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辅

 祝希鹏 2020-10-14

阳辅 Yangfu(GB38)
【出处】《灵枢·本输》:胆出于窍阴…行于阳辅,阳辅外踝之上辅骨之前及绝骨之端也,为经。
【别名】绝骨、分肉(《针灸聚英》)。
【类属】五输穴之经穴。
【定位】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
取法】侧卧或仰卧位,腘横纹至外踝尖连线的上3/4与下1/4交点,腓骨前缘稍前方取穴。
【主治】①头面五官病:偏头痛,目外毗痛,咽喉肿痛。②经脉病:胸胁胀痛,腋下肿痛,下肢痿痹,脚气。③其他病:瘰疬。
【刺灸法】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可灸。
【配伍应用】①配环跳、阳陵泉、悬钟,治下肢外侧痛。②配风池、太阳、外关、合谷、足临
泣,治偏头痛。③配阳陵泉、丘墟、足临泣,治腋下肿痛。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寒热酸痛,四肢不举,腋下肿,马刀瘘,喉痹,髀膝胫骨摇,酸痹不仁,阳辅主之。腰痛如小锤居其中,怫然肿痛,不可以欻,欬则筋缩急,诸节痛,上下无常,寒热,阳辅主之。
《针灸大成》:主腰溶溶如坐水中,膝下浮肿,筋挛。百节酸痛,实无所知。诸节尽痛,痛无常处。腋下肿痿,喉痹,马刀挟瘿,膝胎酸,风痹不仁,厥逆,口苦太息,心胁痛,面尘,头角颔痛,目锐毗痛,缺盆中肿痛,汗出振寒,疟,胸中、胁、肋、髀、膝外至绝骨外踝前痛,善洁面青。
《医宗金鉴》:主洽膝胻酸疼,腰间寒冷,肤肿筋挛,百节酸疼,痿痹,偏风不遂等证。

现代研究】
(1)治疗偏头痛:主穴取下风池(位于风池与完骨两穴之中点直下约1横指处,按之有条索状压痛或敏感处)、阳辅。肝火偏盛者,配太冲、丘墟;痰多者,取中脘、丰隆;久痛人络、脉络瘀阻者,配三阴交、膈俞。患者取健侧卧位,用40mm的毫针刺下风池,向鼻尖方向刺入,进针0.8-
1.2寸,得气后平补平泻,并使针感扩散到同侧疼痛部位或放射到前额。直刺阳辅穴1-1.2寸,得
气后采用呼吸泻法,使针感循经向上传导。各配穴按常规刺法,均于得气后行捻转泻法,留针
30min,每隔10min行针一次。每日治疗1次,6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共治疗
64例,基本痊愈39例,好转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6%。
(2)治疗急性腰扭伤:针刺双下肢阳辅1~1.5寸,给予强刺激,留针5~10min,同时嘱患者手扶桌椅等放松腰部做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运动,活动幅度由小到大,以伤侧为主。拔针后继续活动腰部5~10min,口服少量的跌打损伤药及外贴跌打膏,第2日仍有腰痛者按上法再针刺1次。共
治24例,总有效率为83.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