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万年】之二百二拾八:定都统万城的“最后的匈奴”政权大夏,只把长安看作一座边城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在今天陕北与内蒙交界的无定河北岸,荒沙大漠之中,有一座残存的古城堡,远远望去,犹如白墙银垣(yuán)一般,被当地人称为“白城子”。这座古城堡,名叫统万城,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族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之都城。

赫连勃勃,字屈孑(jié),出身于匈奴族铁弗部,曾祖父刘虎曾被“五胡十六国”的第一国——匈奴族汉国——皇帝刘渊封为安北将军,父亲刘卫辰被氐族政权前秦皇帝苻坚封为西单于,拥有近四万铁骑,占据朔方,即今天陕西榆林和宁夏吴忠一带。赫连勃勃是刘卫辰的第三子,身高八尺五寸,长得膀大腰圆,孔武有力。

后来,刘卫辰被鲜卑族的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攻杀,赫连勃勃被迫率领族人投奔羌族的后秦皇帝姚兴,被封为安远将军,统领三万人马屯驻高平,即今天的宁夏固原。但这种政府苟且是短暂的,公元407年,赫连勃勃自称天王,建立了与后秦分庭抗礼的大夏政权。

 

《史记》《汉书》中有记载,匈奴为夏朝的夏后氏后裔。赫连勃勃建立大夏,意在复兴大禹之事业。大夏之名,来自于此。雄心勃勃的赫连勃勃认为,原来的“刘氏”气势不足,他要“继天为子”“实与天连”,建立赫赫功勋,故改姓“赫连”。数典忘祖,不愿姓“刘”,真是不知如何评价此为人、此行为了!

大夏政权建立后,赫连勃勃曾多次率领精兵铁骑西进南下,与后秦军队作战,主要的有两次战役。安定之战,即今天甘肃泾川北的战斗,大夏俘获兵秦军队45000人,战马两万匹;杏城之战,即今天陕西黄陵的战斗,坑杀后秦军队两万人。赫连勃勃屡战屡胜,使后秦丧师失去地,国力不断被削弱,使东晋刘裕北伐关中变得如此顺利。

公元413年,赫连勃勃来到朔方之北、黑水(今天无定河支流淖泥河)之南,深为当地山丘起伏、水草丰美的景色所吸引,感叹道:“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未若有斯之美!”看看匈奴人赫连勃勃,在表达内心对美的感受时,比今天的人要有文化多了!

赫连勃勃于是征发胡汉各族人民十万余众,在此地营建都城。他自恃兵强马壮,一心相当天下共主,扬言要“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因此,他将新建的都城命名为“统万城”。他任命叱(chì)干阿利为将作大匠,负责整个工程的修建。

叱干阿利生性残忍,役使工匠民夫昼夜劳作。在修筑城墙时,他下令将土蒸熟,再混合以牛羊鲜血,层层铺实夯打,每夯筑一层,便用铁锥进行检验,“锥入一寸,即杀作者”,史称其坚硬可以磨砺刀斧。这座城池,可比大夏与东晋的“边城”长安结实多了!

统万城内建设得极为豪华壮丽,台榭高大,飞阁相连,“皆雕镂图画,被以绮绣,饰以丹青,穷极文采”。当年的长安繁华似锦,想必比此时的统万城要奢华百倍,但风云变幻、世事沧桑,在长安建都的王朝一个个都被风吹雨打去,只是赫连勃勃没有“智力”穷其至理,只有“武力”穷兵征伐,这也是其人生和事业的局限所在。

公元418年,东晋权臣刘裕率领大军北伐,并派遣使者联络赫连勃勃,互通友好,约为兄弟,共击后秦。后秦在东晋和大夏的腹背受敌中很快灭亡。刘裕北伐,心在建康,不在长安,有意篡晋,无意长安。所以,灭亡后秦后,刘裕让儿子刘义真镇守长安,自己则匆匆东归,准备取东晋而代之。

“猛人”刘裕东归,赫连勃勃闻讯大喜,认为占领北方、夺取天下的时机已到,于是亲率大军南下进攻关中。但他没有仔细想想,当年将其父打得满地找牙的拓跋氏的北魏也在发展壮大,比以前更加生猛了,他是否有父亲的能力和魄力,大夏能不能打得过北魏,这是他完成统一北方夙愿前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更别说夺取天下了。

赫连勃勃忙于行动,根本无暇多想,便匆匆踏上了征程。他将大夏兵力分为三路:一路东驻潼关,一路南进蓝田青泥关,另一路主力直取长安。大敌当前,东晋长安守将刘义真及其部将却矛盾重重,互相猜疑残杀,致使军心离散,被大夏军队杀得溃不成军。

刘义真逃往洛阳,赫连勃勃占领长安,整个关中和上洛(今天陕西商洛)等地,全部归大夏所有。赫连勃勃还是觉得在长安更有气势和颜面,于是便在霸上(长安东南)称帝。此时的大夏,“南阻秦岭,东戍蒲津,西收秦陇,北薄于河”,成为当时北方地区最强盛的国家。

赫连勃勃正式称帝后,留下太子赫连璝(guī)镇守长安,自己仍回统万城,这算是给长安的最高礼遇了。赫连勃勃虽然雄心勃勃,但为政却不是生机勃勃,而是极为残忍和粗暴,经常置“弓箭利剑”于座侧,这是他实施专制统治的重要工具。

赫连勃勃的统治方式大致如下:见群臣百僚中自己看不顺眼的,就用飞箭射杀或者挥剑刺死;如果有哪位大臣敢抬头看他,立即挖去双目;胆敢窃笑者决唇,胆敢进谏者截舌,然后处以极刑;工匠所造弓箭铠甲,如果射甲不穿,即斩制造弓箭者,如果射甲即入,立斩制造铠甲者。其残忍暴虐,让百官胆战心惊,令百姓人人自危。

公元425年,赫连勃勃没来得及“统一天下,君临万邦”,便被死神收走了,其诸子为争夺帝位自相残杀。雄才大略的北魏第三位皇帝太武帝拓跋焘趁机派谴大军进攻大夏,次年即占领了长安,继而北上攻陷了统万城,端了大夏的老巢,大夏残部西逃。

大夏残部在北魏的不断排挤和打压下,逐渐向西迁徒,正如当年赫连勃勃的父亲刘卫辰被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所侵逼一样。看来,不管姓“刘”还是姓“赫连”,没有“智力”和“实力”的命运都是一样的:走向灭亡。

公元431年,西逃的大夏残余兵马被日益强大起来的吐谷浑全部消灭,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匈奴政权至此灭亡,匈奴族退出中国历史。北宋时,宋朝的第二任皇帝宋太宗赵匡义为了防御西夏,下令毁弃统万城。虽然“大夏”和“西夏”都有“夏”字,但大夏是匈奴人的政权,而西夏是党项人的政权,不要搞混淆了!

岁月无情,昔日豪华壮丽的统万城逐渐变为废墟,只留下一片断壁残垣,随着周围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逐渐变成了茫茫黄沙中的一座荒城野堡,无声地诉说着曾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叱诧风云的匈奴族逝去的辉煌与荣耀。而当时作为大夏边城的长安,却数度焕发青春活力,直到现在还充满生机和活力。“都城”和“边城”,都在经受着时间考验。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