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春秋】之一百零五:听言则对,诵言如醉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公元前625年,鲁文公二年,羊年(乙未年)。这一年,晋国继续干着“老大”的事儿,而秦国却开始挑战“老大”的权威,尽管以失败告终,表明与强大的晋国尚有差距,但其国家领导人秦穆公的明智、其臣下孟明祀艰苦奋斗的精神、其民心的统一和民力的增强,显示出秦国发展速度远远快于晋国,是在不久的将来即可以打败晋国的强劲对手。秦穆公在反思“崤之战”惨痛教训时说:“贪婪是我的罪过。周朝芮良夫的诗说:“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覆俾我悖(《诗经·大雅·荡之什·桑柔》)”。意思是,“大风迅猛把一切摧毁,贪婪的人把善良败坏。听到不相干的就喜欢插嘴,听到《诗》、《书》就打瞌睡,不能任用有才能的人,反而使我和道义相背。”这是何等深刻反思和自我认知,自知者明,知人者智,有这样明智的国君,秦国何愁不能民富国强,雄居一方。特别是“听言则对,诵言如醉”,道出了天下多少人的“学习”精神和状态,简直是传神之至。

        “二年,春,王二月甲子,晋侯及秦师战于彭衙,秦师败绩。丁丑,作僖公主。三月乙巳,及晋处父盟。夏六月,公孙敖会宋公、陈侯、郑伯、晋士縠盟于垂陇。自十有二月不雨,至于秋七月。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跻僖公。冬,晋人、宋人、陈人、郑人伐秦。公子遂如齐纳币。”

        孔子老先生用98字记载今年8件事,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秦晋之间开始正面对抗,秦国在秦穆公的英明领导下正式成长为当时世界的重要“一极”。

             (一)

            “二年,春,王二月甲子,晋侯及秦师战于彭衙,秦师败绩。”

        鲁文公二年,春季,周王朝历法的二月初七,晋襄公和秦国军队在彭衙作战,秦军被打得大败。

        晋襄公元年(鲁僖公三十三年),秦晋之间有“殽之战”(详见【闲话春秋】之一零二),秦国的将领孟明视侥幸被得回秦国时,在黄河上对晋国大夫阳处父放过狠话:“三年将拜君赐”,意思是会杀回来的。今年是第三年了,春季,秦国将领孟明视果然领兵攻打晋国,以报复晋国在殽地伏击秦军之仇。这次战争,《春秋左氏传》记载了双方表现,特别是一些亮点。我们分晋国和秦国两个方面分别看。

        晋国方面,狼瞫(shěn)是亮点,晋国说这是秦国“拜谢恩赐”的战役。

        二月,晋襄公抵抗秦军,元帅先且居率领中军,赵衰辅助他(代郤溱为佐)。“王官无地”(大概是以采邑为氏,代梁弘为御)为先且居驾御战车,狐鞫(jū)居作为车右(续简伯或续鞫居,续是食邑,简是字或谥,鞫居大概是名。有人说他是狐毛的儿子)。二月七日,和秦军在彭衙(秦邑,今陕西渭南市白水县东北纵目乡南彭衙村,此地有彭衙堡,现在好像叫彭牙村。)作战,秦军大败。晋国人说这是秦国“拜谢恩赐”的战役(孟明视三年前放过“三年将拜君赐”的大话,所以,借以嗤笑他)。《史记·秦本纪》说是秦穆公派孟明视出征,战于彭衙,秦不利,引兵归,没有说秦败,这点与《春秋左氏传》的记载不同,不知哪家说的是实情?!晋国对这场战争也有个评价,说秦国军队为“拜赐之师”。“殽之役”晋襄公放走孟明视等三位秦帅,又派阳处父去追,没有追上,孟明视当时有句话,说是三年之后要来拜谢君赐。

       在殽地作战的时候,晋国的梁弘为晋襄公驾御战车,莱驹作为车右。作战的第二天(公元前627年四月十四日),晋襄公捆绑了秦国的俘虏,派莱驹用戈去杀他们,俘虏大声喊叫,莱驹把戈掉在地上,狼瞫(shěn)拿起戈砍了俘虏的头,抓起莱驹追上了晋襄公的战车,晋襄公就让狼瞫作为车右。有箕地战役中(晋人败狄于箕,详见【闲话春秋】之一零二),脱下头盔冲入敌阵而死的那位先轸废掉了狼瞫,而以续简伯作为车右。狼瞫发怒。他的朋友说:“为什么不去死?”狼瞫说:“我没有找到死的地方。”他的朋友说:“我跟你一起发难杀死先轸。”狼瞫说:“《周志》有这样的话:‘勇敢如果杀害在上的人,死后不能进入明堂。’(《逸周书·大匡》),死而不合于道义,这不是勇敢。为国家所用叫做勇敢,我用勇敢得到了车右,没有勇敢而被废黜,也是合适的。无勇被黜退,则黜而合其宜也,乃是在上者知我,不得言在上不我知也。您姑且等着吧!”

       到达彭衙,摆开阵势以后,狼瞫率领部下冲进秦军的队伍,死在阵地上。晋军跟着上去,把秦军打得大败。君子认为:“狼瞫由于这样可以算得君子了。《诗》说:‘君子如果发怒,动乱就可以很快阻止(君子如怒,乱庶遄沮< chuán jǔ>)。’(《诗经·小雅·小旻之什·巧言》),又说:‘文王勃然大怒,于是就整顿军队(王赫斯怒,爰整其旅)。’(《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皇矣》),发怒不去作乱,反而上去打仗,可以说是君子了。”

       秦国方面,秦穆公shěn)是亮点,晋国说这是秦国“拜谢恩赐”的战役。

        殽之战”,晋国放回了秦国的主将孟明视,秦国的大夫和左右待臣都对秦穆公说:“这次战败,是孟明视的罪过,一定要杀死他。”秦穆公说:“这是我的罪过。周朝芮良夫的诗说:‘大风迅猛把一切摧毁,贪婪的人把善良败坏。听到不相干的就喜欢插嘴,听到《诗》、《书》就打瞌睡,不能任用有才能的人,反而使我和道义相背(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覆俾我悖。)。’(《诗经·大雅·荡之什·桑柔》)这是由于贪婪的缘故,说的就是我啊。我由于贪婪而使孟明视受祸,孟明视有什么罪?”重新启用孟明视。这是“彭衙之战”前的情况。

       这次彭衙之战,尽管打了败仗,秦穆公仍然重用孟明视。孟明视进一步修明政事,给百姓以优厚的待遇。赵成子(赵衰)对大夫们说:“秦军如果再一次前来,必定要避开它。由于畏惧而进一步修明了德行,那是不能抵挡的。《诗》说:‘怀念着你的祖先,修明你的德行(毋念尔祖,聿< yù>修厥< jué>德。)。’(《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文王》),孟明视想到这两句诗了。想到德行而努力不懈,难道可以抵挡吗?”

        春秋时期的这两个超级大国,在比领导智慧,在比贤臣能将,在比顺应形势,在比距符合道义。可以明显地感觉到,秦国的发展速度要快于晋国,打败晋国,时日不远了。

            (二)

           “丁丑,作僖公主。”

        鲁文公二年,春季,二月二十日,鲁国制作鲁僖公的神主牌位。

        “主”,就是神主牌位,是供在宗庙里的。商朝的时候用柏木,周朝的时候用栗木。这里记载此事,“春秋三传”一致认为是“不时也”,就是说鲁文公在这个时候给老爹鲁僖公制作牌位,时间上不对,是不合礼的。鲁文公想服丧时间长久些,以显示自己的孝顺,但后来又没有做到。 

          (三)

          “三月乙巳,及晋处父盟。”

        鲁文公二年,春季,三月十八日,鲁僖公与晋国的卿大夫阳处父结盟。

        晋国人由于鲁文公不去朝见而前来讨伐。鲁文公就去了晋国。夏季四月己巳(十三)(《春秋》记载的时间是三月乙巳(十八)),晋国派阳处父和鲁文公结盟来羞辱他。《春秋》记载说“及晋处父盟”,这是表示厌恶的意思。到晋国去而不加记载,这是出于隐讳。这也是首次出现大夫盟鲁。鲁文公觉得这是奇耻大辱,所以出行时不记载,回国后也不告祭祖庙。

        在晋国国都绛城,堂堂鲁国国君鲁文公到访,晋襄公居然见都不见,而派大夫与之结盟,这就象今天某国总统来访问,由于种咱原因见不到本国主要领导人一样,是有点不太体面啊! 

          (四)

          “夏六月,公孙敖会宋公、陈侯、郑伯、晋士縠盟于垂陇。”

        鲁文公二年,夏季,六月,公孙敖在垂陇与宋成公、陈共公、郑穆公、晋国司空士縠()结盟。

        这是以晋为主的结盟,而且是首次以大夫出面主持与诸侯的盟会,因为士縠仅是大夫身份(司空,也应该是卿),尽管是作为主席国代表,《春秋》也将他的排名放在最后。鲁文公还没有从晋国返回鲁国,鲁国大夫穆伯(公孙敖)就去和诸侯结盟了,这种勇于任事的担当精神,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有点抢眼。

        这次会盟,主题是解决去年卫国攻打晋国的事情。睚眦(yázì)必报的晋国通过外交手段,建立同盟,准备攻打卫国。去年陈共公给卫成公夸下海口,“更伐之,我辞之”,意思是,晋国打你,你尽管打回去,到时候,我会替你说服晋国的。现在该是兑现承诺的时候了。陈共公不愧为损友一枚,他出面摆平卫晋争端,手法就是把责任都往卫国大夫孔达身上推,抓了孔达来取悦晋国,孔达第一次被“卖”。这就是陈共公的“辞”,服了吧! 

          (五)

          “自十有二月不雨,至于秋七月。”

        鲁文公二年,从去年十二月开始没有雨水,直到今年的秋季七月份。

        尽管没有雨水的时间很长,但没记载旱情,大概是五谷勉强能够成长,没有造成旱灾吧。这种情况,要看上一年土地的墒情了,需要农业方面的知识才可以更好地理解。《春秋》把此次长时间不下雨当做异事来记载。《春秋穀梁传》说,过了季节才记不下雨,表明鲁文公不为雨发愁。不为下雨的事发愁的人,不为百姓着想呵(历时而言不雨,文不忧雨也。不忧雨者,无志乎民也。)。难得如此仁心,透过王侯将相的烟障,看到天下苍生的疾苦。

 

          (六)

          “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跻僖公。”

        鲁文公二年,秋季,八月十三日,在太庙集中祭祀,把鲁僖公的神位放在了鲁闵公的神位之上。

        “大事”,也叫“大拾”,就是集中远近祖先的牌位在太庙中合祭。庙已经毁掉的先辈的牌位,本来就陈列在太庙里;庙没有毁掉的先辈的牌位,都升进太庙中,与太祖周公的牌位共同享受祭祀。五年以后再举行一次这样盛大的祭祀。跻是升的意思。鲁文公把父亲鲁僖公的牌位升到叔叔鲁闵公的前面,这就违背了祭祖的顺序。这样祭祀,就没了昭穆的顺序。没有昭穆的顺序就是无视祖宗,无视祖宗就是无视天道。所以说,鲁文公无视天道。无视天道的人,就不按天意办事。君子不因大义,这就是春秋经倡导的义。

        祭祀这事儿归“宗伯”负责。西周实行宗法制,宗伯是王朝的重要职官,而春秋时只有鲁国设宗伯,其职掌是祭祀时掌神主位置的排列,其它诸侯国只设宗人,为国君掌管祭祀,并向神灵祷告。当时夏父弗忌担任鲁国宗伯,尊崇鲁僖公(或者说是因为鲁僖公有鲁文公这个儿子),所以,他宣称所亲自见到的:“我见到新鬼大,旧鬼小(新鬼,鲁僖公,既为兄,死时年又长;故鬼,鲁闵公,死时年少。弗忌明说是他亲自所见。),先大后小,这是顺序。使圣上升位,这是明智(又以僖公为圣贤。)。明智、顺序,这是合于礼的。”(于是夏父弗忌为宗伯,尊僖公,且明见曰:“吾见新鬼大,故鬼小。先大后小,顺也。跻圣贤,明也。明、顺,礼也。”)。这时候言凿凿的事情,但到了鲁定公八年(公元前502年)鲁国还是给鲁闵公平反了,把鲁闵公的神位排在了鲁僖公的前面。

        如果无法判断事情的对错,那就交给时间吧!时间会告诉你正确答案。 

          (七)

          “冬,晋人、宋人、陈人、郑人伐秦。”

        鲁文公二年,冬季,晋国先且居、宋国公子成、陈国辕选、郑国公子归生攻打秦国。

        些次“四人伐秦”,占取了汪地(秦地,今陕西渭南市白水县)和彭衙(秦地,今陕西渭南市白水县东北纵目乡南彭衙村),然后回国,以报复春天的“彭衙之战”。卿的名字不加记载,这是为了穆公的缘故。尊重秦国,叫做尊重德行。自践土之盟以来,晋元帅率领诸侯之卿伐国,以此役为始。

        这里有点奇怪之处:既然春天的“彭衙之战”晋国完胜,秦军大败,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不占领彭衙,为什么又有冬天报复“彭衙之战”(“以报彭衙之役”)的举动?《史记·秦本纪》说春天的“彭衙之战”:秦穆公派孟明视出征,战于彭衙,秦不利,引兵归,没有说秦败,这点与《春秋左氏传》不同。如果秦国春天没败,彭衙还在,那么,冬天“四人伐秦”,取汪和彭衙以报仇,这就合理了。

          (八)

          “公子遂如齐纳币。”

        鲁文公二年,冬季,公子遂到齐国送彩礼。

        古代昏礼有六步:纳采、问名、纳吉、纳徵(纳币)、请期、亲迎。看来鲁文公娶夫人,前面已经完成了前三步,现在是第四步,派卿大夫襄仲(公子遂)到齐国致送送彩礼(纳币),这是合于礼的。凡是国君即位,加强舅甥国家间的友好,办理婚姻的事,娶元配夫人来主持祭祀,这是孝道。孝道,是礼的开始(襄仲如齐纳币,礼也。凡君即位,好舅甥,修昏姻,娶元妃以奉粢盛,孝也。孝,礼之始也。)。

        鲁国国君爱娶齐国女子。《春秋》记载的12位鲁国国君,有6位娶了齐女,但很少见齐侯娶鲁女的记载。这回准备给鲁文公娶的夫人叫“哀姜”或“出姜”,应该是齐昭公之女(齐昭公是齐桓公之子,公元前643桓公去世,距此快20年,所以齐昭公有女嫁鲁是合理的)。

读点春秋,知点礼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