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思践悟:太极拳之调形

 悠悠淘228 2020-10-13

国庆节期间,利用10天时间参加了感恩太极大学堂湖北嘉鱼站流动教学培训班,有幸聆听了杨大卫老师的现场教学。大卫老师用身形、言语带领我们用身、心学习了传统太极拳85势,最大的收获是让我明白无论哪个门派、无论哪个招式,太极拳拳架的核心可以用八个字概括:调形、出劲、蓄劲、发劲。其中,调形既是演练太极拳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是行拳走架演练太极拳基础的基础。听了大卫老师课程之后,对调形收获特别大,归纳起来至少有以下三点。

第一,大卫老师第一节课教授我们胯的外旋里收基本功,一下就解决了荡胯、扭臀、翘屁股问题。最早习练武当太极拳的时候,就养成了预备式要调形、调心、调息,在这之前,对调形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端平骨盆、理直脊柱”上,虽然端平骨盆、理直脊柱是调形的核心,但还是解决不了在行拳走架过程中荡胯、扭臀、翘屁股等问题。胯的外旋里收基本功解决了行拳走架端平骨盆的时候定胯的方法。胯的外旋里收是以胯根为中心外胯做离心、内胯做向心运动,由此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胯根在髋臼处,以前我老是认为胯根就是腹股沟,很多太极拳老师也是这么认为的。仔细一想,根部不可能是直线、只能是一点,所以以前的认识是错误的。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端平胯的核心是尾闾前收,但尾闾前收没有解决定胯问题,所以还不全面。如果按照大卫老师教的“胯外旋里收”方法,就解决了定胯问题,就不会荡胯、扭臀、翘屁股等问题。

第二,在行拳走架过程中要找三角支撑。任何物体最稳定的状态就是三角支撑,太极拳拳架也不例外。听了大卫老师的课,知道找三角支撑重要性,我目前我仅找到横向、纵向两个方向支撑。横向三角支撑包括两组三角支撑:一是以大椎为一点,两肩、两肘、两腕组成的一组上盘三角支撑;二是以命门为一点,两胯根、两膝、两踝组成的一组下盘三角支撑。纵向支撑第一要做到肘膝相合,让人体肋边、大臂、大腿形成三角支撑,第二是髋臼、膝盖与脚跟相合组成的髋、膝、踝三角支撑,第三是肩、肘、腕相合组成的肩肘腕三角支撑。如果说横向支撑是统筹上肢、下肢与躯干的横向关系,那么,纵向支撑就是统筹上肢、下肢与躯体的纵向关系,使得上盘、中盘、下盘三盘形成有机整体,克服人体散乱毛病,形成整劲。横向三角支撑容易找到并且也容易做到,纵向三角支撑相对难找也难做到。

第三,知道了四阴点、四阳点是身正的核心及运用方法。四阴点在人体躯干正面,上下各两点。上两点取点方法:锁骨下一指、靠近肩关节三指位置,下两点取点方法:腹股沟正对上两个阴点位置。四阳点在人体背部脊椎两边上下共有四点,上两点取点方法:脊柱两侧靠近肩胛骨上端,大概在风门穴位置,下两点取点方法:脊柱两侧靠近命门上面,大概在三焦俞穴位置。身正就是要求四阳点和四阴点依次连线都是在一个平面上,组成方正的长方形。

继续阅读(剩余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