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学诗,无以言】之十:《汝坟》,悔教夫婿觅封侯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汉广》是《诗》的第10首,这是一首表达女子在“事业男”和“生活男”之间情感纠结的诗。在汝河岸上辛勤劳作的女子,盼望着远离家乡的丈夫早日归来,与此前送丈夫去谋求发展形成强烈对比。当女人经过生活的洗礼之后,蓦然懂得,作为丈夫,“事业男”只是名声好,“生活男”才是真的好,当然,若是“复合男”,那自然就更好!

当然,《汉广》还有一种正统的解读法,与“夫妻感情说”正好相反:一般学术著作认为,本诗是赞美文王的教化之广,在汝坟(汝河沿岸地区)这个国家施行的很好,甚至连“妇道人家”都能劝诫丈夫,要尽力为王室做事,为国家尽忠。如果此说成立,那就相当于今天的主流文艺创作,此诗就有点红歌的性质。

自古以来,给男人的定位是:大丈夫生于天地间,要以天下为己任。于是,“舍小家而为大家”, 远离家庭,忠于王事,被认为是男人的责任和美德,是男儿理应追求的理想和事业;但事业无论多宏伟,生活却是具体而实际的,照顾父母、关爱妻子,为他们撑起一片生活的蓝天,更是任何一个男人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值得称道的美德。

选择“事业男”还是“生活男”,女人纠结了几千年。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闺怨》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的诗与《汝坟》相比,只是贵妇与贫妇的区别,所表达的情感和需求是一样的。请您反复吟诵,细心体会吧!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未见君子,zhōu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

既见君子,不我xiá弃。

fángchēng尾,王室如毁;

虽则如毁,父母孔ěr

注释:⑴遵:循,沿。汝:汝河,源出河南省。坟(fén):水涯,大堤。⑵条枚:山楸树。⑶君子:此指在外服役或为官的丈夫。⑷惄():饥,一说忧愁。调(zhōu):又作(鲁诗此处作字),早晨。调饥:早上挨饿,以喻男女欢情未得满足。⑸肄():树砍后再生的小枝。⑹遐(xiá):远。⑺鲂(fánɡ)鱼:鳊鱼。赬(chēng):浅红色。⑻毁(huǐ):火,齐人谓火为毁。如火焚一样。⑼孔:甚。迩(ér而):近,此指迫近饥寒之境。

《汝坟》开篇营造了男人不在家时女人持家的艰辛:在汝河大堤上,有一位辛勤劳作的妇女,正在砍伐山楸的枝杆(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枝曰条,干曰枚)。在古代社会分工中,采樵伐薪,一般是男人的责任,现在却由负责纺织的女人来承担,使人不禁要问:这家的男人呢?情境由此展开。

根据后文可知,男人去为王室做事了。无论这个“事业男”是主动型的,还是被动型的,作为家庭主要成员的男人不在家,女人便被逼成了“女汉子”。一方面要承担起维持生计、瞻养老人、培育孩子的重任;另一方面要忍受巨大的精神空虚和生理煎熬,其中的痛苦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和体会的。

《汝坟》中zhōu一词非常关键。一方面是指没吃早饭。形容女子忍着饥饿出来伐薪的艰辛,这是字面意思。另一方面,在先秦时代,朝饥往往又被用来表达“男欢女爱”的隐语,这是深层意思。而今丈夫常年在外,可怜的妻子享受不到丝毫的眷顾和关爱,这种情感自然而然地转化为诗句,引起了强烈共鸣,得到了广泛流传。这种生活状况,有点象今天因种种原因造成的夫妻“两地分居”。

 

终于,女人看见了君子归来的身影,她的第一反应自然是欣喜无比,这既是因为久别重逢,更是因为爱情依旧。但在欣喜之余,她感觉有点不踏实,幸福来得太突然,她的第二反应便是萌生疑虑:丈夫还会不会外出,是否还会将我抛在家中自己远去?同时,她暗下决心,如果可能,决不让丈夫去觅封侯!非常生动地表达了女人强烈而真实的内心情感。

期待很美好,现实很残酷!《汝坟》最后一节即以踌躇难决的丈夫口吻,无情地宣告了弃家远行的决定:正如劳惫的鳊鱼曳着赤尾而游,在急急如律令的国事王差面前,必须识大体顾大局,不能迷恋小家温情。从欣喜到绝望只在一瞬间,但绝望中的女人还在努力抓住最后一根稻草:虽则如毁,父母孔迩!夫妇之爱可不顾,父母瞻养不可弃,女人希望借父母来留住男人前行的脚步,可能吗?悔教夫婿觅封侯啊!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