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春秋】之九十四:德以柔中国,邢以威四夷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公元前635年,鲁僖公二十五年,狗年(丙戌年)。这一年,除了中原诸侯国卫国、邢国、宋国、莒国等在努力刷存在感外,南方的强楚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蚕食中原的战略,围陈助顿,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北而来,并与秦国有了第一次“碰撞”;北方的晋国也在晋文公的英明领导下,按照“求诸侯,莫如勤王(求得诸侯的拥护,不如直接勤王管用)”的思路,抓住送“出居于郑”的周襄王回朝这一天赐良机,既确立了尊王的大义,又树立了良好的声誉,为其称霸诸侯踏出了坚实的一步。晋文公在去接收周襄王赏赐的城邑阳樊时,阳樊大夫苍葛喊出了:“德以柔中国,邢以威四夷”的话,意思是“德行用来安抚中原国家,刑罚用来威慑四方夷狄”。晋文公在外流亡十九年,历经世事沧桑,其回国后四年就能称霸诸侯,综观其言行,基本让阳樊大夫苍葛喊出的这句名言给概括了。看来“老大”的套路基本上一样,这就是“内怀菩萨心肠,仁义;外用霹雳手段,刑罚”。从周王室到诸侯国,所谓的“贵族”都在玩套路,追名逐利,有谁真正为天下苍生着想过呢?

        “二十五年,春,王正月,丙午,卫侯毁灭邢。夏四月癸酉,卫侯毁卒。宋荡伯姬来逆妇。宋杀其大夫。秋,楚人围陈,纳顿子于顿。葬卫文公。冬十有二月癸亥,公会卫子、莒庆盟于洮。”

        孔子老先生用66字记载今年7件事,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有是楚人围陈助顿,蚕食中原,图强北进。

             (一)

            “二十五年,春,王正月,丙午,卫侯毁灭邢。”

        鲁僖公二十五年,春季,周王朝历法的正月,卫文公姬毁(姬燬)发兵灭掉了邢国。

       这是邢国第二次被灭了,第一次是被狄人所灭,公元前662年,狄人讨伐邢国 (详见【闲话春秋】之六十五),公元前661年春季,齐桓公救援邢国(详见【闲话春秋】之六十六),公元前659年,齐桓公、宋桓公、曹昭公救援邢国。邢国大溃败,国人离开国地投奔诸侯的军队。诸侯联军驱逐狄人,带着邢国的器皿用具,把邢国迁到了夷仪(今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西南),诸侯帮助着修筑了城池(详见【闲话春秋】之六十八)。邢人迁都后,似乎忘记了狄人灭其国的国仇家恨,和狄人搅和在一起欺负卫国,公元前642年齐桓公刚死,宋襄公“欲霸”,冬天邢人、狄人便讨伐卫国,包围了卫国的菟圃(详见【闲话春秋】之八十七),公元前641年,卫国讨伐邢国,以报菟圃之仇(详见【闲话春秋】之八十八),公元前640年秋天,齐孝公、狄人在邢国结盟,因为卫国成了邢国的心病,替邢国谋划防备卫国之事(详见【闲话春秋】之八十九)。邢国与卫国相争,齐国、狄人拉偏架,卫国人就使阴着,公元前636年(去年),卫国人谋划讨伐邢国,卫大夫礼至说,不和他们的大官接近,是难以得到他们的国家的。我请求让我的兄弟去邢国做官。他们兄弟俩就去了邢国,并做了官(“不得其守,国不可得也。我请昆弟仕焉。乃往,得仕。”)于是有了今年春天卫国伐灭同姓国邢国的事情发生。今年春季,卫军按计划进攻邢国,礼至和他的弟弟跟随邢国大官国子(邢国正卿)在城上巡察,两人左右挟持国子把他扔到城外摔死。正月二十日,卫侯燬(毁)便灭亡了邢国。卫大夫礼至在铜器上作铭文说:“我挟持杀死国子,没有人敢来阻止我。”(“春,卫人伐邢,二礼从国子巡城,掖以赴外,杀之。正月丙午,卫侯毁灭邢,同姓也,故名。礼至为铭曰:‘余掖杀国子,莫余敢止。’”

        邢国被灭,应了那句话,不(no)做(zuo)不(no)死(si)。同样被狄灭亡过,同姓兄弟相倾轧。《诗经·小雅·常棣》说,“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邢国借狄人、齐人欺负卫国不地道,而卫国使阴着灭亡邢国太绝情。这兄弟俩半斤八两。由于卫国和邢国同姓,灭同姓之国,所以《春秋》记载卫文公的名字。

            (二)

           “夏四月癸酉,卫侯毁卒。”

        鲁僖公二十五年,夏季,四月十九日,卫文公姬毁死了。

        “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卫文公正月灭邢国,四月即挂单西去,是对这句话的最好的诠释了。卫文公,姬姓,卫氏,初名辟疆,后更名毁(据说,卫文公朝见周王,周王朝的内待问其名,卫文公说叫“辟疆”,周内待通报完回来说,“启疆”、“辟疆”,是周天子才可用的名字,诸侯不得使用。卫文公便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毁”),卫国第20代国君,卫宣公之孙、昭伯顽之子,卫戴公之弟。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35年在位25年。儿子卫成公即位。

 

        《春秋左氏传》记载了春夏之际,秦晋合力勤王的事,这即是周襄王出居郑的回归,也是晋文公称霸之路的出发。秦穆公把军队驻扎在黄河边上,准备送周襄王回朝。晋大夫狐偃对晋文公说:“求得诸侯的拥护,没有像为天子的事情尽力这样有效的了。为天子做事可以得到诸侯信任,而且合于大义。继续文侯的事业,同时信用宣扬在诸侯之中,现在是机会了。”晋文公就让晋大夫卜偃占卜,说:“大吉。得到黄帝在阪泉作战的预兆。”晋文公说:“我当不起啊。”卜偃回答说:“周室的礼制没有改变,现在的王,就是古代的帝。”晋文公说:“占筮!”又占筮,得到《大有》变成《睽》,说:“吉利。得到‘公被天子设享礼招待’这个卦,战胜以后天子设享礼招待,还有比这更大的吉利吗?而且这一卦,天变成水泽来承受太阳的照耀,象征天子自己降格来迎接您,不也是可以吗?《大有》变成《睽》而又回到《大有》,天子也就回到他的处所。”于是,晋文公辞退秦军,顺流而下。三月十九日,军队驻扎在阳樊(河南省济源市济源县皮城),右翼部队包围温地(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西南),左翼部队迎接周襄王。夏季四月初三日,襄王进入王城(成周洛阳)。在温地(今河南焦作市温县西)抓了太叔王子带,估计还有那位狄女隗氏,把他们杀死在隰城(今河南焦作市武陟县西南),由于周惠王溺爱幼子引发的长达20年的“子带之乱”终于结束了。

        初四日,晋文公朝觐周襄王。周襄王用甜酒招待晋文公,又让晋文公向自己回敬酒。晋文公请求他死后能用“隧葬”之礼(天子的墓有隧道通墓室,下葬时通过隧道将棺柩放入墓室,称隧葬。晋文公是诸侯,诸侯有羡道通墓室,区别就在于隧道全部在地下,完全是地下道,羡道是半地下,露出地面。当然普通人是用绳子将棺柩吊下去的,什么道也没有。),周襄王没有允许,说:“这是王室的规章。还没有取代周室的行为而有两个天子,这也是叔父所厌恶的。”赐给晋文公阳樊(今河南省济源县皮城)、温(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西南)、原(今河南省济源市济源县西北)、攒茅(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的田地。晋国从这时候才开辟了南阳(相当于今黄河之北、太行山之南,对晋国而言正是南阳,山之南水之北为阳,上述四地都在该区域之内)的疆土。

        晋文公去接收周襄王封赐的城邑。阳樊人不服,晋国军队包围了阳樊。阳樊大夫仓葛大喊道:“德行用来安抚中原国家,刑罚用来威慑四方夷狄,你们这样干,无怪我们不敢降服了。这里谁不是天子的亲戚,难道能俘虏他们吗?”于是就放百姓出城了。冬季,晋文公率军包围原国,命令携带三天的粮食。到了三天原国不投降,就下令撤离。间谍从城里出来,说:“原国准备投降了。”军官说:“请等待一下。”晋文公说:“信用,是国家的宝贝,百姓靠它庇护。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用什么庇护百姓?所损失的东西更多。”退兵三十里(一舍),原国便投降了。晋文公把原伯贯迁到冀地(今山西运城市河津市东北)。任命赵衰作为原地的地方官,狐溱(qín)作为温地的地方官。晋文公向寺人勃鞮询问镇守原地的人选。勃鞮回答说:“以前赵衰用壶盛饮料并携带了食物跟随您,有时独行小道,甚至迷路,饿了也不吃。”所以晋文公将原交给赵衰。

          (三)

          “宋荡伯姬来逆妇。”

        鲁僖公二十五年,宋国荡伯姬到鲁国来迎娶儿媳妇。

        荡伯姬也是鲁女,嫁给了宋国大夫荡氏。老婆婆来亲迎儿媳妇,估计是这个行动比较奇特,所以孔子特意记载上这么一笔。正如《春秋穀梁传》所言,“妇人既嫁不逾竟。宋荡伯姬来逆妇,非正也”。

        “荡伯,宋国的荡氏来自宋桓公的后裔,史载宋桓公御说生有七子:兹甫、目夷、三种、四鱼、五荡、六鳞、七肸(xī),嫡长子就是兹甫(兹父)就是“欲霸”宋襄公,庶长子目夷字子鱼,宋国最贤能的人,其余几位不熟悉,老五名荡。宋国的谱系关系:宋武公(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48年)宋穆公(公元前728年-公元前720年)宋庄公(公元前710年-公元前692年)宋桓公(公元前681年-公元前651年)公子荡公孙寿荡意诸,荡意诸的后人以荡为氏。鲁国的谱系关系:鲁孝公(公元前795年-公元前769年)鲁惠公(公元前768年-分元前723年)鲁桓公(公元前711年-公元前694年)鲁庄公(公元前693年-公元前662年)鲁僖公(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7年)。荡伯姬想必是嫁给了荡意诸的后人,也有认为荡伯姬就是荡意诸的妻子,似乎是奶奶辈的嫁给了孙子辈的。公孙寿还有一个儿子荡虺(huī),后来任司马并传给其子荡泽,所以“荡氏”来源不在荡意诸,而在公孙寿。西晋“大牛人”杜预说,伯姬,鲁女,为宋大夫荡氏妻也。

          (四)

          “宋杀其大夫。”

        鲁僖公二十五年,夏季,宋国杀了他们的大夫。

        杀了谁?不知道!为什么杀?不知道!杀了多少?不知道!……

        《春秋公羊传》说,为什么不记载被杀大夫的名字呢?宋国已经三代没有大夫了。因为三代国君(兹父、王臣、处臼)都是娶国内大夫的女儿为妻(“何以不名?宋三世无大夫,三世内娶也。”)。难道是为老丈人讳?

          (五)

          “秋,楚人围陈,纳顿子于顿。”

        鲁僖公二十五年,秋季,楚国人包围陈国国者,

        顿”,在今河南周口市项城市稍西的南顿故城,是周王朝针对淮夷而分封的“淮水诸姬”诸侯国之一。前年,因为陈国支持宋襄公,楚国出兵讨伐陈国后,在顿筑城而还(详见【闲话春秋】之九十二。今年楚国又发兵包围陈国,还是因为陈国不顺服楚国。而顿国离陈近,离楚远,估计是楚国一走,陈国把归顺楚国的顿子给赶跑了,现在楚国以武力把顿子再送回顿国。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春秋穀梁传》认为,送顿子回国的是陈国,那就是顿子没有顺服楚国,楚军一来,就跑到陈国去了,楚军一走,陈国用武力把顿子送回顿国。小小顿国的命运,也只有这两种情况了,仁者见仁吧! 

        《春秋左氏传》记载今年秋季秦国与楚国发生了“第一次”碰撞。秋季,秦国和晋国进攻鄀国(今河南南阳市淅川县西南)。楚国的鬬克(子仪)、屈御寇(子边)带领申、息两地的军队戍守商密(今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西南)。鬬克字子仪,当时是楚国的申公;屈御寇字子边,当时是楚国的息公。楚国与中原作战,常用申、息之师。秦军经过析地(今河南南阳市西峡县南),绕道丹江水湾子(以避开戎人),同时捆绑着自己的士兵假装俘虏,以包围商密,黄昏的时候逼近城下。夜里,掘地歃(shà)血,把盟书放在上面,假装和鬬克、御寇盟誓的样子。商密的人害怕,说:“秦军已经占领析地了!戍守的人背叛了!”于是就向秦军投降。秦国军队囚禁了申公鬬克、息公屈御寇而回国。楚国的令尹子玉追赶秦军,没有赶上。 

           (六)

          “葬卫文公。”

        鲁僖公二十五年,秋季,安葬了卫文公。

        卫文公的安葬基本符合“诸侯五月而葬”的礼制,这说明卫国国内政治稳定。卫文公在位期间,节约训农,通商惠工,劝学任能,恢复国力。继位初年仅有革车三十乘,到了晚年增至三百乘,还有实力一举灭掉邢国。要记得,卫国可是被那位“爱鹤失众”的卫懿公折腾得灭了国的。卫懿公九年(公元前660年),狄人进攻卫国,卫懿公被杀。公子毁(卫文公)逃往齐国。卫懿公做卫国国君,百姓大臣都不服,这是因为懿公之父卫惠公姬朔进谗言杀死太子伋而自立。所以,卫人诛灭了惠公的后裔,立公子申(卫宣公之孙、昭伯顽之子)为卫君,就是卫戴公。卫戴公很快就死了,逃到齐国的公子毁被立为卫君,就是卫文公。卫文公之妹、许穆公的夫人(世称许穆夫人,中国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其母为宣姜)从许国赶来援助,向诸侯大国奔走呼号,终于说动齐桓公,齐桓公派公子无亏率兵助卫击败狄人,并在楚丘(今河南滑县东)新建卫国国都,卫国得以复国。但卫国经过此次变故后,其地位由大国沦为一个小国。

          (七)

          “冬十有二月癸亥,公会卫子、莒庆盟于洮。”

        鲁僖公二十五年,冬季,十二月十三日,鲁僖公与卫成公、莒大夫庆在洮地结盟。

       莒庆,莒大夫,娶的是鲁庄公的女儿叔姬,公元前667年曾亲自到鲁国来迎亲,可能这位莒庆和鲁国的关系还算好(“莒庆来逆叔姬”,详见【闲话春秋】之六十)。洮,曹地,今山东菏泽市鄄城县西南,南面是曹国,北面就是鲁国了。

鲁僖公刚即位时,因为公子庆父的事,公元前659年,“冬,莒人来求赂。公子友败诸郦,获莒子之弟拏(莒拏,亦书莒挐<rú>)(详见【闲话春秋】之七十)”。二十多年后,莒挐如何?再无记载。与莒国的关系如何?也无记载。好象有点老死不相往来的感觉。现在卫文公去世,刚即位的卫成公与鲁僖公、莒庆在洮结盟,修卫文公时代的旧好,同时和莒国讲和,冤家易解不宜结。卫成公此年上任,尚未改元,所以称子。

读点春秋,知点礼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