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春秋】之一百五十六:信以守礼,礼以庇身,信礼之亡,欲免得乎?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公元前576年,鲁成公十五年,鸡年(乙酉年)。今年是周简王十年,按照“满五露脸”的规则,请周简王先生出来给大家提个醒,现在是东周王朝春秋时代。这一年的几件事情都挺特别:晋国老大出面处理曹成公弑杀曹国太子自立为君之事;宋共公子固死后,宋国九卿势力进行了大洗牌;楚国背弃晋楚和平条约向北入侵中原;晋国组织中原诸侯国的大夫们与南方的吴国进行了正式接触,目标直指楚国;被郑国逼得无可耐何的许国迁到了叶地,完全彻底地倒向了楚国怀抱。楚国挥师中原,有人说“新近和晋国结盟而背弃它,恐怕是不可以吧?”楚国司马子反回答说“敌利则进,何盟之有?(有利就上,管什么盟约)”楚国申叔在评价司马子反时说:“信以守礼,礼以庇()身,信礼之亡,欲免得乎?”意思是,信用用来保持礼义,礼义用来保护生存,不讲信用礼义,想要免于祸难,行吗?“逐利”或“自私”是人的本性,即动物性,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契约”或“利他”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即社会性。人类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其社会性,如果象楚国司马子反一样放纵动物性,人类象动物一样按“丛林法则”生存,何谈文明?何谈进步?郑国的今天,也就是楚国的明天!弱者的今天,就是强者(子反)的明天!请问谁能够幸免?

        “十五年,春,王二月,葬卫定公。三月乙巳,仲婴齐卒。癸丑,公会晋侯、卫侯、郑伯、曹伯、宋世子成、齐国佐,邾人同盟于戚。晋侯执曹伯归于京师。公至自会。夏六月,宋公固卒。楚子伐郑。秋八月庚辰,葬宋共公。宋华元出奔晋。宋华元自晋归于宋。宋杀其大夫山。宋鱼石出奔楚。冬十有一月,叔孙侨如会晋士燮、齐高无咎、宋华元、卫孙林父、郑公子鯂、邾人会吴于钟离。许迁于叶。”

        孔子老先生用142字记载今年9件事,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楚子伐郑”,楚国毁约背盟,晋楚战端再开,人民生灵涂炭。

           (一)

            “十五年,春,王二月,葬卫定公。”

        鲁成公十五年,春季,周王朝历法二月,安葬了卫定公。

        卫定公去年十月死,今年二月葬,按“诸侯五月而葬”的礼制,基本合理。他的儿子姬衎(kàn)即位,就是卫献公。

 

            (二)

           “三月乙巳,仲婴齐卒。”

        鲁成公十五年,春季,三月初三,鲁国大夫仲婴齐死了。

        关于这位仲婴齐的身份,历史上争议比较大。《春秋公羊传》和《春秋榖梁传》均把仲婴齐和公孙婴齐(子叔声伯)混淆为一人,因此造成了《春秋公羊传》把仲婴齐当做公孙归父的儿子,而且说“仲婴齐”原本是公孙归父的弟弟,按“为人后者为之子”的理论,因为做了公孙归父的后代,就成了公孙归父的儿子。有点荒谬的感觉吧!

        其实,两个“婴齐”,情况分别如下:仲婴齐,姬姓,东门氏,名婴齐,谥昭,公孙归父之子,以父之行次为氏,别为仲氏;而公孙婴齐(子叔声伯)是鲁文公儿子叔肸(xī)之子。

          (三)

          “癸丑,公会晋侯、卫侯、郑伯、曹伯、宋世子成、齐国佐,邾人同盟于戚。晋侯执曹伯归于京师。公至自会。”

        鲁成公十五年,春季,三月十一日,鲁成公与晋厉公、卫献公、郑成公、曹成公、宋国世子成、齐国国佐(国武子)、邾人在戚地(今河南省濮阳市北)会盟。晋厉公拘捕了曹成公送到京师。鲁成公结盟后返回鲁国。

        晋厉公组织此次国际会议,就是是为了讨伐曹成公。前年,曹宣公跟着晋厉公讨伐秦国,出生入死,因公殉职,死在了军中。曹成公负刍杀了曹国太子而自立(详见【闲话春秋】之一百三十四。借此次会盟,晋厉公逮捕了曹成公并送到京师,让周王室来决定如何处罚曹成公,而没有因此影响到曹国百姓的生活,这是符合礼的。

        此次国际会议主题比较单一,鲁成公参加完会议后就回国了,既然要“告庙”,就给祖先们讲讲国际上的新鲜事儿吧。

 

          (四)

          “夏六月,宋公固卒。”

        鲁成公十五年,夏季,六月,宋共公子固死了。

        宋共公,姓子,名固(一作瑕),宋文公之子、宋平公之父,其妻为宋伯姬(鲁成公的妹妹)。公元前588年-公元前576年在位13年,执政大夫华元实际上掌控国政。

        宋共公在位期间,干了“一坏一好”两件影响较大的事情:一是“始用殉”,就是用活人为老爹宋文公殉葬。二是“西门之盟”,促成晋楚在宋都西门之外缔结了和平条约。

 

         (五)

          “楚子伐郑。”

        鲁成公十五年,夏季,楚共公讨伐郑国。

        楚国准备向北方出兵,目标是郑国和卫国,楚国大夫子囊(公子贞)说:“新近和晋国结盟而背弃它,恐怕不可吧!”司马子反(公子侧)说:“敌情有利于我就前进,还管什么盟约?”申叔时已经老了,住在采邑申地,听到这话,说:“子反必然不能免于祸难。信用用来保持礼义,礼义用来保护生存,信用、礼义都没有了,想要免于祸难,行吗?”楚共王入侵郑国,到达暴隧(今河南新乡市原阳县西),因此入侵卫国,到达首止(今河南商丘市睢县东南部)。郑国子罕(公子喜)入侵楚国,战领了新石(楚邑,当在今河南平顶山市叶县境内)。

        晋将栾武子(栾书)想要报复楚国,韩献子(韩厥)说:“不用,让他自己加重罪过,百姓将会背叛他。失了人心,谁去替他打仗。”

        楚国伐郑,稀松平常;而此时伐郑,则含义特别。在宋国大夫华元的斡旋下,公元前579年,晋楚两国在宋都商丘的西门签订了和平条约(详见【闲话春秋】之一百五十三),这才三年时间,楚国就撕毁条约,重振兵戈,挥师北向,挑战中原。信誉呢?仁义呢?此时伐郑,摆明了就是逐“利”,还有追“名”,这就是楚国,这就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

 

          (六)

          “秋八月庚辰,葬宋共公。”

        鲁成公十五年,秋季,八月初十,安葬了宋共公。

        宋共公死后不到三个月就安葬了,按“诸侯五月而葬”的礼制,是“速”了点儿。安葬过缓或过速,不合于礼,都说明这个国家有事情在发生,安葬之事无暇顾及礼义。《春秋公穀梁传》在这里记载说:死记月份安葬记日子,不是正常的安葬。这里为什么说是安葬?因为安葬共姬,不能不葬共公。为什么不能不葬共公?夫人的礼义,不能超过国君。因为共姬贤德而抬高他。再联想一下宋共公搞的“始用殉”,是不是有点让人毛骨悚然呢?难道连宋共姬(鲁成公的妹妹)都是宋共公的殉葬品?!宋国也太邪腥一点吧!

        (七)

        “宋华元出奔晋。宋华元自晋归于宋。宋杀其大夫山。宋鱼石出奔楚。”

        鲁成公十五年,秋季,宋国卿大夫逃亡去晋国。华元又众晋国回到了宋国。宋国杀了大夫山。宋国的大夫鱼石逃亡到楚国。

        《春秋》在此处一口气讲了四件独立的事情,背后却是刀光剑影,血雨腥风。让我们把这四件事情串起来看看。

         在华元这位执政大夫的主持下,宋国急急忙忙地安葬完宋共公,就逃亡到晋国去了。华元自公元前611年初次露面至今已担任右师达35年做右师,实际上掌控着宋国的政权,鱼石做左师,荡泽(即唐山)做司马,华喜做司徒,公孙师做司城,向为人做大司寇,鳞朱做少师寇,向带做太宰,鱼府做少宰。荡泽要削弱公室,杀了公子肥(肥,文公子)。华元说:“我做右师,国君和臣下的教导,这是师所掌管的。现在公室的地位低下,却不能拨正,我的罪过大了。不能尽到职责,岂敢以得到宠信为利呢?”这就是华元逃亡到晋国去的自我解释。其实,华元在宋国长期执政,宋国九卿中的八卿对华元都有些意见。早在公元前586年,“宋公子围龟为质于楚而还,华元享之。请鼓噪以出,鼓噪以复入,曰:‘习功华氏。’宋公(宋共公)杀之。(详见【闲话春秋】之一百四十六)”华元评估了一下后宋共公时代的形势,自己的实力无法与其他八卿抗衡,怕自己不得善终,所以来个“三十六计走为上。”,这才是华远奔晋的深层原因。

        九卿之中,二位华氏(华元、华喜),是宋戴公(宋国第11任国君)的后代;司城(公孙师),是宋庄公(宋国第16任国君)的后代;其他六大臣(鱼石、荡泽、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都是宋桓公(宋国第19任国君)的后代。鱼石准备阻止华元逃亡。鱼府说:“右师如果回来,必然要讨伐荡泽,这就会没有桓氏这一族了,这是怕华元借讨伐荡泽,消灭六族。”鱼石说:“右师如果能够回来,虽然允许他讨伐,他必然顾忌桓族的强大而不敢扩大打击面。而且他建立有大功,国内的人们亲附他,如果他不回来,恐怕桓氏在宋国真的会没有人祭祀。右师如果讨伐,还有向戌(宋桓公曾孙)在那里,有贤达之名,华元一定不会讨伐。桓氏虽然会灭亡,但只是灭亡掉一部分而已,总比全部被灭亡强一点。”还有一点,可能是鱼石看破没说破的,就是华元与晋国蛮书和楚国子重的关系非同一般,能够促成弭兵之会(晋楚宋都西门之会),就能利用强楚或强晋灭了宋国桓氏。

        说服了桓氏六卿后,鱼石自己赶到黄河岸边阻止华元。华元请求讨伐荡泽,鱼石答应了。华元这才回来,派遣不非桓氏的华喜和公孙师率领国内的人们进攻荡氏,《春秋》记载说“宋杀其大夫山(荡泽,即唐山)”,就是说荡泽背弃了自己的宗族。

        桓氏的另外五卿鱼石(公子目夷之曾孙)、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离开都城商丘住在睢(suī)水旁边,这是怕被荡泽的罪过连累,准备出逃。华元派人劝阻他们回去,他们不同意。冬季,十月,华元亲自去劝阻,他们还是不同意,华元就回来了。鱼府说:“现在不听从华元的话,以后就不能进入国都了。右师眼睛转动很快而说话很急,有别的想法呀,意思是华元并非真心挽留。如果不接纳我们,现在就要疾驰而去了。”他们登上山头一看,就看到华元疾驰而去,以此证实华元并不欢迎五人返国。这五个人驱车跟随华元,华元已经掘开睢水堤防,关闭城门登上城墙了。左师(鱼石)、两个司寇(向为人、鳞朱)、两个宰(向带、鱼府)就逃亡到楚国去了。华元派向戌做左师、老佐(戴公五世孙)做司马、乐裔做司寇,立了宋共公的小儿子子成为宋平公,来安定国内的人。

          (八)

          “冬十有一月,叔孙侨如会晋士燮、齐高无咎、宋华元、卫孙林父、郑公子鯂、邾人会吴于钟离。”

        鲁成公十五年,冬季,十一月,鲁国大夫叔孙侨如与晋国大夫士燮(xiè)、齐国大夫高无咎、宋国大夫华元、卫国大夫孙林父、郑国大夫公子qiū)和吴国在钟离(今安徽滁州市凤阳县东北部临淮关镇附近,也有说在其他地方的)会见。

        此次会晤,尽管是大夫级别的(不知道吴国是谁参与了会见?),但意思重大,标志着中原诸侯开始和吴国友好往来。中原诸侯与吴国的友好往来,对楚国来说是一件不怎么愉快的事情,毕竟楚国要开始腹背受敌了。

 

          (九)

          “许迁于叶。”

        鲁成公十五年,冬季,许国迁都到了叶地。

        许灵公畏惧郑国逼迫,请求迁到楚国。十一月初三(辛丑),楚国公子申把许国迁到叶地(旧叶城在今河南平顶山市叶县南)。此后许国本土为郑国所有,郑人称之为旧许。许国也就此成为楚国附庸。

        石头大了绕着走。惹不起,还躲不起嘛?!当年容不下许人的郑国,现是河南省的一部分。而当年主动避让的许国,现在也是河南省的一部分。世事沧桑,你在哪里?我在哪里?最终都在那里!

读点春秋,知点礼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