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辣条|浅析宋代书院

 桃下成蹊读书会 2020-10-13

桃下成蹊

tao xia chengxi

  书院是宋代的地方教育组织。
  藏书、供祭和讲学是构成书院的“三大事业”。
  书院之名始见于唐代,但发展于宋代。

最初,书院为民办的学馆。原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后由朝廷赐敕额、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逐步变为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组织。

 仁宗庆历年间,各地州府皆建官学,一些书院与官学合并。

神宗时,朝廷将书院的钱、粮一律拨归州学,书院一度衰落。

在中国有四大书院,分别是:应天书院(今河南商丘睢阳南湖畔)、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庐山)、嵩阳书院(今河南郑州登封嵩山)。

 “四大书院”的说法始唐代,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三大书院无争议。

  嵩阳书院(河南登封嵩山)与石鼓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有争议。

1

四大书院

1998年4月29日,国家邮政局在商丘举办了“四大书院”邮票首发仪式,邮票所选书院为“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由于石鼓书院毁于日军战火,来石鼓书院实地考察的人只见山石、不见书院,而后改选河南登封嵩阳书院。

唐哀宗天佑四年(907年)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分裂时期,官学遭受破坏、庠序失教,中国开始出现一批私人创办书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中国古人讲求诗礼传家,无论哪朝哪代,都把读书看作一等一的大事,于是在千百年的历史流转中,承载着文明和思想火花的“四大书院”也应运而生。 中国书院的兴盛在宋代,尤其是南宋。

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这几个书院:

2

 应天书院

五代时后晋时期(936年—947年),宋州虞城通儒杨悫在归德军将军赵直扶助下创办睢阳学舍,聚众讲学。杨悫去世后,他的学生戚同文继承师业,继续办学。戚同文病逝后,学校曾一度关闭。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应天府民曹诚,即楚邱戚同文旧居,造舍百五十间,聚书数千卷,博延生徒,讲习甚盛。府奏其事,宋真宗诏赐额曰“应天府书院”,命奉礼郎戚舜宾主之,仍令本府幕职官提举,以诚为府助教。
著名执教:范仲淹、石介。著名学生: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张载等。

3

岳麓书院

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首度基创宇,以待四方学者。李允则来为州,请於朝,乞以书藏。方是时,山长周式以行义著。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召见便殿,拜国子学主簿,使归教授。宋真宗诏赐书院“岳麓书院”额,增赐中秘书。
著名执教:朱熹、欧阳守道。著名学生:胡宏、刘珙等。

4

白鹿洞书院

五代南唐升元(937年十月-943年二月)中,白鹿洞建学馆,以本道为洞主,掌其教授。

宋太宗皇帝太平兴国二年(978年),知江州周述言:庐山白鹿洞,学徒常数千百人,乞赐《九经》肄习。诏国子监给本,仍传送之。

南宋时,朱熹奏请朝廷赐“白鹿书院”额及御书。
著名执教:朱熹。著名学生:蔡沈、蔡模、陈淳等。

5

嵩阳书院

五代后周时(951-960年),登封嵩山创办“太乙书院”。

北宋至道二年(996年),改“太乙书院”为“太室书院”,赐印本《九经》。[10]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宋仁宗改“太乙书院”为“嵩阳书院”,并赐额。
著名执教:程颢、程颐、司马光、杨时、范纯仁。著名学生:杨时、游酢、吕大临、谢良佐等。
  
 从这四个书院发展可以看出来,书院开始是由民间创办,颇有私塾的意思。后来在宋代,朝廷介入,并赐官赠匾,但是实际教学工作还是民间来搞。   这就是有时代特色的书院,叫--民办官学!政府适当出资,学校负责教育,相辅相成。重文轻武的风气,在宋代蔓延开来,这也是为什么在宋代文学兴盛的原因之一。宋代也是主要以文官当政的朝代。

桃下成蹊原创文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