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万年】之一百五拾九:布衣献智,车驾西行,草根皇帝汉高祖刘邦为什么会选择定都长安?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楚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之间的“楚汉战争”,历时4年(公元前206年至202年),最终以汉王刘邦的胜利而告终,西楚霸王项羽被消灭,华夏大地在动荡四年后,很快又重新归于一统。公元前202年,刘邦在今天山东曹县的氾(fán)水北岸迫不及待地举得了登基大奠,“草根”第一次登上了皇帝宝座,定国号为“汉”,汉王朝由此建立。这正应了陈胜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登基仪式搞了,皇帝也当上了,但汉王朝的都城定在哪里,还没有真正确定下来。刘邦即位后,先将都城临时定于洛阳,最终定都何处,还在商议之中。当时,齐地有一个名叫娄敬的人,被地方官吏征发去陇西(今天甘肃西南部)戍边,因中要经过洛阳,遂去求见汉高祖,表达他对都城选择的看法和建议。 

如果当初汉王朝定都洛阳是最终结果,没有什么商量余地的话,“娄敬”的行动就是“妄议朝政”,这可是要杀头灭族的,之所以他能提出看法和建议,就证明当时整个汉室为定都何处还在开展大讨论,还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当然,如果当时刘邦直接建都洛阳,也就没有什么“西汉”之称了!

汉高祖刘邦听说有布衣之士因建都问题前来晋见,便立即宣召。娄敬对刘邦说:“陛下定都洛阳,难道是要效法西周建立一个国祚(zuò,运)昌隆的王朝吗?”刘邦答道:“是的。”娄敬说:“然而,陛下如今面临的形势与西周时期不同。西周时期,统治稳固,社会安定,所以修建了成周洛阳作为陪都。”娄敬由此对洛阳不适合建都进行了分析。

娄敬说:“洛阳这个地方,社会安定则容易治国,社会动乱则容易亡国。东周时,周天子不能控制诸侯,周王室衰弱,并非因为周天子不实行德政,而是因为洛阳地坦条件不利的缘故。”接着还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他说:“现在战争刚刚结束,天下百姓家破人亡,肝脑涂地,阵亡将士尸骨遍野,百姓哭声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洛阳无险可守,不是建都的最佳地点。”

洛阳不适合建都,哪里适合建都呢?长安!娄敬说:“关中地区被山带河,四面都有险要坚固的关口要塞,一旦发生紧急情况,马上就可以召集起百万人马。凭借原来秦国打下的基础,利用这块肥沃的土地,关中就是人们所说的‘天府’啊!陛下如果在关中建立都城,假使东方各地发生叛乱,仍然可以保全秦国的旧地。就像与人搏斗,卡住对方的咽喉就容易取胜一样,将都城建在关中,就如同卡住了天下的咽喉。”

 

刘邦听完娄敬之言,深感有理,已经下定了建都长安的初步决心。但为稳妥起见,他又召集众大臣商议,询求他们的意见。群臣大多不是关中人,他们激烈反对建都关中。一正一反,两种完全相左的意见,让刘邦一时拿不定主意。都城乃国之重器,不可轻定。在此关键时刻,智谋之士张良的谏言,让刘邦最终下定决心,建都关中,从此开始了西汉王朝200多年的统治。

刘邦就建都问题询问自己最依重的军师张良,张良亦认为定都关中为便,他对刘邦说:“洛阳四周虽然有山河可以凭借,但是中间的地区狭小,方圆不过几百里,容易四面受敌,不是用武之地。而关中则东临崤山和函谷关,西据陇山和岷山,中间是上千里的肥沃原野,南面有汉中、巴蜀的富饶供给,北面有边塞地区的畜牧之利。西、北、南三面都可以凭险防守,只需要从东面防备,控制各个诸侯王就可以统驭天下,如果天下安定,则可沿着黄河和渭河运送物资供给都城;如果天下动乱,则可以出兵东征,顺河而下,足以保证后勤供应。关中确实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啊!”

 

张良一席话,彻底打消了高邦的疑虑,促使他决定在关中建都。当天,刘邦就命令起驾西行,向关中进发,以显示建都长安之决心。其实,刘邦对关中之利是有着刻骨铭心的切身体会的。4年楚汉战争中,当他在东方战场上与项羽进行殊死较量时,关中给他以精神上的巨大支撑,并源源不断地补给人力、财力、物力,可以说,没有关中这个“根据地”和“大后方”,就不可能有刘邦的今天,哪里还有汉王朝的建立!

 

刘邦建都关中,与其说是娄敬、张良的说服之功,倒不如说是他们的观点正好契合刘邦的内心夙愿。这两人所说的一番理由,给刘邦力排众议定都长安提供了冠冕堂皇的说词,支持了刘邦内心深处已经认同的想法。

刘邦来到关中后,暂时住在栋阳(今天陕西阎良)。他采用了秦代渭河南岸长安乡的名称,将都城定名为“长安”,取汉王朝天下长治久安的象征意义,并由丞相萧河主持,开始了长安城的初建工程。

 

长安万年史,万年长安史。周时的沣镐也好,秦时的咸阳也罢,都是长安的前身,与长安二位一体,至此,“长安”诞生,出现在中国史上,出现在世界史上,出现在都城史上,出现在人类文明史上。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