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阳樵夫 || 熬 相 公

 西岳文化 2020-10-13

作者:华阳樵夫

熬 相 公


相公在古时是一种官职,泛指生员,秀才,举人。我的“熬相公”之路在充满心酸和艰辛之后仍然没有“熬”成,之所以把这个职业大家都叫“熬相公”,是因为很多吃公家饭的人,都干过“熬相公”这个差事,官方称通信员。

通信员,这个职业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普遍存在于县、乡、镇政府及县级各职能部门的门卫室里,通信员不同于门卫,他们都是些想成“相公”的青少年,当然你必须有很硬的后门才有“熬“的资格,不是门卫但也肩负门卫的工作。

我的通信员生涯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说起,八九年初中毕业因太差中考未果辍学在家,那时父亲还好有些薄面,经过托人,送礼,请客终于在八九年冬天一个寒风凛冽,大雪飘飘的早晨,乡里捎话叫我先去一个叫铁炉沟的山顶报道,就这样我扛着蛇皮袋装着的铺盖,背着放着碗筷的黄背包,踩着没膝的积雪,迎着凛冽的对面风去了,当时的心情就像孙少平正式被大亚湾煤矿录取一样的激动,兴奋。

我所处的乡是一个地处秦岭深处只有四千人的小乡,因在华山的阳面叫华阳,乡政府是这里唯一的最高行政机构,乡党委书记,乡长就是这里的最高长官,华金公路横穿华阳全景,因金堆城钼业公司必须通过,领导协商之下,由钼业公司在铁炉沟山顶上建一个,可以解决山里人看电视的电视差转台,乡机关派不了人去,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小房子,我成了那个山顶唯一个,看守机器、开机、调台的人,那时正直亚运会召开,我可以使全乡人第一次从电视荧屏上看到祖国的盛会,我无比自豪,也好在,可以在那个没有第二个人的山顶上高歌,亚洲风咋起,亚洲雄风整天吼。

山上的生活是惬意的,正如我年少的心,吃饭喝水要到乡政府机关的灶上吃,一次下上,再上山,再走川道,到后来干脆就一天一吨饭,下午从灶上卖两个馍拿上,一样的饭票会买到最小的馍,因为他知道你是“熬相公”的。好在那时年少不懂白眼和势力眼。心里有更好的精神食粮就是电视,在那里我知道了,亚运会,知道了综艺大观,人与自然,曲苑杂坛,乌龙山剿匪记等等,我也知道了大山之外的世界,五彩缤纷,广博辽阔。

三个月以后临近春节,乡政府的大门需得有人把守我便成了不二之选,开始了我两年半的“熬相公”生涯。每天最早起床,秋扫落叶,冬除积雪,春交树苗,夏清积水,忙完清晨的事,打开大门,静听书记,乡长的咳嗽声,我便去他的办公室兼寝室,叠被,清扫,除垃圾,引炉子,打水洗脸烧开水泡茶。这一套程序算最简单,经常要清理他们酒醉之后的呕吐物,在那个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宴请书记,乡长是一种荣耀。随之听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付乡长,付书记的烟熏之后的咳嗽声,统一程序按部就班。

通讯员是没有人格和地位的,谁都可以指挥你干活,领导们经常因“分”我不公而闹矛盾,每到寒暑假还要增加一个任务就是带好他们那些顽皮的官二代,小政府机关的人是没有纪律制约的,很多时候晚上深夜也不能睡,因为要用架子车拉回那些酒醉的干部,还要随时为那些夜生活丰富的干部开门、关门。那时没有电话,如果通知开会,就要骑自行车到处找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风雪夜里为了一个通知、一句话要翻山越岭的去完成,在那个机关院里就是一个社会,帮派林立,勾心斗角,势力小人比比皆是,红人总是游刃有余,黑人总是忍气吞声,我曾试过用乡长的碗去打菜,肉确实多,量确实足,后来被识破,做饭师傅有些恼怒,现在想起也好笑,除了领导之外混得最好的也就是财政所长,机关会计,他们两个可以用钱买东西给领导,也可以自己逍遥,那是我最羡慕的。

熬了两年多的时候,有次无意听说有个什么口半年后会有考试转正指标,我暗自窃喜,好像快熬出头,这也许就是我人生的转折,我开始认真复习,请教老师准备做最后的冲刺,然而有一天刚开完会,书记叫了我告诉我,华山有个宾馆在招工让我去报名,他“热心“的给我安排好了住的地方,还破天荒的给我批了50元的工资,年少的心没有一点防范,去了,也招工成了。此后的日子里我也知道我被套路了,潜规则也好,欺骗也罢,事已至此,地位卑微的我也无力改变了,接替我的人是一个机关红人的娃,在我没有离开时他就上岗了,然后几个月以后就有了那个顺理成章的考试机会,就成了国家人,现在也听说是个小官。

我的熬相公生涯从此结束,在曾经的梦想和现实之间我屈服于世故,也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而在这种复杂势力的人际圈子里我学到很多,人生有很多条路可以实现梦想,而我最初也最纯真的梦想却是在错综复杂的套路中湮灭,三十年过去,曾经最痛恨的人也步履蹒跚,甚至化为青烟,老想起一个名人说过的一句话,放下,不是放掉别人,而是放下自己,回想那些曾经的经历也是一种不错的积累和记忆。

庚子年国庆写


作者简介华阳樵夫,原名刘方航,笔名雾色雨笠。陕西华山人,热爱文学写作,有多部作品散见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