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管硬化,就是气虚!

 图书 馆员 2020-10-14

血管硬化,就是气虚!分享一张方子,补气软血管,引人深思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病因病机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想跟你聊聊,关于动脉硬化的事儿。

咱老百姓都知道,人上了岁数啊,血管就不行了,开始硬化了,淤堵了,于是各种各样的病就来了。

这话说得没错。

所以呢,很多朋友就张罗着软化血管。

放眼保健品市场,号称可以软化血管的东西,琳琅满目。

不过,作为一个中医人,我想本着业界良心,提醒您一件事儿。

这就是,血管柔软还是硬化,有些时候,你得看气足不足。

如果你这个人气虚,血管久而久之就好不了。

怎么理解呢?来,我给你说个故事。

话说啊,有这么一个男的,年66岁,姓张。最近这四年来,总是头晕目眩。最近这两天,加重了。

重到啥程度啊?不敢转脑袋。脑袋一转,天旋地转。同时,还恶心、手指发麻、出汗、心慌、面色苍白。

这是咋回事儿?到医院检查,确诊为脑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减弱。说白了,就是脑血管硬了,血液运行得不好。

这个人打算投中医治疗。刻诊,见舌边尖有小瘀点,舌淡,苔白腻,脉象弦涩。

这时候,医师给开了一张配伍。方见——

赤芍12克,川芎12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当归15克,丹参20克,天麻20克,牛膝10克,黄芪20克,柴胡10克,大枣10克,石菖蒲10克。

一共是开了5剂。

结果,5剂下去以后,诸证大减,感觉到眩晕减轻,身体乏力感缓解。手麻、出汗、心慌之感更是几乎消失。

这是我们过去在学习中医内科学的时候,老师带我们分析过的一张案例。我们老师当时说得清楚,这是用益气活血法,治疗脑动脉硬化。关键,就在益气上头。

怎么理解呢?我给你简单分析一下。

首先,这个人舌边尖有小瘀点,脉象弦涩,这显然是有淤血。对不对?

所谓脑动脉硬化,它的形成,中医看就是和淤血有关系。淤血损伤血管、脉道,日久当然会失去弹性了。这就好比一根塑料软水管,年头久了,里头布满一层淤泥,它还能有弹性了吗?

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个淤血,怎么形成的?

你看,此人偶尔出汗、心慌、舌淡、苔白腻,这是不是气虚的写照啊?气虚,不能运化水湿,所以苔腻啊。

那么,这个气虚,和血瘀之间,有没有关系?

答案是有关系。我们的血液里头,肯定有脏东西。平时,气足,我们的血液奔涌向前,有脏东西也被冲走了。如果气不足了,血液了的脏东西堆积下来,日久不就成了淤血了?这就好比一条水沟。水沟里的淤泥哪来的?不就是水流越来越小,动力越来越弱,最终不断淤积而成的吗?

所以说,气为血之帅。气不足,血液流动失常,就容易产生淤血。这就是所谓气虚血瘀。

因此啊,这个人的所谓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其实就和气虚有关系。我这么说,你明白了吧?

这个时候怎么应对?答案是益气化瘀。所以你看,上文所述配伍里头,有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当归、丹参这样的活血化瘀之品。这是针对血瘀而设的。接着,你会看到黄芪重用20克,配上柴胡。黄芪就是补气的,柴胡则疏肝解郁,促进气的流通。两者配合,补气调气,针对气虚而设。在这个基础上,用大枣补血,用石菖蒲开窍。这就是全方的意图。

我把这个配伍和经验写出来,供大家借鉴和参考。感兴趣的朋友,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关键是,我希望大家能明白,气虚和血管硬化之间的关系。我经常看到,有很多老年人,相互之间交流经验,看如何改善血管状态,防止硬化。他们说,我在一边听,发现人家根本没说到点子上。因为他们气虚啊,补气才能养血活血呀。水管子要想冲洗干净,你不得加大水压吗?这是一个道理。因此,我们要审视自己,是否有气虚的问题在。如果有,就得在补气的基础上,活血化瘀。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

脾不老,心脏就不老!国医大师周仲瑛的方子,补脾阳,治早搏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藏象生理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给你聊聊早搏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率失常,在现实生活中发病率很高。

我想说的是,要想改善这个问题,我们要养护好脾胃。

没错,治心,先治脾。要想让心脏跳得稳,跳得久,我们必须看护好脾胃。

来看一张医案吧。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国首批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周仲瑛大师。

一次,周师接待一个患者,年纪不大,也就60岁。

什么毛病呢?就是心慌。西医诊断,为频发室性早搏、频发房性早搏。患者心中常有悬虚之感。她用过一些西药,无效。

不过,周师在问诊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这就是,患者平素怕冷畏寒,大便有的时候比较稀薄。而且,每次排便稀薄之后,心慌心悸之感似乎都会显著增加。

了解到这些,周师便仔细查看舌脉,发现苔薄而腻,舌质暗,面色欠华。

看到这里,周师心中有数了。他写了一张配伍。咱们一起来看——

炙桂枝10克,制附子5克,党参12克,焦白术10克,炙甘草6克,炮姜3克,葛根12克,丹参12克,熟酸枣仁30克,黄连3克,砂仁(后下)3克,石菖蒲10克。

结果,患者药用7剂以后,心脏早搏仅仅发生一次。大便转实。周师在上方中又加入龙骨牡蛎(先煎)各20克。最终,患者诸证悉平。

读者朋友,你从我的描述里头,能发现什么问题呢?

没错,这就是从健脾温阳的角度来治疗心脏病。

你看,这个女患者,年纪虽然不算大,但是便溏、畏寒、面色无华、舌黯苔腻。这说明什么?说明脾胃虚寒,气血不丰啊。你记住,我们的脾,作为后天之本,生化出来的气血,是源源不断供给到心脏的。用中医专业术语讲,就是水谷精微,通过脾的升清功能,被送到心那里,再通过心的赤化功能,化为心血,濡养心脏。也就说,你脾虚,水谷精微无法上升,心脏就气血不足。

正是因为该患脾虚,升清不足,所以她的心脏总是乱跳,心律不齐,而且有悬虚之感。为啥悬着啊?因为下面的脾土不牢靠啊。也正因如此,她每一次便溏之后,心脏就不好受。因为便溏则脾气更虚,心脏失养就愈发严重啊。

这个时候怎么办?关键是温脾健脾啊。怎么做?周师的配伍值得借鉴。

这里头桂枝、附子、炮姜温补脾阳。党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葛根,升脾胃清阳之气入心。这是治疗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用丹参、酸枣仁来养心血,用石菖蒲来开心窍。砂仁行气解郁,防滋补中焦之品产生壅滞之嫌。黄连这个药,少用3克,目的是取它稳定心率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连中的小檗碱可以抗心律失常。

所以说,这是一张典型的补脾治心病的配伍。不知道我说明白了没有。

我为什么谈这个话题呢?因为人到一定年龄,出现心律不齐的现象,是多见的,甚至可以说是正常的。这里头,脾功能的日渐衰退,是重要诱因。原因如前所说,脾的升清功能,是心脏气血充盛的重要保证。脾功能的下降,必然影响到心功能。所以说,我们要养好脾胃,延缓脾的衰老。脾不老,心脏就不老!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文中配伍,我希望非专业读者,能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用药,必须要有好的辨证。这是根本问题。

全文完。

大方子!补气又补血,逆转中年气虚、血虚,请认真学习

本文理论依据:《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病因病机学》

老规矩,从我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段往事说起。

那是我跟师学习快要结束的时候。那阵子,我老师遇见一些相对简单的患者,就让我来操刀辩证。我老师鼓励我,尽管放手去做,他在背后替我看着呢。

有一回,来了一个30多岁的女子。什么毛病呢?白天嗜睡,浑身乏力,没有精神去完成工作,走起路来还容易眩晕,血压偏低。

怎么造成的呢?就是生孩子。生孩子之前,人还算不错。生产以后,身体一直不好,她又急着上班赚钱,于是劳顿日重一日,发展成这个样子。

我细细查看,发现脉象细弱,舌体淡胖,苔薄。我与之交谈,发现她每次只回答两到四个字,仿佛多说一句话,就会累。

我知道这些,回头看看老师。老师看我的目光里,投来赞许、鼓励之色。

于是,我放胆写了一个配伍:人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各9克,炙甘草5,砂仁6克,神曲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

等患者走以后,我老师看着我说,行了,这个你看准了。

后来,这个人药用快两个月,气色大变,身体有力,精力改善,白天嗜睡现象消失,可以恢复工作。血压恢复到正常范围的低值。

其实,我这里用的套路很简单,就是补气补血的配伍——八珍汤。

经常看我文章的人应该能清楚,四加四等于八。所谓八珍,就是四物汤加上四君子,两个方子合在一起,配上点生姜大枣,再加上砂仁、神曲来促消化和胃。其中,四物汤(川芎、熟地、白芍、当归)负责补血,四君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负责补气。这是《正体类要》里头记载的。在中医补气补血的配伍当中,它算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自古备受重视,说它是国宝级,毫不为过。

它针对的是兼具气虚、血虚两种症候的人。气虚,就是心悸气短、周身乏力、食欲下降、四肢倦怠、不爱说话。血虚,就是面色不好,头晕目眩,心慌舌淡。两类症状同时在一个人身上出现了,这就是气血两虚。脉象往往细弱,而且舌淡。

这样的人,往往有低血压,白天可能没精神,但是睡又睡不踏实。出现此类症候的原因,一般多考虑生子、久病、手术之后,或者随着年龄增长而年高体衰。还有的人是先天资质不好,生下来就气血不足。据我的观察,慢性疲劳综合征、慢性胃炎、低血压、病后调养不周、神经衰弱、贫血、习惯性流产、更年期综合征、冠心病等患者,容易具备这样的状态。

当然,有些人脾胃特别不好,容易便溏、腹胀,那不能直接用。得用点砂仁什么的来行气、助消化。

我把这个讲出来,希望大家能认真体会。有需要的朋友,不妨借鉴。请你相信,在我们伟大祖国传统医学的宝库里,有很多传统的经验,依然有强大的现实意义。就看我们能不能挖掘,是否善于学习。为了让大家更多地体会、掌握、学习,文君然将一如既往,笔耕不辍。

中药四大“名补”,你“补对”了吗?俗话说:“人参杀人无罪,大黄救人无功!”,可见中国人历来都是喜欢补药,而不喜欢攻伐的。在中医里确实流传了很多著名的补方,气血阴阳无所不至。
一、十全大补汤

十全大补汤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又名十全饮,十补汤。用人参、肉桂(去粗皮)、川芎、地黄(洗、酒蒸、焙)、茯苓(焙)、白术(焙)、甘草(炙)、黄蓍(去芦)、川芎、当归(洗.去芦)、白芍药,各等分,煎煮时加生姜3片,加大枣2枚。能温补气血。

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力,一切病后气不如旧,忧愁思虑伤动血气,喘嗽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并皆治之。

现代研究此方能明显增强免疫力,促进特殊性抗体形成,具有抗癌活性。

二、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也出自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人参(去芦)、甘草(炙)、茯苓(去皮)、白术,各等分煎煮。有甘温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大宜服之。

方中人参大补元气,加上白术、茯苓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现代药物研究也表明四君子汤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尤其是有促进网织红细胞的生成,并快速转换为红细胞的作用。

三、四物汤

四物汤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和《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均有记载,本文是根据后者的记载,又名地髓汤、大川芎汤。用白芍药 、川当归 (酒浸炒)、熟地黄(酒洒蒸)、 川芎各等分煎煮,有补血调血的作用。

治冲任虚损,月经不调,脐腹亏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时发疼痛;妊娠将理失宜,胎动不安,腹痛血下;及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跌打损伤,腹内积有瘀血。“女子以血为养,以肝为先天”,可见四物汤和女子疾病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是治疗女子各疾病的良方。

现代研究也表明四物汤有促进急性贫血的细胞再生作用,促进网织红细胞的成熟。

四、人参养荣汤

人生养荣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又名养荣汤、养营汤。以白芍药三两,当归、陈皮、黄蓍、桂心(去粗皮)、人参、白术(煨)、甘草(炙),各一两;熟地黄(制)、五味子、茯苓,各七钱半;远志(炒.去心)半两煎煮成汤。有补气养血、养心安神的作用。

注意!宋代的一两约为现代的40g。

治积劳虚损,四肢沉滞,骨肉酸疼,吸吸少气,行动喘啜,小腹拘急,腰背强痛,心虚惊悸,咽干唇燥,饮食无味,阴阳衰弱,悲忧惨戚,多卧少起。又治肺与大肠俱虚,咳嗽下痢,喘乏少气,呕吐痰涎。便精遗泄,加龙骨一两,咳嗽,加阿胶甚妙。

此方有黄芪、桂心等燥热之品,阴虚燥热者慎用,《红楼梦》中的林妹妹,林黛玉就错服此药。

以上四方均为温补之剂,若有外邪入侵,或余邪未尽、体质燥热等均要慎用,补药虽好,却不能乱用,一定要摆脱“人参杀人无罪,大黄救人无功”的观念,正确合理的用药,要对症下药。

点个在看,一起为健康点赞

脾虚的元凶是3种习惯,芡实搭配莲子每天吃一碗,健脾除湿气

脾虚这个名词在中医上比较常见。但生活中应该很多人都不知道脾虚的症状表现有哪些。脾虚就是脾气虚弱的意思,对身体会产生一定的危害。脾虚不仅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还会对身体内的器官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也会越来越明显。所为了更好地预防脾虚的发生,大家一定要知道脾虚是怎么一回事。< p="">

哪些习惯会导致脾虚?

1、饮食不规律无节制

饮食习惯不合理很容易导致食物在身体内难以消化,长期积累下去就会形成胃胀、胃疼、胃酸分泌过多的不良情况。除此之外,如果食物在肠胃中停留很久,就会给幽门螺杆菌提供生存条件。所以日常生活中清淡饮食比较好,且要保证营养均衡。

2、吃太多油腻高糖的食物

健康的饮食要以清淡为主,现在很多人都克制不住自己暴饮暴食的念头,经常吃一些油炸、咸味重、糖分高的食物。这些食物不仅容易引起身体发胖,还会使脾胃负担过重,导致脾虚的出现。此外,生冷、高油、高脂的食物也要少吃,它们对脾胃的伤害也是很大的。

3、情绪起伏大

身体的健康与情绪是密不可分的。倘若一个人长期处于愤怒、焦虑等不良情绪下,其的肝脏和脾胃也会受到不好的影响。因此日常生活中除了要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外,也要保持愉悦平和的心态。

哪些情况可能是脾虚的表现

1、舌苔变厚

舌苔可以反映身体内的情况。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舌苔判断身体是否出现了异常。若是发现自己的舌苔比往常更厚,且颜色发白的话,很多情况下都是由于脾虚导致的。与此同时,早起时往往还会伴有口臭、口苦等症状。当身体出现上述症状后,就应该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和调理。

2、大便不成形

除了舌苔之外,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粪便的颜色和形状给身体做一个健康判断。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大便一般都是黄褐色的,形状与香蕉比较类似。如果身体出现脾虚的情况,大便一般会比较粘腻,难以成形。这可能是因为脾虚使得身体内水分代谢出现异常,导致便溏。

3、手脚冰凉

脾虚的患者体内血液循环一般不会很通畅。因为手和脚是离心脏最远的两个地方,如果身体内血液循环出现异常,到达手和脚部的血液量就会减少、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导致手脚冰凉、无力、容易疲劳等情况。

莲子搭配芡实,治愈脾虚祛除湿气

芡实,味甘、微涩、性平,具有补脾止泻、除湿、固精的作用,素有“水中人参”和“水中桂圆”的美誉,是传统的中药材和珍贵的天然补品。而在这里推荐大家食用芡实,主要是芡实能除湿,并能通过不断地调整脾胃功能,达到补益脾胃的作用。脾脏在滋养时,能很好地去除体内的湿气,更好的消除困倦。

会养生的人,在吃芡实时还会搭配莲子一起食用,你会说这怎么可能?莲子不是凉性的食物吗?凉性的莲子吃了之后,不是更容易加重湿气吗?

因为莲子虽然属于凉性的食材,但是,具有很好的补脾功效,甚至有些地方,还把莲子称作“脾果”,可见吃莲子对身体保健作用是极好的。

另外,通过吃莲子能补益心气,起到安神助眠治疗心虚的作用。当把芡实和莲子搭配起来一起食用,一个能除湿,一个能补脾,这样的功效,无疑是非常有益脾脏保健的,能把体内的湿气一扫而光。

饭后困的原因你知道吗?益神汤,专治饭后困

进食是人生乐趣之一。

口负责将食物源源不断纳入,味蕾识味,牙齿咀嚼,喉咙放行,过食道入脾胃。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人在食物的淡香辛香甜香各种香中,完成吃饭这一人生快事。

然后,脾胃作为食物的分流站,事情来了。

中医有个术语叫“升清降浊”,对于脾胃来说,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胃气将初步消化的食物向下推行,降浊。脾将饮食转化成气血等物质输布全身,升清,在升清的过程中同时推动胃气降浊。所以消化饮食就是脾胃协调升清降浊,推动气血津液运行的过程。

若是脾胃虚弱,转化食物时便没有力气照顾全局,以至升清降浊功能受到影响,气血该升不升,浊物该降不降,不仅让人感到肢倦乏力,还会有头脑混沌不清,嗜睡等情况发生。

尤其午饭后,正是一天中由阳入阴的转换时间,阴是收合,更易造成嗜睡状况。

很多人都有的午饭后发饭昏,想睡觉就是这样来的。

轻微的表现当然是随它去,睡个午觉便可。若是情况严重,总是被其困扰,

饭后昏沉懒动,嗜卧

迷迷瞪瞪疲倦严重,便与脾胃虚弱太过,消化食物实在吃力有较大关系。可用这个来自清代医家景日昣所著《嵩崖尊生》益神汤,升阳益气,健脾除湿,和胃消食,获得精神。

益神汤组成:

人参、青皮各1.5g,黄芪6g,神曲2.1g ,黄柏当归柴胡升麻各0.9g ,苍术炙草各3g

全方十味药,兵分两路,协同作战。

第一路:升阳益气

元气是人体健康之本,脾胃是元气生化之源,脾胃好则“土生万物”,各脏腑就可以得到滋养。

人参固五脏补元气。黄芪益气固表。内外气相护,让人体似得了一件安内攘外的金钟罩。

由于气血一体,故配补血圣药当归,助参、芪气行血行,补气养血。

升麻、柴胡升举清阳之气,让气机和顺调畅,元气内充,脾胃得到补益。

柴胡轻清升散,既和解表里,又能疏肝升阳,升提之力强。

升麻清热发表,升举脾胃阳气。凡阳气郁抑于中焦脾胃而不能宣发的,用升麻最好。

柴胡和升麻,均味辛而微寒,都能发散风热,都能升提。升麻能令清气从脾胃而上达,柴胡能令清气从肝胆而上达。由于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头痛身重嗜睡等。所以清气一升,则浊气随降,平衡脾胃气机。

同时,二味还可助人参黄芪入中焦而疗气虚,并助其发挥升举脾胃阳气的作用。

第二路,健脾除湿,和胃消食

神曲为面粉和其他药物混合后经发酵而成的加工品。专守脾胃经,甘辛温,是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的名药。

青皮疏肝破气、消积化滞。配神曲,可治食积不化。食积不化,就像胃里装了个石头,沉重感可想而知。而青皮因为破气力强,人参和黄芪这两位补气大咖,可平衡其破坏力,助其发挥优势。

苍术辛苦温,燥湿力强,通治内外湿邪,深受喜燥不喜湿的脾喜爱,湿气一除,脾便轻装上阵,运转良好如安装了马达。可治湿阻脾胃而见脘腹胀满、倦怠乏力等。

苍术配神曲,可使消食健脾功力更得到增强。

同时,苍术在“二妙丸”公司的搭挡黄柏,虽作战的主要场所在清利下焦湿热,但也不可忽视可去“肠胃中结热”。两者相配,燥湿之力也倍增。全方面为脾胃营造一个没有湿气的环境。避免湿气重着引起的肢体倦怠等。

黄柏与苍术清利下焦湿热后,可为胃气所降之浊腾地方,避免湿热在下焦堵车,引发其它问题。不瘀就是通,下焦通畅,升清降浊这个大循环也进行的顺畅。

另外,黄柏还有补肾生水的作用,可固摄下焦,如果没有黄柏,下焦出疵漏,与脾胃中焦形不成一个大循环,前面的工作便可能白忙活。

最后一味,灸草,也即灸甘草,起到调和药性以及健脾益气和中之效。

由此,十味精英组成的益神汤,提升精神,祛除压在脾胃上的积滞,湿气等重浊淤滞,令其升清降浊功能正常,达到避免饭后昏沉懒动,总是想睡觉的目的。

制法服法:水煎服。此为一次之量。

提醒提醒: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