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名方,气阴大亏,咳喘自汗,乏力气短,心慌心悸,失眠不寐非她不可!

 青龙中医 2020-12-29
作者近照,医海浮沉二十年,善用经方,不排时方,唯能愈疾病为准;推广中医,养生治病为终生目标,数十年为一日从未放弃理想!

中医急救处方里边,除了附子干姜等辛温回阳药,其实还有对立一面,养阴,比如以人参麦冬组合为益气养阴剂,最为著名的就是生脉饮,有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这方原本是药王孙思邈创造的。孙思邈在他的《千金方》中对这个药有论述:“脉为血之道,得气则充,失气则弱。本方以补气而使血道充盈,脉气以复,故名生脉饮。” 治疗暑热伤气耗津,自汗气短乏力,心慌心悸。

因为暑热能让人出汗,俗话都说酷暑炎热,必然使人汗出不止,然而汗出之后就会伤津,伤津则口干;尤其平时胸闷气短乏力人群,抵抗力不佳容易很出现中暑伤气耗津。综合生脉饮主证就是乏力气短,自汗,口干,甚至心慌心悸,舌淡红少苔;气阴两伤,突出表现以心肺虚为主。

细看人参补五脏安神,益气,这里主要补心肺之气;我看过一些公众号说人参补心阳,我就想笑,一个写小说居然也搞中医;岂不是笑掉大牙;然而人家上百万粉丝,我也不得不闭嘴,原来傻子真多;这里郑重告诉大家,补心阳是桂枝,人参主要补气生津;古代用人参据考证是党参,上当人参,原产山西,然而现在已经绝迹了。本草经集注》、《潞州志》、《本草纲目》等古代典籍中都有上党产人参的记载。后因环境破坏、采挖过度,上党人参逐渐灭绝。于是清代有人用现在称之为"党参"的桔梗科植物冒"上党人参"之名混乱于世,世上便用了"党参"的名字。很多人误以为党参就是上党人参,其实,今之党参与古代的"上党人参"不是同一物种。如果气虚严重,可以采用人参,一般情况不甚虚可以采用党参,偏于阴亏严重可以用太子参西洋参等,单纯养阴可以用沙参即可。

麦冬滋阴良药,着重肺胃心之阴,侧重上焦;再看麦冬这两字奇怪不?麦大家可以想到什么?当然是麦子,但是麦子成熟在夏季,它有什么功效?养心安神,是的,比如仲景医圣治疗脏燥抑郁症用得甘麦大枣汤主要用麦子养心安神。小麦主要功效也能清热,《别录》记载小麦:"除热,止燥渴.....。"而麦冬神农本草记载:味甘平。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

麦冬这个冬尤其值得思考,夏季属于火,冬季属于水,而麦冬可以清心火,心得其凉如冬;就是形容麦冬甘凉如冬之意。

《长沙药解》总结麦冬而得人参,清金益气,生津化水,雾露泛洒,心肺肃凉。洗涤烦躁之法,至为佳妙也。

我们再看五味子补心肺肾,而且收敛止汗;五味也有说法,五味子具备五味;据记载,五味子之名与宋朝名医苏颂有关。苏颂形容五味子为“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则五味见也。”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根据五味入五脏的理论,五味子五味俱全、五行相生,故而可养五脏之气,对人体五脏发挥补益、平衡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五味子虽有五味,但偏酸、甘,归心、肺、肾经,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作用。可见,五味子具有宝贵的药用价值,是一味功效奇特的中药。

著名医家张锡纯用五味子必须捣碎,可以让五味子释放五种味道,这样其作用可以全面释放;

生脉饮全方三味药具备养气阴之道。药简单而搭配精当,力量甚大。我在临床常用生脉饮治疗心脏,肺脏气阴两伤这种情况。比如以前治疗一例老年人感冒引发咳喘,吐痰,自汗乏力,大便稀溏,给与生脉饮合千金苇茎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方,三剂控制病情,六剂治愈,真是立竿见影之效。西医输液抗生素,抗病毒,激素药加吸氧治疗效果好起码也得六天一个疗程;而西药这些副作用还大,这里不细说了。

对于慢性咳喘肺肾两虚我常用生脉饮补肺之阴合六味地黄补肾纳气,效果也好,屡试屡效,不容置疑的。


这次新冠肺炎国家出台指导里边有生脉饮针剂,主要治疗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也有加减方剂,生脉饮合竹叶石膏治疗气阴两伤,看一下他们记录:临床表现:乏力,气短,口干,口渴,心悸,汗多,纳差,低热或不热,干咳少痰。舌干少津,脉细或虚无力。
 
 推荐处方:南北沙参各10g、麦冬15g、西洋参6g,五味子6g、生石膏15g、淡竹叶10g、桑叶10g、芦根15g、丹参15g、生甘草6g。
  服法: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可见本方自古到今经常应用临床,比较常用方剂,是经得起临床检验的,因此说千古奇方也是没有夸张成分。

这里在介绍一个奇特医案,小指麻木,这是我们著名老中医岳美中治疗医案,他治疗一个患者出现小指麻木;他认为小指经络看属于心经,患者除了麻木还有乏力气短自汗等症状,因此给与生脉饮三味药,麻木居然治愈。可见生脉饮不仅能治虚症,因为气阴不足导致各种症状扩展运用自然有效!

由于人参五味子都有安神力量,所以失眠也有机会运用,比如天王补心丸里边直接含有生脉饮处方,我们江西伤寒大家万友生教授直接把生脉饮作为治疗精神类疾病等补养安神剂。下边上一则医案大家参考:
盛某某,女,28岁。
体肥不孕,心情抑郁,致患神经官能症,日益加重。近时烦躁不
寐,言语不休,时吐白沫痰,舌红,脉细弱。
1962年8月25日就诊,投以百合地黄汤合甘麦大枣汤,生脉散加味:百合30克,生地15克,甘草30克,小麦30克,红枣30克,党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5克,生龙牡各30克,酸枣仁15克,柏了仁15克,山药15克,枸杞子10克,患者坚持上方服用一年多,病获痊愈。随访多年,未见复发。

再付我一个医案:
王秀某,女,71,主诉:头晕,
2019年5月19日初诊:
躺着不晕,起则头眩,口干舌燥,口不渴,口苦,潮热汗出,无恶寒,胃口好,眠可,二便正常。
处方:太子参15克,黄芩10克,麦冬10克,天冬10克,葛根20克,石斛15克,生地15克,枳壳10克,茵陈10克,天麻10克,菊花10克,钩藤20克,甘草6克,

五剂日一剂,早晚分服

二诊:9月30日
询问上次眩晕五剂治愈。心慌,偶尔胸痛,走路气急,气不够用。口不干,口不渴,偶尔口苦,无汗,无恶寒,胃口好,眠可,便溏日二三次,小便正常。
处方: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黄芩10克,枳壳6克,竹茹10克,丹参15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扁豆10克,车前子10克,陈皮6克,炙甘草5克,


五剂日一剂,

三诊:10月28日。气短胸闷,胸痛大为好转,但是口苦仍然便溏。
小柴胡参苓白术散意加减:
柴胡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丹参15克,白术10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薏米20克,扁豆10克,车前子10克,陈皮6克,炙甘草5克,生姜10克,大枣3枚。


七剂日一剂,

按:本案初诊考虑气阴不足肝肾阴亏风阳上亢,以甘露饮加太子参钩藤等正好符合病机,奏效。二诊相隔接近四个月,又来,以乏力为主,再以生脉饮温胆汤之意,益气养阴化痰湿,奏效。三诊突出口苦便溏,改小柴胡和参苓白术散之意。此所谓随证治之,谨遵仲景之意而奏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