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野菜的岁月(散文)

 新用户7019teQl 2020-10-13

       50年后出生的我,对于贫穷有很深的体会。

       吃野菜是长身体的记忆,是熟悉大自然的日子,是体验人生艰难的一个阶段。

       1959年、1960年、1961年,是我的幼年时期,是国家遭遇干旱的年月。祖母一次带着我上城看住院的二弟,在北门口花2分钱买了一个涩安巴,我吃的津津有味。每当回忆这件事,我就想起了慈爱的祖母。

       春天在山坡上挑野菜,夏季在稻田里扯鸭食菜,秋季到芝麻天挎芝麻叶,冬天吃地窖里的红薯。那个年月,能吃上一碗白米饭是一种梦想啊!

       灾害面前,国家给点救济粮。早晨喝稀饭,中午菜煮饭,晚上菜煮稀饭。家家食油紧缺,每个月一个人吃不上二两油。乡亲们面黄肌瘦,小孩子的脸蛋没有红润,穿破旧衣服比比皆是,住土砖瓦屋不觉得丢人。传染病难治,夭折的小孩每年常见。

       城里人用煤球做饭烧水,乡下人用稻草草皮做饭烧水。城里人用点灯照明,乡下人用煤油灯照明。没有任何家用电器,母女纺线织布,纳鞋底,供应全家人的穿戴。一个家庭每个月没有10元的现金做消费基金。小孩子读书每学期只交4元钱、3元钱、两元钱,还是有些家长拿不出来,只有让子女成为新时代的文盲劳动者。

       吃野菜度日,吃观音土度日,那是三年困难时期的生活。

       穷苦岁月,生产队的劳动每天不能少。几乎四季都忙乎不止,小孩到老人都有一份农活干。兴修水利工程,青年、中年劳力必须离家上去,在晚秋和冬季挑土垒堤,凿出府河、环城河、汉北河。那些巍峨的河堤,洒下了农民的许许多多的汗水。

       不用化肥、不用农药、没有良种的年代,种地难保丰收,难获高产。因此世世代代农民收入很低,日子很苦,愁吃愁穿,生存很难。

        废除了人民公社,推出个体责任制,农村劳动力可以走南闯北赚钱,盖楼房,买轿车,进城住商品房,出国读书深造成为栋梁才。这个变化,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鲜事。

        孝感出现董永公园、后湖公园、槐荫公园,邓家河湿地公园,金卉花园,朱湖湿地公园,雨坛新生态农庄,合一湖度假村,让我们的环境慢慢美起来了。

        人间的穷不见了,人间的富裕景色让我看不够。吃野菜成了富家人的奢侈品。农村的土产品吃香,农村的空气优良,农村的男女淳朴,朝气勃勃的农村成了城里人向往的地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