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亲的人生(散文)

 新用户7019teQl 2020-10-13

       父亲生长在农村,癸酉年五月二十五。小时候上过5年私塾,算得上是一个有文化的农民。

        成人时,去过铁路上打工,电厂打工,供销社打工。

        1954年我的祖父去世,伯父在铁路上工作,父亲从供销社返回家乡务农,当年只有21岁。

        土改以后,走互助组道路,父亲当过记工员,民兵连长。1956年成立人民公社,父亲被社员们选为大队干部。

        他干事认真,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可是入党问题一拖再拖,主要是党支部书记不许父亲入党,担心父亲入了党,取代他的职位。考验了十多年,到1971年清理阶级队伍工作组来大队时,李书记发现了父亲受排挤十几年,根据党内外群众意见,让父亲立即入党,并且提拔为大队支部书记。

        父亲老实忠厚,办事踏实,热爱劳动。他当干部期间,常常挤时间参加小队的生产劳动,为家里多赚点工分,养家糊口。父亲以身作则,教育三个孩子,从不以权谋私,坑害百姓。所以父亲退休后,百姓十分尊重父亲,组织上也十分关心父亲的晚年生活。

         父亲出任大队“一把手”只有一年的时间。那一年我上初中,不到16岁。一次公社给父亲一张招工表,安排干部子弟去铁路上当工人。父亲觉得我年纪小,就把那张招工表给了退伍军人邓云义。亲房的一位有文化的三姐为此事还怨恨我父亲呢!

          1972年我们三个大队合为一个大队,组织上安排父亲当生产大队长,兼职党支部组织委员。他一直干到离职,1985年让位于青年人。我记得父亲十多年带领社员上水利工程。汉北水利,府河改道,父亲是大队指挥员。父亲习惯与社员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父亲工作积极,口碑好,一生获得县级、区级、公社级精神奖励无数次。

          我是长子。有人说我当老师是沾了父亲的光。那就说说我的经历!1974年秋,我高中毕业,因读书成绩拔尖,回队与魏其华同时到小学当民办老师。1974年底我被评为区级模范教师。第二年6月中旬,我和魏其华同时抽调到新铺公社工作。他去公社办公室当材料员,我去供销社办公室当材料员。1977年返回原地,继续当老师。1978年春,民师整顿,我被列为代课老师。到1982年春,邓小桂、黄金莲出嫁,才补充我和黄晓云为正式的民办老师。到1986年底,我首次参加转正考试,第一个成为国家老师,秋季抽调到中学任教。

         二弟学裁缝手艺,三弟学泥瓦匠手艺。成家立业后,我们弟兄三个全靠自己拼搏,养儿育女。父亲疼爱孩子,三弟住院,他去医院抽自己的血献给儿子。二弟患病十年,父亲耐烦地给他做饭洗衣服。我年轻时生病,父亲带着我到处求医抓药。母亲身体不好,父亲总是重活自己做,不让母亲担风险。

         父亲为什么听党的话?热爱党的工作?我看与我们家的历史有关。祖父爱赌博,土改时家里一贫如洗,无住房,无很多土地。解放后,父亲、伯父、小姨和祖父、祖母分了地主的三间房子,几亩土地。在他心里装着党的恩情,当干部学习多,运动多,父亲谨慎办事,两袖清风,没有贪心,所以平平安安干了三十几年的大队干部。活到83岁才告别人间。

         父亲通过勤劳节俭养活了我们弟兄三人。母亲是1962年冬自愿作的节育手术,主要是本人身体不好。所以我们才姊妹少啊!孩子少,父母压力也少些。其实大集体时期养孩子,靠集体,靠孩子提前干活挣工分。父母收入低廉,只是维持一个家罢了。我就是7岁下地学习生产劳动的,12岁开始下鳝鱼给家里赚钱的。弟弟们也干事比较早。

          农民出身的父亲,没有给我们什么遗产,可是父亲的言谈举止永远是我的学习榜样。做人——要有良心,与人为善;做事——要积极认真,永远向上。愿意吃亏,乐观生活。

          我的父亲去世两年了。父亲留下的一本本奖励证书,就是给我的丰富财富。父亲节来临,我写下此文告诉在天堂的父亲:作为儿子的我永远怀念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