。”
 

不过我们还是要强调,在公共场合,特别是人群比较密集的地方,比如乘坐公交车,去医院看病以及在高铁站、机场这些密闭环境中,戴口罩还是更安全。而且这些场合基本都有空调,高温带来的影响也不大。

还有在机场、医院等特殊场合,做好防护仍是必要的。

如果机场存在输入型病例,还是有一定风险;在医院就诊时,也可能会有发热病人来看病,这不能保证医院的所有病人中一个新冠病毒感染者都没有,所以也要做好防护。
 

目前疫情还在进行中,对未来一个月疫情的观察,可以更好地判断出疫情在夏天的走向,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第二波疫情,做出更合理的抗疫方案。

对最坏的情况有所准备,对最好的情况有所期望,这可能是支持我们走完夜路的最好心态。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胁,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孤军作战,也没有绝对安全的“世外桃源”,只有每个国家都控制住疫情,全球才有共同安全可言。

病毒没有国界,不分种族,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国际社会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战而胜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