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德就在身边

 学山工作室 2020-10-15

文|李学山

“公德”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提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公德就是对传统文化“忠”的继承和发扬,它包括对国家、对人民、对集体的忠诚,对劳动、对人民财物的爱护,对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维护。

公德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文明礼貌。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举止文明,相待以礼,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相待,不要相互猜疑,不嫉妒他人,不欺骗他人,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助人为乐。人与人之间应该团结有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在困难面前,要扶危济困,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在危险面前,要挺身而出,见义勇为,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爱护公物。要常怀礼义廉耻之心,对集体和他人财物,要不眼馋、不贪婪、不伸手;对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的现象,要挺身而出,坚决制止,保护国家及公共财产不受侵犯。

保护环境。要讲究公共卫生,保护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优美整洁,要养成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抽烟的良好习惯。

遵纪敬业。自觉做到爱国家、爱集体,不损害国家、人民和集体的利益,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立足本职,敬业爱岗,奉献社会。

明公德、守公德,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应该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岗位做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