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毁掉一个孩子?”钱

 我的最爱洋芋 2020-10-13

01

亲戚家的孩子下学期开学就六年级了,可暑假即将过去一半,他在学习上的心思却没花多少......

早上扒在床上到中午,起来吃饭,吃完午饭拿手机打游戏刷抖音,晚上继续玩手机。深夜大家就要洗洗睡的情况下,他才拿起寒假作业写两三页。

每个题目的答案大多数不超过一行字,能用两字回答绝不多写一个字......

然后漆黑中,大家都熟睡了。他房间,漆黑的夜里仍残留手机屏幕发出微弱的光,去敲敲门,黑暗中的光又熄灭了。

不用多想,这孩子又躲在房间里玩手机了。此时凌晨过去一两点。

“如何毁掉一个孩子?”钱

喊他写作业,不是手疼,就是腰疼,提不上劲,写作业写不到十分钟就要拿iPad去充电,方便等一下玩......

反正就是对学习提不上任何兴趣,对手机倒是很痴迷。

这样的场景你一定不陌生吧?反正这样的现象我见过不少。

一顿打骂之后,一蹶不振,最终放弃的只能是家长......

不得不思考,这种环境下打不得骂不得的孩子,成长真的能健康吗?

02

纵观周围的家长,都真的很拼。

为了做生意,在外四处奔跑拉订单,再苦再累也不怕,毕竟为了孩子。

《三十而已》里的顾佳,生平第一次打架,也丝毫不示弱,因为比起害怕,更重要的是有了想保护的人。没错,就是孩子。

可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她们陪伴孩子的时间微乎其微。甚至《少年说》中有一期叫“手机才是父母的孩子?”

叶子健是一个读五年级的男孩子。他一上天台就吐槽“我小时候一直以为手机才是父母的孩子......爸爸妈妈为了图自己安静,不想要我捣乱,还会主动拿手机扔给我玩。”

最后一句话“爸妈你们放下手机,陪陪我好吗?”他几乎是用哽咽的语气说出来的。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真的很让人揪心。

“如何毁掉一个孩子?”钱

这个时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加剧,父母们为生活计,为事业计,用尽全力的在外打拼,陪伴孩子的时间自然少了很多。

越来越多的孩子缺失了父母的精神关爱,但他们的父母却“毫不知情”。

直到孩子渐渐长大,学校的老师不断地打电话来投诉,你家孩子不写作业或者作业潦草,呼吁家长对自己的小孩多伤上心......

这时,父母开始抱怨自己的孩子在学校

“比自己以前幸福多了,又不用孩子干家务忙农活......怎么孩子学习的成绩怎么还不不如自己以前?

想想自己以前想上补习班都没有这样的条件,现在自己给孩子创造了,反而孩子这么不争气.......”

在家又抱怨自己的孩子沉迷“吃鸡游戏”、和自己零交流、叛逆不服管教。

可是,父母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这样呢?

相反,五年级的叶子健看得非常透彻:

在我们小的时候,你们为了图一时的安静,用手机稳住我们,等我们大了,沉迷于手机,你们又开始抱怨,是手机耽误了我们。

可是大人有没有想过,小的时候,是谁把手机塞到了我们手里?又是谁放弃了对我的关爱和陪伴。”

“如何毁掉一个孩子?”钱

的确,没有了父母的陪伴,手机、iPad便成为了孩子害怕孤独的时候唯一的陪伴者。

孩子们偶尔主动的一次邀约玩耍,有多少父母会因工作等原因频频爽约?即使能放下工作、琐事,又有多少父母能“人在心在”地陪伴孩子?

所以在现代都市快节奏造就了一批“新留守儿童”。他们会因为父母的一句话而被扔在家里玩手机或是扔到学校或教育机构给老师“管辖”或是出去和别人玩。

总之,父母就是没时间,搪塞孩子的只有一句话,温柔一点是:“孩子,乖,爸爸妈妈要去挣钱给你买东西”;硬气一点就是:“哭什么哭!我不去挣钱,谁养你啊”。

啧,好冰冷。

父母们为了孩子四处为钱奔波,又在忙碌中把自己的孩子养成一个废物。

03

父母总是等到孩子出问题了,升学有困难了,才会意识到自己的孩子真的需要“抢救”了。

于是,在外,匆匆忙忙给孩子报补习班,多少钱都不嫌贵,或给孩子请家教,好说歹说,孩子总算接受补习了。还有家长给学校老师送礼的,一个老师就好几千那种,就是为了老师能“照顾”一下自己家的孩子。

看似投入巨大,实则却是家长在教育上做甩手掌柜的自我安慰和感动罢了。

对内,意识到亲子关系需要修补。因此,对孩子有求必应,风里雨里送孩子上学,给孩子买吃的喝的,凡事只要孩子开口,必有回应。

“吃鸡蛋”,剥皮送到嘴边!

“饭菜不好吃”,再给你炒两个!

“指甲长了”,来,我给你剪!

“想去玩”好,妈妈这就给你订票!

这届家长做到这份上,也是很难得了。谁让做家长的,前期对孩子有所亏欠呢,现在只能用这种方式弥补了。

可是,钱花了,成绩的提高却没有多少;亲子关系算是有改进了吧?

起码孩子再也没有乱发脾气了,只是孩子跟自己除了开口提要求,好像就真的无话可说了......

“如何毁掉一个孩子?”钱

04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现在这一代大学生。

我姑一直好奇:“你父母文化水平也没多高,为什么就能教出你们这些(好)孩子?而我却不能.......”

言外之意就是在学习方面,为什么“穷养”能战胜“富养”?

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毕竟我父母文化水平有限,且三个年龄相近的孩子,他们也没精力来管我们。

所以,没钱,怎么教育孩子?

我觉得我妈在这几点上做得挺好的,下面列出来给大家做参考。

1.重视我们的教育问题

我妈大概吃过太多没文化的苦了。所以只要是跟学习有关的东西,只要我们开口,必定会满足。其次,我们也知道自己家的情况,不到需要开口的时候也不会胡乱要钱。

有时候也会丧气,父母吵架,我爸说不供我们读书了。然后我们就会打电话给我妈,我妈就会特别斩钉截铁地跟我们说:“尽管读,读的下去,砸锅卖铁我也会送你们去读书!”

真感谢我妈有勇气说那句话。因为这句话,我们就不再担心自己没学上了。心宽慰了许多。

其实现在的家长也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也舍得花钱做教育投资。补习班报了一堆,孩子成绩差的原因也不知道,只知道让孩子学习。

可是,学习本就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

如果家长没有正确引导,让孩子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或乐趣,孩子又怎么会兴趣学习和主动学习呢?

2.成长关键期的陪伴

我们也当过好几年的留守儿童。当时在农村,留守儿童发生的问题比较多。

我妈对我们还是很重视的,怕自己女儿被别人惦记,怕儿子跟别人赌博吸毒那种,总是就是怕我们变坏。

于是回家带着我们务农,辛苦一些就辛苦一些,守在孩子身边,也不敢放弃我们去挣那些“快钱”。

虽然那时候没感觉到什么,但现在想来,我妈这个举动给了我们很多的安全感。这或许就是我们儿少课程里边提到的,父母在儿童成长关键期的陪伴,是给孩子安全感的一种表现。

这种安全感在成长的关键期形成,将是孩子以后离家战胜外面的困难的底气,也是最好的教育。

有研究表明,家长陪伴越多,孩子往往越有安全感,孩子往往有安全感,他在情感表达和尝试新事物方面就表现突出。

其实,教育孩子并不只是单方向的灌输,更要求家长多陪伴、与孩子多互动。

所以,做家长的,多花点时间陪陪你的孩子吧。

3.培养我们的抗挫能力

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大多能吃苦。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你的背后还有多少的困难和危机在等着你。

在雨中淋过几次,就不会再害怕大雨来临前;多尝试几个孤立无援的时刻,好像就真的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当你多哭几次,好像就没有什么可打压你了......

但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玻璃心了。

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李玫瑾在客座《圆桌派》时就表示:“孩子之所以越来越玻璃心,在于我们太忽视挫折教育。”

我也明白,做父母的,当然会渴望给予孩子幸福快乐的童年,见不得自己的孩子受一丁点的委屈。

可一旦因为这个,看见孩子走路摔倒时,立刻跑去把他扶起来;孩子遇到困难时,立刻去帮他处理;在孩子做了错事时不忍指责,一笑了之……

父母对孩子太心软,孩子的离家之路就注定走不远。

毕竟,小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学会的第一件事,不就是哭泣嘛?虽然这么说感觉有些不仁慈,但是成长就是这么残酷。

记得以前高中最喜欢看的一本杂志《哲思》封面,上面印着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话“翻山越岭去成长”

可见,成长之路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只是程度有多难,就因人而异了。

倘若做父母的,一心给孩子捍卫快乐,只会导致他们对真实的生活有认识的误区。

因为,生活本就是充满苦难与挫折的。

正如姚晨在《星空演讲》下所说的:“失败,才是人生的常态。”

假如家长拒绝孩子面对挫折,简直就是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

4.培养我们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我妈从来不会跟我们说:“你要学习,只有学习才能改变命运什么的”。她也不会跟我们举什么名人的例子,让你一定要努力。

记得我小学升初中的时候,刚开始,七门课程,学起来很吃力。

有一周回去,那时候九月开学不久,夜里帮家里收稻谷,忙着忙着,我当时眼泪就流了下来,抽泣着跟我妈说:“英语太难了,我不想去学校了。”

我妈当时可能也吓到了,居然也不生气打骂,就苦笑着跟我说:“不读就不读了。”然后,我突然就释然了。因为我觉得我妈都对我不抱期待了,我也不需要再为谁努力了,然后就放下一切负担卯足劲跟英语死磕。

然后,终于在第一次月考有所改观。之后就是,每当吃不下学习的苦的时候,我妈的态度就是“没事,回去种田吧”。

这时,也会后怕,毕竟体验过,干农活的那种苦,打死都不想再来了,于是学习再怎么苦也会逼自己吃下了。

那时候,也没想读书真的能改变命运吧,反正心中就一个信念,“好好学习,就不用回去种田了”。

我相信我们那时候的同学也是这么想的。后来,回家看到村里很多人都走出去了,我们还会调侃,“想回去种田,也没田可种了。”我们终于可以笑着说这句话了。

直到现在,也不能说学习有多大的魅力,只知道,多学一点东西,出路就多一条,选择就多一种。走过来之后,还挺感谢我妈,在那时潜移默化地把学习的重要性灌入我们的脑中。

“如何毁掉一个孩子?”钱

05

不知不觉回忆起很多东西。那些东西仍然在我心中有份量,只是谁都不愿意再重来一遍了。

以上那些,只是我个人经历的一些情况,不推荐大家盲目搬运。

毕竟,我们生活的时代不一样。正如你所看到的,我们出身的背景和经历都不一样,所产生的作用和反作用都不一样。

但是你可以借鉴,结合自身所拥有的条件和资源,做出适合自己的一套教育论。

我身边也有很多不一样的例子,只是不希望大家盲目跟风。

想说的一点就是,孩子的成才之路,最重要的还是家庭,需要父母花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去一起学习和沟通。

毕竟,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很多事情必须父母亲力亲为。

老师可以教给孩子知识和技能,但习惯养成、品行修炼必须靠家长教育。

我不否认家长有钱的好处,可以给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可以多一条出路,甚至可以更多.....

但,只顾自己挣钱,却不花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和养育孩子,只做到“生”而不“育”的家长,醒醒吧!孩子的明天真的就要毁在你的手上了!

别在金钱的忙碌中,忽略了对孩子的重视。

“如何毁掉一个孩子?”钱

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的王金战说过这样一段话:“贫穷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但并非越贫穷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但富裕是另一种更高级的教育资源。

西方人的经验是:'培育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阶层是会遗传的。'

但是,更高级的教育资源需要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如果没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富裕的家庭反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灾难。'

望家长周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