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3 哪些科幻作品期待被影视化?(嘉宾:姬少亭)

 梦幻水书屋 2020-10-12

科幻世界

——3哪些科幻作品期待被影视化?


嘉宾:姬少亭,未来事务管理局创始人兼CEO,果壳网联合创始人

提问 

好莱坞的科幻大片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美学系统。在好莱坞之外我们也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更多的惊喜。《流浪地球》之后,我们知道在中国是有大量的人是愿意去看科幻电影的,在你看来在未来中国的科幻电影当中应该如何去建立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美学系统? 你认为中国的科幻美学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去发展?


大刘回答 

我认为比较好比较正确的一个渠道,就是我们要建立一个风格多样的一个电影的生态环境,就是不要让一种美学风格具有压倒性的影响,像好莱坞这样的,我认为这样并不对,应该有各种各样的风格。就像今年春节既有《流浪地球》又有《疯狂的外星人》这样的科幻电影。我不希望中国的科幻电影被一种压倒性的美学风格统治。即便这种美学风格和我的美学风格很一致的话,我也不希望。不希望中国的科幻电影的都是硬邦邦的硬科幻,不是一个有前途的发展方向,我认为应该鼓励多种多样的题材风格的科幻电影出现。

我一直认为《日本沉没》是中国科幻电影最值得借鉴的一个作品。其实《流浪地球》的成功也是向着他这个方向的,它也是把中国人心目中的很多东西,中国人独有的东西,通过更宏大的科幻模式来表现出来的。至于说其他的国家的科幻电影,你像欧洲的科幻电影,其实很难判断哪个科幻电影是纯粹的、欧洲的科幻电影。你像吕贝松的一些电影,有很多的好莱坞的参与,他可能很难分辨出来,就是你纯粹的欧洲的科幻电影是有的,比如上海电影节就放过一个叫蓝色星球,电影是没法看的,就是说你要在电影院看,一半人看着睡着了,就两个宇航员在那对话。

但这种纯粹欧洲这种文艺的科幻电影,目前很难引起注意,也很难让我们看到。剩下的一些别的国家,像印度的一些科幻电影,它的缺点在于印度的科幻电影商业化痕迹太重,甚至印度科幻电影的商业化的程度比比美国科幻大片都大。所以说也没有太多可说的,就是他们那些。 

其他的我觉得未来科幻电影的希望还是在中国这儿。这个倒不是说我在这儿,说这种话,就说从中国科幻电影发展趋势来看,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出现很多很经典的作品。这个是很有希望的,我觉得。因为首先中国的这种现代化的社会环境,充满未来感的社会环境,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土壤。另外的话就是说在这种社会环境之下,中国人对科幻文化的需要,文化产品的需要是很旺盛的。虽然他们自己并不知道这种需要,但一旦出现好的科幻作品会取得巨大成功的。像《流浪地球》就是这个样子。而且中国的影视界现在也有这样的条件、能力。同时中国有一个庞大的市场,我认为会有相当一部分创作的力量和资金会集中在未来的科幻电影和电视剧上。这个是可能出现不同于美国科幻电影的很多,具有中国自己的很优秀的科幻电影,甚至会开辟一个新的这种科幻电影的样式,这但具体是什么样子,我们现在还不太清楚。


提问 

在之前的一个采访当中,你有说过你最希望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的是《梦之海》,你为什么特别希望《梦之海》被影视化?你希望他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呈现?是比较大刀阔斧的去修改,还是说按照原来的主要线索来拍摄?以及你最希望在荧幕上看到的画面是什么呢? 


大刘回答 

我希望它改编成电影完全是个人原因,因为他是一个有着很疯狂的想法的,而且很单纯,就是为了这个想法的那么一个电影,希望能把疯狂的想法表现出来,就很好奇如果用现在最精良的特效去表现那些场景,他会是个什么样子。包括制作冰雕的过程等等的。当然他肯定要进行大量的修改,因为原来的小说几乎没有什么故事,也没有什么矛盾冲突,你肯定要加进大量的东西,但这个应该是能做到的,并不难。电影可能难在特效上,还包括制作冰雕这个过程,如何把那些过程很生动地表现出来。但这个本身也能够造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包括大海干了以后的景象。但这个电影我认为市场上对观众而言可能比较难接受这个电影。


提问 

历史上出现过特别难以改编的作品,以《沙丘》为例,它的改编过程是一个史诗般波澜壮阔的过程,中间经历过失败,甚至为了失败出现了纪录片,那这个项目现在又重启了,你会对这个项目怎么看?会期待看到什么样的东西,以及你觉得维伦纽瓦是不是适合去做这件事的人呢?在你心目中还有什么特别经典的史诗级的作品是改电影特别困难的呢?


大刘回答 

《沙丘》以前改编的电影我看过,确实不是太成功,包括纪录片我也看过。至于说维伦纽瓦我不太了解,我只看过他的一部电影,《沙丘》它核心的难处在哪儿?就是说《沙丘》给你展现了一个以沙漠为背景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其中有各种各方面的力量,这些力量之间的关系、冲突、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人物也错综复杂。你如何在一个时间有限的电影里面,把错综复杂的世界设定,把它表现出来,确实十分困难的。那种错综复杂的一个沙漠社会,可能是以阿拉伯帝国为原型的,它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很壮阔的画面。如何表现这些东西?就是说我觉得不太容易。

其实这个难是相对的,可能对一些导演难,对另一些导演他就容易一些。比如说你像《降临》这样的电影,他的原小说一直被认为很难改变成电影,它改编的还是不错的。我认为任何一部作品都能被改变成电影,这有两方面,第一方面就是说看你面向的观众是谁,你要是想面向全部的普通观众,那种商业化电影,确实比较困难,你需要进行大量的修改,你要是面向特定的观众群,就相对来说容易一些。所以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商业性的电影、高投资的电影比文艺电影更难做,更困难。

比较难改编的另外一些因素,可能不是在作品本身,可能和他作品之外的因素,,比如像阿西莫夫的《基地》,克拉克《与拉玛相会》,这些也都是三四十年的运作,到现在也没有改编成。


提问 

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的话,来请你做科幻导演的话,你会希望去拍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呢? 我们不考虑资金的量级,不考虑做给谁看,完全考虑你的初心,你想去拍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是做改编还是做一个原创?你最想讲的故事是什么样的? 是拍给谁看的呢? 


大刘回答 

我还是希望拍一部比较传统的、比较纯的、创意很好的科幻片,改编也好,原创也好,都行。我还是希望给广大普通观众看,我不希望说是花很大的投资就拍给科幻迷看。这样电影当然我们看起来可能很好看,但是我更期望就是能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科幻的魅力,这必须做出一些牺牲才行,也得做出一些妥协,我希望拍这种电影。

至于说到那种纯粹的给科幻迷看的电影的话,当然也可以拍,但你要是高投资拍这种电影的话,肯定会是失败的,就是说。所以说我希望能够用个比较大胆的尝试,但是在考虑到广大观众接受力的情况下,就拍一部比较传统、比较纯的这种科幻电影,以创意为核心的这样的一个科幻电影,改编也好、原创也好,都可以的。里面有很多新的东西、新的想法,这个倒不是为了市场上的成功,只是希望让更多的人看到。因为如果一部电影不是被很多的人看到,我认为不管他多么优秀,他都不是很成功的。这和书还不一样,真的。电影在我的理念中必须得被很多的人看到,否则你太小众的话,我很难认为它是一场成功的电影,它是个大众艺术。

我不会拍那种东西,因为我从科幻小说创作,到你想象中的假想中的拍电影,我都是为别人拍的。我写小说也是为别人写的,我不是为自己写的。我只想让别人看到,让他们感受到一些东西。纯粹的那种自我的个人电影,我不想拍那种电影,就是说其实那种东西我自己在心里就能想象的到,我没必要把它拍出来,拍出来也没有多少人喜欢看,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提问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你能不能举两三个例子,国内国外科幻作家的作品,你最希望什么样的东西被拍出来?你最希望国内国外科幻作家的作品当中,哪几部作品被拍摄出来,你会特别愿意到电影院买张票来看?


大刘回答 

国外的我希望《与拉玛相会》拍出来,我一定会去看。坦率的说,国内我想找不出一部,就是想让它拍成电影,我想去看一部都找不到。这是事实,真的我想半天想不出来。国内的我最想拍的还是我自己的这些东西。别的话,如果韩松的《红色海洋》能拍成电影的话,我还是很希望的。其他作品也感兴趣,但是我还最喜欢的还是《红色海洋》。我还是希望他能被拍成电影。据说要拍动画片,我希望他改动很小,能够展现他整个的结构故事结构,从现在像古代那种故事结构完整地拍出一部电影来,我很希望看。


姬少亭回应 

我对《2001太空漫游》当中的很多画面也印象非常深刻,比如说刘老师提到的黑暗的三分钟以及太空中的黑石碑,最后Dave变成了猩孩以及Dave穿越了星门。太空漫游当中的很多的内容影响了后世非常多的电影。比如说他对太空静默的、优雅的这样的一种描述,影响了很多电影人在后来描述太空时候的方法。尤其是他描述的AI(HAL9000)成功的影响了后续当中非常多的AI的形象,比如说《流浪地球》当中的Moss和《瓦力》当中的飞船上的AI。这样的后世的影视当中有无数的画面细节都在向2001不断的致敬。

跟刘老师不同的一点是,我会因为也许我们生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当中而惊出一身冷汗,这个话题一直令我非常的着迷。也许我们永远都无法看到这个世界的真相,也许我们能够看到的就是墙上的人影,永远无法看到那些挥舞火把的人群。

而科幻就是这样一种令人着迷的文学,它引导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我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一点一点了解这个世界的侧面,最后拼凑出我们所认知的世界。

我非常同意刘老师所说的,不要让一种美学风格具有压倒性的影响,我们现在正在从事的工作就是在中国的大量的科幻的IP当中去发展出不同的美学。比如说韩松老师的视觉风格就会跟刘慈欣有巨大的差异,甚至是从刘老师本身的大量的科幻小说当中衍生出来的电影、电视剧和动画都有可能具备完全不同的风格,只有在这样大胆的尝试当中才能找到属于中国科幻的美学。

对于中国的科幻小说,我最希望看到变成电影的是刘慈欣的《烧火工》,还有大艺术系列,其中就包含《梦之海》《诗云》和《山》,非常希望能够看到这些文字,能够变成疯狂想象的画面。此外非常希望能够看到韩松老师的作品,《地铁》、《红色海洋》等等,还有《逃出忧山》,他的作品非常适合金敏的风格,也非常期待能够看到像汤浅政明这样的大师来拍摄他的作品。

此外科幻我认为它应该还是一种可以跨媒介的艺术,如果说可以用舞台剧,甚至芭蕾舞剧的方式来呈现也会是非常的美妙。此外我也非常希望看到有许多科幻题材的装置艺术可以诞生。

科幻的发展一直是一个国家的晴雨表,在中国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是非常适合去思考人和科技之间的关系的,所以我们非常的期待能够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诞生无数优秀的科幻的作品,我们也非常相信如果科幻的黄金时代可以再度降临的话,那么一定会发生在中国。 

在科幻文学上,我最为期待的当然是刘慈欣老师的下一部长篇作品了,这部长篇作品可以说是有非常多的人来催稿了,就连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已经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当面催稿,问问大刘有没有在写下一部小说,写出来的话一定要寄给他看。还有前段时间来中国宣传《阿丽塔》电影的卡梅隆,也亲自询问刘慈欣的下一部小说的情况,所以说这一部科幻小说应该是全世界正在瞩目的、还未诞生的科幻小说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