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万年】之二十五:孟津会盟,周武王奏响了伐纣灭商的序曲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公元前105197岁的周文王(姬昌)带着自己灭商事业未竟的些许遗憾和对儿子周武王(姬发)兴周大业的满怀希望,离开了人世。周文死后葬于王陵位于陕西咸阳市北5公里的周陵乡崔家村南,陵前有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yuán)手书“周文王陵”石碑一块。近年来,一些学者认为周陵应在周原(今天陕西岐山)遗址或今天陕西户县附近。周王陵,至今还是一个千古之谜。

        周武王姬发是周文王的次子,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也为了实现周人灭商兴周的梦想,继位后破例没有改元,仍然采用文王受命的纪年,以示秉承文王的天命。周武王以长安这块富饶的土地为根据地,对内继续拜姜子牙为太师,并尊为“师尚父”,并以周公、召(shào)公、毕公、康叔等贤臣为辅佐;对外争取联合更多的诸侯国,以孤立商王朝,整个周国显示出空前的团结和强大。

        公元前1050年,武王继位,胸怀壮志。第二年,孟津军演,检验实力。为了检阅自身的军事实力,同时考验各诸侯国对周的忠诚度,以便确定下一步灭亡殷商的大政方针,周武王决定举行一次“观兵”活动,也就是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

        假文王名义进行军演。周武王率领大军西行到毕原周文王陵,即今天陕西咸阳市北5公里的周陵乡崔家村南,举行了隆重的祭礼典礼,祈求祖先和神灵保佑“观兵”成功,然后转而东行向朝歌进发。武王特意将文王灵位摆在中军的战车上,对外自称为太子发,而不是称武王,意思是这次出兵乃是奉文王之意,并由文王亲自任统帅。大军东行到达今河南孟津的东北,这里自古是黄河渡口,是灭商的重要军事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自上而下严明纪律。武王首先向司马、司徒、司空等受王命执符节的高级官员宣告军纪说:“大家都要严肃恭敬,不可以对上天不敬。一定要诚实,不可以欺上瞒下。现在我已制定了各种赏罚制度来确保完成祖先的功业,希望各位能够以身作则带头遵照执行。”宣布完纪律后,武王下令开始军事演习。

        军演以渡河为主要内容。“河”,即黄河,这是在当时军事技术条件下挡在周军之前的第一道难关。河水和商军的双重障碍,是伐纣最艰难的一件事情。武王号令一下,太师姜子牙立即登上将台向全军发布命令:“所有将领听令!集合好你们的兵众,把好船浆,准备渡河!诸君须奋勇向前,凡落后者一律斩杀!现在,开始渡河!”倾刻间,千舟竞发,浪花飞溅,各路大军开始渡河。

        制造兴周灭商的舆论。传说武王乘坐的王舟行至大河中央时,一条白色的大鱼突然跃进船中,不偏不倚,正落到武王面前;渡河之后,有一道火光窜过武王所住的屋顶,变成一只赤红的乌鸦,大声鸣叫。为了顺应天意,周军举行了拜祭。今天看来,鱼跳上船、乌鸦鸣叫、火光过屋顶,好象也不是什么祥瑞,反而让人觉得有点不吉利,这即使不是巧合,人为的痕迹也很重,但在当时情景之中,这就成了“天助周人”的神旨,为“兴周来商”大造舆论。

        八伯诸侯不期而遇。渡河演习成功,周军准备班师,突然看到孟津渡口人潮涌动,旌旗招展。原来是四方诸侯听闻武王“观兵”,都带着精兵强将前来助威。前来的有八伯诸侯国,他们之间没有相互告知,却不期而遇孟津,大家一致认为这是讨伐无道纣王的大好时机,推选武王为盟主,要求马上联合军队讨伐殷商。但武王却说:“你们不知道天命,现在还不到灭商的时候。殷商还有比干、箕子等贤臣,如果现在去讨伐,一定会伤及无辜。所以,各位诸侯请先回国,积极练兵,等待时机和我的命令。”于是,八伯诸侯从孟津撤退。

        武王伐纣民心所向。夏、商时期,都将天下分为九州,“八伯”即八州,八伯诸侯,是指八州的诸侯,后来误传为八百诸侯,不知道具体数量多少。文王受命时,“三分天下有其二”,华夏已经有六州诸侯支持周。后来商纣王更加无道,众叛亲离,到武王孟津观兵时,天下只剩下一州支持纣王。这次会盟有八州的诸侯前来参加,证明了武王伐纣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周武王通过这次会盟,奠定了牢固的盟主地位,坚定了信心,激励了士气、团结了诸侯,奏响了伐纣灭商大的序曲,也为殷商敲响了丧钟。

        周武王之所以能够如此笃定地踏出灭商兴周的步伐,长安,是他内心的根本。长安地区先进的生产力、社会形态和人文思想,是他的底气,舍此无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