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乡偶书|求学之路

 昵称32901809 2020-10-14
回乡偶书|求学之路

龚莉/文

外面飘着毛毛雨,早上起来和妈去隔壁村早市买菜。路上遇到乡党,不停地打招呼,很多人我都不熟悉。

他们挺直接,当面就问我妈这是老二还是老三。“老三”,我面不改色给出答案,再不像几十年前那样为此类问题不适。

离开故乡三十多年了。不,家乡一直在,我却似乎是它的过客。以前,和爸妈一样年纪的的人不认识我,现在,我还是和他们不熟,而且,很多同龄人都要成陌生人了。

关于我是老二还是老三的问题,总有人问,年少时常常困惑着我。那些乡党见面就想起这个问题,算是打招呼的惯用语,给了他们答案,下次见了还会问,完全不需要当真。

不知道二姐回家了,有没有人拿这个问题问她。估计没有,因为二姐上学然后上班。去了外地上班,很少回家了,再回来常常是春节时候,老二、老三一起出门,人家说的就是“都回来了……”这种话。

不喜欢他们把我和二姐搞混。自认为比二姐高比二姐白,我俩差别多大呀,那些人哪只眼睛看我俩像?有时候又喜欢人以为我是二姐,因为她比我学习好比我性子慢……把我纠结的。

回乡偶书|求学之路

隔壁邻居分不清我俩,因为我们在老家的时间确实不多,上学以前散养,在村里跑。上完小学上中学,上了中学上大学,那时候还有个寒暑假。上班后,故乡只是春节时候才偶尔停留。

上班很久了,回家在路上遇到邻居,还常常这样招呼我:“学校放假了?”有些懵。学校?我不当老师呀,反应过来他们以为我还在上学。实在是我们家孩子上学的时间太长,一直在上学似的。回家的时候也是从学校回来的那一阵,怪不得人误会。

这个早上,淡定地回答了关于老二老三的问题,闲闲地打招呼:“买菜走?”

“还顾不上。孙子补课,没带伞,班车在那儿等着呢……”大姐一边说话一边连跑带走的往前去。

听妈说,现在村里人对孩子上学很上心。小小的娃,都要周末时候送去补课。补课点服务很到位,直接班车接送。这些小娃是去肖坡补课的。

印象里肖坡挺远的,远到是我从来没有去过的地名。顺着川道,往上走,去的最远距离是史家寨,那个村有过一个中学,我上过学。史家寨邻着的村子应该就是肖坡。

我那时候没有去过,一是肖坡和我家在史家寨相反的方向,二一个没有去肖坡的事由。文化课学习已经够疲惫的,去任何地方都靠走路,真没有去别的地儿看景致的念头。

三十多年过去了,肖坡这个老家附近的村庄,我依旧没去过。似乎可能目前去肖坡还是得走路,更加觉得它的遥不可及。

现在,这么点大的小娃,都去肖坡上课。也不知道要羡慕他们见多识广,还是为家长重视教育的理念大开眼界?

这些孩子,才是上小学的时段,补课也这么忙碌?全民补课忙真是星星之火,从城市蔓延到农村,一点没有拉下。

说到补课,邻居家就是个补课点。回家的时候遇到寒暑假,能听到孩子们念英语的声音,在门口看到补课的孩子出来进去的身影。

邻居那个和我同龄的小媳妇是某个私人幼儿园老师,她在假期有了一个创造利润的营生。每个学生收的学费不贵,在乡村人可接受的范围。家长想得通,不去上课到处乱跑,去听一听多少能学到些知识不是?

“知识改变命运”什么时候都正确,“知识”包涵的内容有些多,小娃不懂,家长能搞明白也很厉害。

“活到老,学到老”,真应该用心过每一天,不偷懒,不苟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