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春秋】之一百三十三:非德,莫如勤;非勤,何以求人?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公元前598年,鲁宣公十一年,猪年(癸亥年)。这一年,《春秋》这部鲁国史,变成了楚国史。除了鲁国的公孙归父配合齐国人讨伐莒国和晋国人面向狄人谋求友好之外,其他的事情都与楚庄王有关,“辰陵之盟”、“杀夏征舒”、“纳陈大夫”,强楚从出镜率到行为的震撼效果上,都远远超出了晋国、齐国、秦国。一般认为,楚庄王称霸始于公元前608年,这时候已经完全抢占了晋国的风头。面对楚国的战略威胁,晋国第一卿士郤缺,一面与楚国正面对抗,另一方面与后方的狄人谋求友谊和支持,以增强力量对付强楚。但晋国国内那些仍生活在诸侯“老大”幻想中的大夫们却说,与狄人讲和可以,但不用辛辛苦苦地跑到狄人哪儿去和谈,只需要把他们召过来即可。能勤有继,其从之也。”意思是,没有德行,就只能勤劳;既无德行又不勤劳,如何能要求别人服从自己?能够勤劳,就有成果,还是到狄人那里去吧。这话或许真可以挽救晋国的劣势。清末大牛人曾国凡有句名言:“一勤天下无难事”。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国家也好、组织也好、个人也好,真正有德行者,少之又少,好在古人给我们指明了另一条道路,德行不够,勤勉来补,可成事,也可服人。

        “十一年,春,王正月。夏,楚子、陈侯、郑伯盟于辰陵。公孙归父会齐人伐莒。秋,晋侯会狄于欑函。冬十月,楚人杀陈夏征舒。丁亥,楚子入陈。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

        孔子老先生用60字记载今年6件事,其中3件是楚庄王在表演,楚庄王荣登今年《春秋》的封面人物。

             (一)

            “十一年,春,王正月。”

        鲁宣公十一年,春季,周王朝历法的正月。《春秋》无大事记载,但按“四时具备,方为一年”的体例,记载时令。

        《春秋左氏传》记载了春天楚国讨伐郑国的事情。春季,楚庄王发兵进攻郑国,到达栎地(,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是当年郑厉公夺位的根本地。详见【闲话春秋】之二十九)。郑国大夫子良说:“晋国、楚国不修德行,相信武力争夺,因此,谁来我们就顺从谁。晋国、楚国没有信用,我们讲信用有什么意义?”于是就顺从了楚国。这位子良,就是公子去疾,郑灵公因“染指”事件被公子宋弑杀后,郑国人要立贤能的子良为国君,子良认为前边有哥哥,坚决把君位让给了郑襄公(详见【闲话春秋】之一百二十六)。 

            (二)

           “夏,楚子、陈侯、郑伯盟于辰陵。”

        鲁宣公十一年,夏季,楚庄王与陈侯(夏征舒)、郑襄公在辰陵结盟。

        “实用主义”的郑国顺服了楚国,而陈国早在鲁宣公九年(公元前600年)已经顺服楚国,当时的陈国国君还是陈灵公,晋成公为了打击叛晋投楚的陈国,在郑国的扈地召开了国际会议,结果死在了此次会议上(详见【闲话春秋】之一百二十六)。两年后,楚国又在陈国的辰陵(今河南周口市西华县)组织召开国际会议,巩固楚国集团。

        与三国结盟之后,楚国的左尹子重(公子婴齐)袭击宋国,楚庄王住在郔地(楚地,也许在河南周口市的项城市)等待。令尹蒍(wěi)艾猎在沂地(楚邑,在今河南驻马店市正阳县境)筑城,派遣筑城项目经理(封人)制定工程计划,将情况报告给负责劳役的司徒。计量工程,规定日期,分配材料和用具,放平夹板和支柱,规定土方和器材劳力的多少,研究取材和工作的远近,巡视城基各处,准备粮食,审查监工的人选,工程三十天就完成,没有超过原定的计划。这就是传说中的楚国大夫蒍敖(字叔敖)之能使民。(楚左尹子重侵宋,王待诸郔。令尹蒍艾猎城沂,使封人虑事,以授司徒。量功命日,分财用,平板干,称畚筑,程土物,议远迩,略基趾,具糇粮,度有司,事三旬而成,不愆于素。)楚庄王一发动战争,一边修筑城池,可见楚国实力之雄厚;但另一方面,为了争强称霸,不恤民力,不计民财,虽然有叔敖这样能够合理有效使用民力的能人,也免劳民伤财。

           (三)

          “公孙归父会齐人伐莒。”

        鲁宣公十一年,夏季,鲁国大夫公孙归父领兵,与齐军会合,共同讨伐莒国。

        今天的山东文化,称为齐鲁文化,有研究认为,应该叫齐、鲁、莒文化,因为莒国在古代山东占居着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在春秋时期,鲁国一直以来靠着与莒国保持战略伙伴关系,来与齐国保持力量平衡。现在鲁国居然与齐国联合起来攻打莒国,不知道莒国严重削弱或灭亡之后的鲁国,如何面对强大的齐国?战略谋划远远重于战役胜负和战术操作!

          (四)  

          “秋,晋侯会狄于欑函。”

        鲁宣公十一年,秋季,晋景公与狄人在欑(cuán)函举行正式会晤。

        赤狄潞氏最强,长期以来役使狄人其他部族。晋国大夫郤成子(郤缺,冀缺,郄缺)向狄人各部族谋求友好,狄人各部族憎恨赤狄对他们的役使,于是顺服晋国。秋季,在欑函会见,狄人各部族都来顺服。在这次欑函(狄地,具体位置不详)之行以前,大夫们想召集狄人前来会晤。郤成子说:“我听说,没有德行,就只能勤劳;既无德行又不勤劳,如何能要求别人服从自己?能够勤劳,就有成果,还是到狄人那里去吧。《诗》说:‘文王已经做到勤劳(《诗经··周颂·闵予小子之什·赉》)。’文王尚且勤劳,何况缺少德行的人呢?”(晋郤成子求成于众狄,众狄疾赤狄之役,遂服于晋。秋,会于欑函,众狄服也。是行也。诸大夫欲召狄。郤成子曰:“吾闻之,非德,莫如勤,非勤,何以求人?能勤有继,其从之也。《诗》曰:‘文王既勤止。’文王犹勤,况寡德乎?”)

        这些话可以反映出晋国大夫郤缺对世事的通达和认识的清醒。郤缺从政多年,历事晋文公、晋襄公、晋灵公、晋成公、晋景公等五君,未见失误,是晋国史上少有的稳健的政治家。

          (五)

          “冬十月,楚人杀陈夏征舒。”

        鲁宣公十一年,冬季,十月,楚庄王杀了陈国夏征舒。

        去年,夏征舒(陈宣公妫< guī >杵臼之曾孙、妫西(少西)之孙、妫御(御叔)与夏姬之子)还是陈国的司马,因为自己的国君陈灵公“睡”了自己的母亲夏姬,还在自己家(夏家)羞辱自己,弑杀了陈灵公,自立为陈国国君。今年,夏征舒已经是陈侯(陈国国君),夏天还参加了楚国组织的国际会议,没想到十月刚立冬,就被楚成王给杀了。

        冬季,楚庄王由于陈国夏氏作乱的缘故,进攻陈国。对陈国人说:“不要惊俱,我将要讨伐少西氏。”于是就进入陈国,杀了夏征舒,把他五马分尸在栗门。因为后来的陈成公(太子午)去年逃到了晋国,所以楚成王把陈国设置为一个县。

        按《春秋公羊传》的说法,因为当时上无贤明的天子,下无主持一方的诸侯,天下诸侯国内如果有谁做出不道义的事情,比如臣下弑杀国君,儿子弑杀父亲,如果有实力讨伐也是可以的。但从楚国的后续行为来看,很明显楚庄王并不是要为陈国公族主持公道,不是挽救被夏征舒踩在脚下的道义,而为了占领陈国,把陈国变成强楚的一个县。楚庄王的行为,其实与夏征舒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据非己之物为私有。

          (六)

          “丁亥,楚子入陈。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

        鲁宣公十一年,冬季,十月十一日,楚庄王进入陈国。并把陈国大夫公孙宁、仪行父也护送回陈国。

        楚国的大夫申叔法时出使齐国,回国后向楚庄王复命,没有道贺楚庄王杀夏征舒之功就退下去了。楚庄王派人责备他说:“夏征舒无道,杀死他的国君。我带领诸侯讨伐而杀了他,诸侯、县公都庆贺我,你独独不庆贺我,什么缘故?”申叔时回答说:“还可以申述理由吗?”楚庄王说:可以!“申叔时说:”夏征舒杀死他的国君,他的罪恶是是很大了;讨伐而杀了他,这是君王所应当做的事。不过人们也有话说:‘牵牛践踏别人的田地,就把他的牛夺过来。’牵牛践踏田地的人,肯定是有过错的了;但夺走他的牛,惩罚就太重了。诸侯跟从君王,说是讨伐有罪的人。现在把陈国设置为县,这就是贪图一国的富有。用伐罪号召诸侯,而以贪婪来告终,恐怕不行吧?”楚庄王说:“好!我以前没有听说过这些话。现在归还陈国的土地,可以吗?”申叔时回答说:“这就是我们这一班小人所说的‘从他人怀里拿来又还给他’(真不想还啊!但为了更大的利益,先还给了吧!)。”楚庄王就重新封立陈国,从每个乡带一个人回楚国,集中住在一地,称为夏州。所以《春秋》记载说“楚子入陈,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没有显示楚庄王的“县”陈本意,全以讨乱存国为文,这是表扬这一举动合于礼。

        以上是《春秋左氏传》对《春秋》记载这一段的解释,但有可能与孔老夫子的本意不相符。陈灵公与公孙宁、仪行父三个共享“公共情人”的所作所为,用现在人的眼光看也是可耻的,《春秋》记载“纳”大夫,这是唯一的一次,大概不是因为有礼,倒可能是谴责。

读点春秋,知点礼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