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春秋】之二百五十五:王恶其闻,自刭七人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公元前482年,鲁哀公十三年,羊年(己未年)。这一年,宋景公的地区“小霸王”之梦被郑国彻底打破,宋国进行多年的“追梦之旅”(军事行动)终于停止下来,这不仅对宋国、也对其他国家的民众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不用再赔财舍命为别人的梦想而努力奋斗了。宋国消停了,但楚国照样伐陈、晋国依旧侵卫,这个世界上私欲强烈者远远多于天下为公者。而在当时的这些人中,私欲最盛者当数吴王夫差了。去年,秉公忠谏的吴国大夫伍子胥被赐自刎而死,今年,吴夫差便率领大军北上,抵达黄池,即今天的河南封丘,在那里吴王夫差大会各国国君(其实有记载的也只有晋、鲁两国,可能还有些小诸侯国,象齐、楚、秦、宋这些大国中国家肯定没有参加),与晋国争做盟主。当晋国稍微表示犹豫时,吴王夫差就下令他的兵团擂起战鼓,赵鞅指导下的晋定公立即屈服,让吴王夫差沉浸在称霸中原的虚幻快感之中。但很不幸的是,此时,吴王夫差的好邻居、好朋友、好兄弟越王句践在他身后狠狠地插了一刀,越军集中兵力入侵吴国,抓大夫,杀太子,国都岌岌可危,吴国生死存亡。从吴国国都姑苏到黄池的直线距离七百公里,以吴军当时的战斗力,急行军需要二十天左右,而经过二十天之久急行军的部队,紧张疲惫交集,根本不能作战。姒勾践抓住这个机会,向吴王国发动突袭,包围姑苏,焚烧姑苏台,大火一月不熄。吴国人派人向吴王夫差急报军情,残暴的吴王夫差的选择是:“王恶其闻,自刭七人。”意思是,吴王夫差深恐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亲自把七个报信的吴人杀死在帐幕里边。吴国灭亡,与此本人何干?杀完人的吴王夫差,仍然得狼狈回军救援,就在姑苏城外,吴军与越军一触即溃。吴夫差不得已,向越王国求和,越王姒句践接受了求和,因为这时候他的力量还不够强大。但仅仅9年之后的公元前473年,越王句践终于积蓄了足够的力量,一举吞并了吴国,吴王夫差也和当年的伍子胥一样自刎而死,吴国灭亡。吴王夫差在给后人留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成语警句的同时,以明确地告诉后来的统治者,唯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才能得民心,有家国。

       “十三年,春,郑罕达帅师取宋师于岩。夏,许男成卒。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楚公子申帅师伐陈。于越入吴。秋,公至自会。晋魏曼多帅师侵卫。葬许元公。九月,螽。冬十有一月,有星孛于东方。盗杀陈夏区夫。十有二月,螽。

       孔子老先生用83字记载今年12件事,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于越入吴”,标志着吴王夫差的霸业到此为止。

           (一)

            “十三年,春,郑罕达帅师取宋师于岩。”

        鲁哀公十三年,春季,郑国大夫罕达帅师在岩地打败宋国军队,宋军全军覆没。

        郑国大夫罕达也采取偷袭的方式,报复宋国军队在鲁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详见【闲话春秋】之二百五十一)的偷袭。取,表示轻而易举的意思。把宋军轻易得到了,也是由于宋军太衰败了,以这样的军队为依靠来实现“小霸王”的梦想,宋景公估计做的是“白日梦”。

        去年十二月“宋向巢帅师伐郑”,被郑国军队包围在岩地(嵒地)。今年春季,宋国派向魋(司马桓魋tuí)来救援宋军。郑国大夫罕达(子賸shèng)派人通告全军说:“抓到桓魋(向魋)的有赏。”报仇的时候到了,郑国士气大振,向魋大败逃回国。郑军就在嵒地全部歼灭宋军,俘虏了成讙(huān)、郜延(二人为宋国大夫),把六个城邑(弥作、顷丘、玉畅、嵒、戈、钖)掳掠一空,然后两国都不加管辖。

 

          (二)

           “夏,许男成卒。”

        鲁哀公十三年,夏季,许国国君许元公姜成死了。

       许国是男爵,所以称许男。公元前504年,郑国乘着吴国灭亡楚国的机会,派大夫游速(子宽)灭亡了许国,把当时的国君姜斯抓回郑国,许被郑灭。随后,楚国在秦国的帮助下复国,楚昭王又帮助许国复国,许男姜成即为复国之君。这种国家,名存实亡,相当于楚国的一个县罢了。

 

          (三)

          “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

        鲁哀公十三年,夏季,鲁哀公与晋定公、吴王夫差在黄池举行正式会晤。

       根据《春秋左氏传》记载,这次国际会议,周王室的卿士单平公也参加了。虽然《春秋》出于正统思想的原因把“吴子”(吴王夫差)列在名单的最后,但此次国际会议的主导者却是吴王夫差,而不是前面的几位诸侯。吴国大败齐国,晋国自忖不能与吴国相抗衡,于是积极参会,而鲁国更是早早地“唯吴国的马首是瞻”。

        秋季,七月初六(辛丑),举行结盟仪式,吴国和晋国争执歃(shà)血的先后(先者为盟主)。吴国人说:“在周王室中,我们是老大(吴为大伯后,故为长)。”晋国人说:“在姬姓之中,我们为首(为侯伯)。”赵鞅(赵简子)对司马寅说:“天已晚了,大事没有成功,是我们两个臣下的罪过。竖起旗帜整顿队列,我们两人战斗到死,次序先后就可以定了。”司马寅说:“请姑且到吴营那里观察一下。”回来后,说:“高贵的人的脸色没有灰暗无神的。现在吴王面色灰暗,是他的国家被敌人战胜了吗?或许是太子死了吧?而且夷人轻佻不沉着,不能长久忍耐,请稍等一等。”吴国人就让晋国人先歃血。不过,不同的史书对此有不同的记载,以《春秋公羊传》为代表的一派说是吴先歃血,而以《春秋左氏传》为代表的一派说是晋先歃血。究竟谁先歃,已不可考。对于结盟之事,《春秋》不加记载,估计是中原诸侯,特别是鲁国认为,让吴王夫差这个“南蛮子”做盟主,有点被雷到了,感到羞耻了吧。

        吴国人要带领鲁哀公进见晋定公,鲁国大夫子服景伯(子服何)对使者说:“天子会合诸侯,那么诸侯之长就率领诸侯进见天子;诸侯之长会合诸侯,那么侯就率领子、男进见诸侯领袖。从天子以下,朝聘时所用的玉帛也不相同。所以敝邑进贡给吴国的,要比晋国丰厚,而没有不如的,因为把吴国作为诸侯的领袖。现在诸侯会见,而君王准备带领寡君进见晋君,那么晋国就成为诸侯的领袖了,敝邑将会改变进贡的数量:鲁国进贡按八百辆战车给贵国,如果变成子、男,那么将会按邾国战车的一半作为贡品(半邾,三百乘),而按邾国战车的数来事奉晋国。而且执事以诸侯之长的身分召集诸侯,而以一般诸侯的身分结束,这有什么好处呢?”吴国人就没有那么做。不久又后悔了,认为子服景伯欺诈,准备囚禁景伯。景伯说:“何(景伯之名)已经在鲁国立了继承人了,打算带两辆车子和六个人跟随去,早走晚走听你们的命令。”吴国人就囚禁了景伯,带回去。到达户牖(yǒu,今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景伯对太宰说:“鲁国将要在十月的第一个辛日祭祀天帝和先王,最后一个辛日完毕。何世世代代都在祭祀中担任一定的职务,从鲁襄公以来没有改变过。如果我不参加,祝宗将会说‘是吴国让他这样的(指鲁国的祝宗将告诉神说:景伯是被吴国人囚禁了才不能主持祭祀的。吴国人信鬼,所以这样吓唬)’,而且贵国认为鲁国不恭敬,而只逮捕了他们七个卑微的人,对鲁国有什么损害呢?”太宰嚭(伯嚭)对吴王说:“对鲁国没有损害,而只能造成坏名声,不如放他回去。”于是就把景伯放回去了。

        宋国不来参加吴王夫差主导的国际会议和会盟仪式,吴王夫差打算攻打宋国,准备杀死宋国男人而囚禁其妇女,太宰嚭说:“我们虽然可以战胜宋国,但不能在那里久留。”吴王夫差这才回国。

          (四)

          “楚公子申帅师伐陈。”

        鲁哀公十三年,夏季,楚国公子申(令尹子西)帅师讨伐陈国。

       楚国讨伐陈国,仍然是在与吴国争夺陈国的控制权,当然也是吴楚两国势力范围之争,这是原始“丛林法则”的直接体现,生物层面的法则,被人类这种动物牢牢抓住不放,说不好听是人类不长进,说好听点算是继承先祖遗传!

          (五)

          “于越入吴。”

        鲁哀公十三年,夏季,越王句践入侵吴国。

        六月十一日(丙子),越王句践(亦书勾践)攻打吴国,兵分两路,越国的畴无馀、讴阳(这位讴阳即欧阳,应该是以邑为氏,其邑称欧阳亭,在今浙江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升山村,有欧余山,山南即欧阳亭)从南边走,先到达吴国国都(此时在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的郊区。吴国的太子友、王子地、王孙弥庸、寿於姚在泓上(即横山,相当于今江苏苏州市吴中区郭巷镇)观察越军。弥庸见到姑蔑(越地,在今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境内)的旗帜,说:“那是我父亲的旗帜(弥庸之父为越所获,故姑蔑人得其旌旗)。我不能见到仇人而不杀死他们。”太子友说:“如果作战不能取胜,将会亡国,请等一等。”王孙弥庸不同意,集合部下五千人出战,王子地帮助他。二十日(乙酉),两军交战,弥庸俘虏了畴无馀,王子地俘虏了讴阳。越王勾践率军到达,王子地防守。二十一日,再次交战,越军大败吴军,俘虏了太子友、王孙弥庸、寿於姚。二十二日(丁亥),越军进入吴国。吴国人派人向吴王夫差报告战败之事,吴王夫差深恐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亲自把七个报信的吴人杀死在帐幕里边。

        此时的吴王夫差应该还在黄池做着中原霸主的春秋大梦,而越王句践就是吵醒梦中人的闹钟!吴王夫差,你老婆喊你快救儿子! 

          (六)

          “秋,公至自会。”

        鲁哀公十三年,秋季,鲁哀公从会见地黄池回到鲁国。

        鲁哀公这一趟是吴、晋霸主之争的见证人,可谓是刀光剑影,险相环生。在回国“告庙”时,会想起吴王夫差与晋定公之争,会想起子服景伯被抓,会想起很多很多……当时的鲁哀公,外经历险遇,内困于“三桓”,满腔忧虑,告于先祖!

          (七)

          “晋魏曼多帅师侵卫。”

        鲁哀公十三年,秋季,晋国大夫魏曼多帅师入侵卫国。

        晋国讨伐卫国,仍然是为了所谓的国家利益。晋国一直没有放弃让卫国顺服的打算,也没有放弃把戚地的前世子蒯聩扶上卫国君位的想法,所以几乎是连年征战,给晋、卫两国百姓造成了巨大伤痛。但很尴尬的是,晋老大已经老迈不堪,多次战争,连个卫小弟都无法收服!

          (八)

          “葬许元公。”

        鲁哀公十三年,秋季,许国安葬了许元公。

        许元公,姜姓许氏,名成,是许悼公的孙子,为春秋诸侯国许国君主之一,公元前503年-公元前482年在位22年。

 

          (九)

          “九月,螽。”

        鲁哀公十三年,秋季,九月,鲁国发生蝗灾。

       螽(zhōng),蝗虫灾害。去年十二月,鲁国发生过一次蝗灾,今年九月和十二月又各发生一次,如此密集的自然灾害,鲁国的农业将受到很大的破坏,鲁国民生也将变得非常艰难。

 

          (十)

          “冬十有一月,有星孛于东方。”

        鲁哀公十三年,冬季,十一月,在东方出现了彗星。

        什么是孛星?就是彗星。这里说出现在东方是什么意思?是说它在天刚亮的时候出现。为什么记载这件事?记载怪异现象。“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删削的《春秋》共有6处记载星象,这里是倒数第二处,不知道是照实记载呢?还是另有它意?不过这种2500年前的记载,可以作为天文学研究的重要史实资料,意思重大。

          (十一)

          “盗杀陈夏区夫。”

        鲁哀公十三年,冬季,强盗杀死了陈国卿大夫夏区夫。

        夏区夫之死,能够通报到鲁国,被《春秋》记载下来,证明此人或此姓氏在陈国地位很高,是卿级别的大夫。有史料记载,夏区夫是妫(guī)姓夏氏。孔子所说的“盗”,并不都是坏人,“有的指犯上作乱的下级贵族和人民,有的指窃掠财物的乱人”。读《春秋》应加以区分。

 

          (十二)

          “十有二月,螽。

        鲁哀公十三年,冬季,鲁国发生又发生了蝗灾。

       去年孔子就告诉鲁国大夫季孙肥,十二月出现蝗灾,不是什么神奇之事,而是鲁国的历法不准确了,需要用闺月来调整了。当时季孙肥根本不相信,但当今年十二月再次出现蝗灾,终于让“后知后觉”的季孙肥明白孔子之言属实了,能成为千古一圣人,总是有些过人之处的吧。

读点春秋,知点礼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