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甘露饮滋阴清热又利湿

 一渔夫 2020-10-14
原文地址:甘露饮滋阴清热又利湿作者:
甘露饮
【组成】生地黄10g,熟地黄10g,石斛10g,天冬12g,麦冬12g,黄芩

10g,茵陈10g,枳壳10g,甘草6g,枇杷叶12g。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功效】养阴清热,宣肺利湿。  
  【主治】心胃之热上冲,牙宣口气,牙龈肿烂,时出脓血;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湿热黄疸,阴虚盗汗,胃脘疼痛。
【方歌】  甘露两地与茵陈,芩枳枇杷石斛伦
       甘草二冬平胃热,滋阴清热又利湿。
 【方解】甘露饮子以滋阴为主,兼以清热祛湿、破气降逆之品,使肺胃布律洒陈而如甘露,主要用于治疗阴虚火炎引起之五官疾病。本方的病机关键在于脾胃阴虚、湿热内蕴,脾胃阴亏则当治以甘寒滋润,然甘寒滋润则有碍于湿热;湿热内蕴,当治以轻利,然轻利之品又有伤阴之弊。
  素体阳虚,口腔溃疡日久难愈,肢冷,腰膝酸楚,溲清,舌嫩有齿痕,脉沉细等肾阳不足,阴损反阳,水不济火,虚火上炎之证,不宜用此方。
  【临床运用与现代研究】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牙龈脓肿、口腔溃疡、慢性咽炎、麦粒肿等五官诸疾;又用于治疗糖尿病,咯血、吐血、衄血等内科病症。临床报道本方加减可治疗湿热型糖尿病,伴阴津损伤者加玄参、苍术、全瓜蒌,苔厚腻者加佩兰,饥饿感重者加生石膏;伴气机阻滞者加柴胡、厚朴、陈皮、白芍、玉竹、知母;伴气阴两伤者加黄芪、太子参、山药、佩兰、玉竹;伴瘀血阻络者加当归、牡丹皮、赤芍、菊花、丹参、白茅根、生三七粉;伴肝肾亏虚者加玄参、枸杞子、女贞子、墨旱莲、牛膝、白茅根、侧柏叶。亦有本方加减治疗喉痹、消渴、胃痛、淋证、湿热阳痿、慢性浅表性胃炎、糖尿病等内科、男科病等病症的临床经验报道。
典型案例将临证体会介绍如下。
 1 湿热阳痿 案例 1:患者,男,35 岁,某机关干部,因“阳痿 1 年”于 2012 年 4 月 7 日就诊。患者有长 期嗜食肥甘及饮酒史,1 年前开始出现阴茎举而不坚,后发展为不能勃起,经检查均未见器质 性病变。曾自行服用鹿茸、淫羊藿、仙茅等药治疗,未见明显疗效。刻诊:阴茎不能勃起,伴 有腰部酸软,双下肢沉重,阴囊有潮湿感,小便黄赤,气味重浊,大便黏滞不爽,口干而黏 腻,舌质红而少津,苔黄厚腻、中后部为甚,脉沉滑而略数。辨证为阴虚湿热,宗筋不用;治 以养阴清热利湿。方宗甘露饮合四妙散加减:天冬 15 g,麦冬 15 g,石斛 15 g,炙枇杷叶 (包)15 g,茵陈 30 g,枳壳 15 g,泽泻 15 g,苍术 9 g,黄柏 9 g,滑石(包)15 g,薏苡仁 30 g,茯苓 15 g,甘草 6 g。7 剂,水煎服,每日 1 剂。 
二诊:患者自诉服药 2 d 后小便为黄绿色,后颜色渐清,腰酸、双下肢沉重、阴囊潮湿均 减轻,阴茎已能勃起,但持续时间较短。上方继服 7 剂。 
三诊:黄腻苔已退,自觉下肢轻松,阴茎勃起持久,能完成性生活。原方去泽泻、苍术、 黄柏,加芡实 15 g,继服 14 剂,巩固疗效。3 个月后告知,其爱人妊娠。  按:对于阳痿的治疗,医者多宗“温肾壮阳”之法,多用巴戟天、菟丝子、附子、肉桂、淫 羊藿等药物,而对于湿热致痿往往重视不够。《内经》有“湿热不攘,……弛长为痿”的论述; 《类证治裁·阳痿》中亦有“湿热下注,宗筋弛纵,而致阳痿”的记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 善,进食膏粱厚味者多,因而临床上湿热致痿者也屡见不鲜。本案患者有长期肥甘厚味及饮酒 史,湿热内蕴,下注宗筋,导致阳痿。故效仿张琪教授经验,采用甘露饮加减治疗。方中麦 冬、天冬、石斛清热养阴;枳壳、炙枇杷叶清肺降火而能行气,肺主通调水道,肺得宣肃,气 行则湿化;茵陈、泽泻利水渗湿;苍术、黄柏、薏苡仁取三妙之意;滑石、甘草乃六一散,旨 在清热利湿,给邪以出路。全方清上疏下、泄热利水而顾护气阴,用于治疗湿热型阳痿,疗效 令人满意。
 2 慢性浅表性胃炎
 案例 2:患者,男,47 岁,新闻工作者,因“反复胃脘部胀满半年,加重 1 周”于 2012 年 4 月 9 日就诊。患者半年前开始出现胃脘部胀满,偶有隐痛,行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 点状糜烂,幽门螺杆菌(++),曾服用吗丁啉、多酶片、三九胃泰等药物治疗,症状缓解,但 平时饮食稍有不慎即胀满隐痛。1 周前因进食生冷后再次出现胃脘部胀满,服西药后未缓解。 
刻诊:胃脘部胀满隐痛,纳差,口干口黏,晨起尤甚,大便偏干,舌质红而干,舌苔黄厚腻, 舌体中部显著,脉细弦。
辨证为中焦湿热,脾胃阴虚。
治以甘露饮加减:生地黄 l0 g,天冬 12 g,麦冬 12 g,石斛 12 g,黄芩 10 g,黄连 6 g,炙枇杷叶(包)15 g,茵陈 15 g,枳壳 l0 g, 甘草 6 g,全瓜蒌 15 g,法半夏 9 g,蒲公英 15 g。7 剂,水煎服,每日 1 剂,嘱患者服药时少 量频服,注意饮食规律,忌食肥甘厚味、生冷辛辣之品,保持心情舒畅。
 二诊:患者自诉服药后大便次数增多,便质较软,胃胀明显减轻,食量稍增,口干口黏好 转,黄腻苔减退。上方加半枝莲 15 g、白花蛇舌草 30 g
三诊:自诉诸症均除,以上方加减共服 2 个月,饮食恢复正常,复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 胃炎,糜烂已愈。
 按:当今之人多嗜食肥甘厚味,脾胃运化不及则易致湿邪中阻;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精 神压力的增加,情志不调为病者甚多。情志不调,则气郁化热,湿与热相搏结,又可伤阴,因 而形成了气阴不足与湿热内蕴共存的局面。该案患者湿阻气机则胃脘胀满隐痛,纳差;湿热内 蕴则口黏;气阴亏虚则口干、舌干、大便干。因此,治疗上效仿张琪教授,以甘露饮加减。方 中生地黄、麦冬、天冬、石斛滋养脾胃之阴而兼益气之功;枳壳、枇杷叶宣肺理脾,气行则湿 化;黄芩、黄连、半夏乃泻心汤辛开苦降之意;半夏、瓜蒌、黄连乃小陷胸汤;蒲公英清热解 毒,有抗幽门螺杆菌之功效,适合幽门螺杆菌阳性者。诸药合用,邪正兼顾,补气养阴,清热 利湿。此外,治疗胃病,调护法甚为重要,故嘱其服药同时需饮食有节,调畅情志。
以上案例   作者:刘龙 周生花 周计春 张琪 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2013 年第 05 期 
案三
刘渡舟甘露饮加减/柴胡解毒汤治疗黄疸(慢性肝炎)医案经验.
李××,男,55岁。
患慢性肝炎,身体倦怠乏力,右胁胀满不适。肝功能化验:GPT:380单位,BIL:21.2(mg%),D-BIL:16(mg%)。周身色黄如烟熏、皮肤干燥少泽、小便深黄而短,两足发热、伸出被外为快,脘腹微胀、齿龈衄血、口咽发干、脉弦细数、舌绛少苔。辨证为湿热伤津,蕴蒸发黄。治当清热利湿,并养阴液。仿大甘露饮法:
茵陈蒿30g、黄芩6g、石斛15g、生地12g、麦冬10g、天冬10g、枳壳6g、枇杷叶6g、沙参10g。
此方服至八剂,BIL降至10(mg%)。因其衄血不止,又加白茅根30g、广角3g。服六剂,BIL降至5.1(mg%)。后又改用刘老经验方“柴胡解毒汤”。
柴胡15g、黄芩10g、茵陈15g、土茯苓15g、凤尾草15g、草河车10g、炙甘草10g、土元10g、茜草10g。
服十五剂,GPT降至正常。经治半年有余,其病获愈。
[按语]本案为湿热壅盛挟阴虚之证。湿热伤阴,邪从燥化,阴津不足,故色黄如烟熏、皮肤干燥少泽。少阴水亏,故见口咽发干、两足发热、舌绛少苔。热邪伤阴,动血于上,则见齿衄。黄疸兼挟阴虚,临床治疗颇为棘手。欲养阴则恐助其湿热,而清利湿热则又恐劫伤其阴。所用方药为《和剂局方》之“甘露饮”加减。方以天冬、麦冬、生地、沙参、石斛滋阴清热,以退虚热之邪;茵陈、黄芩苦寒清热,利湿退黄;火热上逆,迫血妄行,故用枳壳、枇杷叶降火下行;白茅根、水牛角凉血止血。本方清阳明而滋少阴,有滋养阴津而不助湿,清利湿热而不伤阴的特点。用于本案,正为适宜,服之果获良效。
【按语】本方由滋阴与清利湿热两组药物组成,可取其滋阴而不助湿,利湿而不伤阴之效,为治疗阴虚湿热证的常用方。常用于治疗口渴不欲饮,潮热,倦怠,胸脘痞闷,纳差的痢疾、慢性胃炎、肠 伤寒 等属阴虚湿热者。 

同名方:
《医学传灯》
  【来源】《医学传灯》卷下
  【组成】天冬、麦冬、生地、熟地、茵陈、枇杷叶、黄芩、苡仁、石斛、甘草、山栀(一方无茵陈、山栀,用枳壳)。
  【功能主治】三消。
《医学摘粹》
  【来源】《医学摘粹》
  【处方】生地3钱,熟地3钱,天冬3钱,麦冬3钱,石斛3钱,甘草2钱,枳壳2钱,枇杷叶3钱。
  【功能主治】口糜龈烂出血;食亦,善食而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