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行寄生十二宫模型

 昵称11840436 2020-10-13

孔子在《系辞传》中讲'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等,都是在讲易经创生万物的功能,并通过'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个易经的万物生成模型,以及老子在《道德经》中所提出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道家的万物生成模型,表达了易经和道所先天具有的创物造物的功能。

但万事万物不能只是永无休止地被创生出来,就像我们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必须进入使用和消费环节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若只是生产出来然后放在库房里那就失去了创物造物的意义了。

所以易经在强调创生万物的同时,还强调变通、变易,塑造出一个环境和一套规则,让万物能够在其中自发自觉地进化和发展,发挥万物应有的作用,完成各自的使命,从而开启一个生老病死、成住坏空的演化循环过程。而驱动万物生老病死、成住坏空的根本动力就是阴阳的消长和阴阳的转化。

易经中的周期演化模型

为了描述这个过程,易经提出了大量的周期演化模型。主要的模型和工具有八个,分别是穷变通久模型、五行制化模型、八卦循环模型、九宫运动模型、河图演化模型、五行寄生模型、六十周天模型和六爻演化模型。

生命周期模型

1. 穷变通久模型

穷变通久模型实际上就是四象模型,描述了一个包括阳长阴消和阴长阳消两个阶段和老阴、少阳、老阳、少阴四个状态的周期变化模型,揭示了阴阳消长在宇宙万物的生老病死的生命周期中所发挥的作用,因此是易经理论中众多周期演化模型的基础,而且也是太极所具有的时间、空间、要素和联系这四个支柱之外的第五个重要特征。

2. 五行制化模型

五行制化模型是在四象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重点表达了宇宙万物受环境影响而陷入的无穷无尽的生死轮回境地,揭示了因果关系对宇宙万物生老病死、成住坏空所产生的直接且显著的影响。同时也暗示了突破因果的唯一途径就是挣脱五行的束缚,包括五行的生助所施加的束缚和五行的克制所施加的束缚。或者就像道家所说的,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才能获得生命的大自在。

3. 八卦循环模型

八卦循环模型即后天八卦模型,展示了宇宙万物按照《说卦传》所描述的'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的完整生命周期和生死循环。

4. 九宫运动模型

九宫运动模型以洛书九宫中所蕴含的庞大信息量,揭示了宇宙万物与内外部环境要素相互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同时也暗含了八卦循环模型的生命周期。

5. 河图演化模型

河图演化模型一方面向我们展示了天地之数(55)创生万物的磅礴伟力,另一方面演化出了十个天干,建立了一个十阶段的生命周期模型,尤其是展示了十个天干之间阴阳互生所显示的无穷无尽的创生能力和创生模式。

6. 五行寄生模型

五行寄生模型向我们展示的是金、木、水、火、土这五行在十二地支所形成的十二个生命阶段中的由生到死,再由死到生的循环往复,和无穷无尽的生死轮回。

7. 六十周天模型

六十周天模型是由干支构成的六十甲子轮回,其中包括了十天干的小循环、十二地支的小循环和六十甲子的大循环,每个小循环是一次生命能量的涨落,每个大循环则是一次生死的轮回。

8. 六爻演化模型

六爻演化模型就是六十四卦模型,由于综合考虑了时间、空间的影响,为万物构建了时空全息模型,并借助时间、变爻以及卦象内部的五行生克等关系,建立了一个更加复杂和动荡的生命周期。

它的周期性规律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是从初爻到上爻的演化发展所展现出来由六个爻(六个阶段)构成的小生命周期,另一个是从乾坤两卦发展到水火既济和火水未济两卦的由六十四个卦构成的大生命周期。同时还包括康节先生提出的以六十四卦384爻为基础,以129600年为周期的元会运世周期模型。

从最简单的穷变通久四象模型,一直到复杂动荡的六爻演化模型,易经对宇宙万物生命周期的研究不断精细和精确,但不管这些周期模型多么复杂,背后最基本驱动力量就是阴阳消长和五行制化,这也是易经不易、简易和变易这个三易原则的忠实体现。

五行寄生模型

五行寄生模型又叫五行寄生十二宫模型,是上述八个周期演化模型之一。

从表面现象来看,五行寄生模型是指五行在一年十二个月中从生长到死亡的过程和其中的十二种状态、十二个阶段。但从本质上来看,五行寄生模型就是利用十二地支理论将宇宙万物发生、发展、演化的一个生命周期划分为十二个阶段。

我们知道十二地支的本质是五行,也知道五行制化模型展示的是宇宙万物受因果影响而陷入的无穷无尽的生死轮回,那么五行在十二宫中的发展变化实际上就是五行因果循环在五行因果循环中的发展变化。若是将五行因果关系看作是枷锁的话,那五行寄生模型就描述了一个层层枷锁相互锁定的生命历程,让宇宙万物陷入五行因果循环无法解脱。

五行寄生模型清晰地告诉我们,想要挣脱五行的束缚,获得生命的大自在,难如登天。

在利用五行寄生模型来研究万物的生命周期时,可以有两个起点,一个起点是从宇宙万物的出生时刻算起,也就是以人类的认知极限为起点,从无极创生太极那一刻算起,将宇宙万物的生命周期划分为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十二个阶段。

另一个起点是继续向前,从无极入手,从神、气、形、质、体这五要素形成的时刻为起点,将宇宙万物的生命周期划分为胎、养、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十二个阶段。

两种划分方法所得到的十二个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内容都是相同的,区别只是在于起点不同,若是以人的生命周期来比喻,那么前者相当于是从人的出生算起,后者则是相当于从受精卵开始算起。

在这个十二阶段的生命周期模型中,最为关键的是生、旺、墓、绝这四个阶段,其背后的推动力量仍然是阴阳的消长和转化。一般我们以阳为生阴为死,阳为可感知的现象世界,阴为不可感知的无极世界。这十二个阶段就是阳长阴消和阳消阴长的过程,在本质上仍然是四象理论,是对四象理论的扩展应用。

五行寄生模型中,十二个宫的具体含义分别如下:

1. 胎:

就是'受胎','天地气交,氤氲造物,其物在地中萌芽,始有其气,如人受父母之气也。'

2. 养:

就是'成形','万物在地中成形,如人在母腹成形也。'

胎和养这两个阶段都发生在不可感知的无极世界,在无极世界中实现了阴阳的转换。

3. 长生:

'万物发生向荣,如人始生而向长也。'

长生阶段是无极生太极的关键节点。在这个阶段,万物从混沌黑暗的无极世界中进入我们的这个现象世界,为我们所感知和了解。

长生阶段也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中的有生于无、无中生有的阶段。

长生阶段就是阴阳转换的阶段。若我们以阳为研究对象,那么长生阶段就是四象中老阴之后的阴至一阳生。若是我们以阴为研究对象,那么长生阶段就是四象中老阳之后的阳至一阴生。

十二地支中有四生之说,分别为:木生于亥,火生于寅,金生于巳,水生于申,因此寅申巳亥又被称为四生。

4. 沐浴:

'以万物始生,形体柔脆,易为所损,如人生后三日,以沐浴之,几至困绝也。'

5. 冠带:

'万物渐荣秀,如人具衣冠也。'

6. 临官:

'如人之临官也'。

沐浴、冠带、临官都是四象中的阳长阴消阶段,是广义的少阳。

7. 帝旺:

'万物成熟,如人之兴旺也。'

旺即帝旺阶段,是万物发展到登峰造极的阶段,这个时候万物的能量达到最大,对外的作用力也达到最大,所以在易经预测时,若研究对象处于帝旺阶段,就刀枪不入、百毒不侵、坚不可摧、无往不利。

但帝旺阶段也是四象中的老阳阶段,阳气发展到了极致,失去了继续增长的动力,而阴气的增长势头超过阳气,所以在帝旺之后会阳至一阴生,万物的发展开始进入走阳消阴长的下坡路。

若我们将我们所居住的这个现象世界视作阳,无极世界视作阴,那么在帝旺阶段,万物在现象世界中的发展达到极致,开始了向着无极世界的回归之旅。

十二地支中有四旺之说,分别为:子为水旺之地,午为火旺之地,卯为木旺之地,酉为金旺之地。

8. 衰:

'万物形衰,如人之气衰也。'

9. 病:

'万物病,如人之病也。'

10. 死:

'万物死,如人之死也。'

11. 墓:

又叫'库', 是万物死亡之后被收藏/埋藏起来,使得万物不能继续发挥作用,'以万物成功而藏之库,如人之终而归墓也。'

在实践中,墓又分为真墓和假墓两种,真墓就是万物衰弱到了极点,生机全无,因此是真正的死后被埋藏起来,再无出头之日。

假墓则是万物仍有旺盛的生机,只是暂时被束缚起来、收藏起来,只要有合适的时机,仍然能够破墓而出,所以与真墓的入墓相对应,假墓又叫做入库,只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而已。

十二地支中有四库(四墓)之说,分别为:丑为金库,辰为水库,未为木库,戌为火库。

12. 绝:

'以万物在地中,未有其象,如母腹空,未有物也。'

绝就是彻底的消亡和灭绝,也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复归于无物'、'复归于无极',万物在现象世界中的所有痕迹都消亡了,重新回归到了无极世界。

以阳为研究对象,绝相当于四象中的老阴状态,此时阳气灭绝,阴气达到极致。若是以阴为研究对象,绝则相当于四象中的老阳状态,此时阴气灭绝,阳气达到极致。

十二地支中有四绝之说,分别为:金绝于寅,木绝于申,火绝于亥,水绝于巳,因此寅申巳亥又被称为四绝。

根据五行之间的相生关系,木生于水,火生于木,土生于火,金生于土,水生于金,我们可以很容易找到各个五行的长生之所,然后按照地支的顺序分别得到各个五行的十二宫生命周期。

现将五行寄生十二宫的情况列表如下:

五行寄生十二宫模型

五行寄生十二宫

为便于理解,还可将上表转换为以下表达方式:

五行寄生十二宫模型

五行寄生十二宫

在这个五行寄生模型中,土和金的长生比较另类:

土本应长生于巳火,但由于地支中有四个土,因此被人为地归类为土与火同生同死,所以土就长生于寅木了。

金本应长生于土,但由于土的长生之所变化了,所以金的长生之所也发生了变化,在本应生土的巳火之处就出生了。

在上表中,我们也发现了三合局的踪迹,即金木水火的长生、帝旺、墓三个宫合成了三合局,如亥卯未合卯木局、巳酉丑合酉金局、申子辰合子水局、寅午戌合午火局。

另外,十二地支中生旺墓绝各得其所:子午卯酉为四旺,辰戌丑未为四墓(四库),寅申巳亥为四生(四绝)。尤其是生与绝的关系值得关注:金生而水绝(巳)、水生而木绝(申)、木生而火绝(亥)、火生而金绝(寅)。

五行寄生模型以五行在一年十二个月中从生到死的发展过程为例,以宇宙万物的成住坏空,尤其是以人的生老病死为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和无穷无尽的生命轮回。万物坏死后并不是成了空,而是还要经历墓、绝之后再次进入轮回,从胎、养开始孕育新的生命形式。

这个模型对于分析产品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乃至国家的生命周期都大有裨益。

在易经预测中,由于研究对象受时空要素和环境要素的综合影响,即便是在时间要素中,也包括了年月日时四柱,尤其是月柱(月建)和日柱(日建)的综合影响,因此五行寄生十二宫对研究对象的旺衰影响并不是唯一的和绝对的,一般情况下还是以生克为主。如虽然丑为金墓,但丑土生金,因此在吉凶层面往往论生不论墓,只当作是丑土生金而非墓金,只有在细节层面或者应期层面才会考虑墓的作用。

除了五行寄生十二宫模型外,实践中还有天干寄生十二宫模型,依据各自的五行属性和阴阳属性,十天干按照阳生阴死、阳顺阴逆的演化规则,在十二宫中也有着其生老病死、成住坏空的生命演化周期。

我们对天干寄生模型仅作展示,存而不论。

五行寄生十二宫模型

天干寄生十二宫


睿智奇谋,经国济世

植根易经思想,用东方谋略与智慧解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乃至生活中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