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画坛二张——张复和张复

 hwzhuwei 2020-10-15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了一篇关于一零后使用率最高的名字排行的文章,最后被“子轩”这个组合夺魁,可见这些孩子的重名之多,你可以想象,在几十年后的某一天,你在街边偶遇一位环卫大爷,他和你重名,也叫“子轩”……

每个年代人们都有着自己喜爱的名字,如西汉时的《急就篇》中就列出了165个名字:广国、爱君、忠信、贤良、尧舜、禹汤、延年、汉强、灭胡、破虏等等。又如,在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建国”、“援朝”、“国庆”……这些名字代表的是当时最受追捧的主流价值观。

在古代,时常也有重名的情况发生。那时,人们为了解决称呼的问题,都会取字、取号。在明代画坛,就有两位叫“张复”的画家,由于年代久远和作品存世量的关系,历来画史对于他们的事迹记载和绘画作品多有混淆,今天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二位重名画家。

如果活到今天的话,这两位“张复”分别是616岁和473岁了,为了方便起见我们以年龄为标准将他们二位分别称为“大张复”和“小张复”。

明代画坛二张——张复和张复

张复阳 山水册 南京博物院藏

张复阳

大张复,字复阳,(约1403—1490),后以字行,号南山道人。画史多称之为张复阳。浙江平湖人,《平湖县志》中记载:张复阳名复,以字行,号南山,齐景乡人。业儒弃去,从朱艮庵学道,妻亦为尼。善诗工画,仿吴仲圭,苍郁淋漓。喜作云水游,止金陵朝天宫,与尹蓬头为侣。复担书住馀杭洞箫宫,凡二十年,丹就,还嘉禾南宫,有司建“一枝堂”、“栖元楼”以居之。弘治三年八十有八矣,竟尸解去。

由记载可知,张复阳初为儒生,后跟随朱艮庵学道,喜欢云游四方,曾住南京朝天宫,后来又在杭州洞箫宫住了二十年,直至丹药炼成之后,又回到秀水,地方官建造“一枝堂”、“栖元楼”作为他的居所。关于张复阳的籍贯问题除了《平湖县志》以外,明末学者顾复也在他的著作《平生壮观卷》中记载:“张复阳,号南山道人,浙人。”

明代画坛二张——张复和张复

张复阳 山水册 南京博物院藏

明人朱谋垔则在《画史会要》中署道士画家张复阳的籍贯为太仓,遍检明清诸《太仓州志》,只有一位与之同名的明代画家张复(字元春),并无张复阳其人,可见朱氏将此二位混淆了。不仅如此,他们的作品也有混淆的情况。

明代画坛二张——张复和张复

张复阳 垂纶图 南京市文物商店藏

大小张复皆善于绘画,且作品都以山水为主,但大张复(复阳)的传世品并不多见。《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只著录了两件,一为南京市文物商店藏《垂纶图》,一为南京博物院藏《山水》册页两开。而不知是由于编纂错误还是何故,故宫博物院的《三才理气图》和《山水册》则归到了张元春名下。

明代画坛二张——张复和张复

张复(元春) 山水 加州伯克利景元斋收藏

张元春

小张复,张元春(1546-1631以后),亦名复,元春为其字,号苓石、中条山人等。他是钱榖的学生,而钱榖是文徵明的弟子,因此张元春算是文派山水的第三代传人,时至今日张元春几乎已经寂寂无闻,但在当时的他确是画名甚高。

张复与王世贞、王世懋兄弟关系尤为密切。王世贞多次记载了张元春和他的关系,在一封信札中,他写道:

张元春者,吾小友也。从思伯(梁思伯)游岭南,毋论思伯雅士,元春画品在徵仲(文徵明)、叔宝雁行,书法亦精工。足下试目之,便一日千里矣。

张元春生前身后,赏识他的人不在少数,除了王氏兄弟外,明人邹迪光在《题张元春为人作米家云山》一诗中也给予了他极高评价,认为他能与米芾、米友仁父子并驾齐驱,照耀千古。晚明书画大家王铎对张元春也有极高评价,称他的画好比书籍中的六经,足以雄视海内纤弱群伦。王铎的友人宋权藏有一幅张元春的山水,王铎赞其“峭险隐固,而气动体妍,润色莹然”,认为即使是唐宋绘画中也很少这么好的作品。后来王铎将这幅画借来挂在家中,“寝卧其下,忘其饮食”,专门为此画作七古长诗《春山歌》, 将张元春推为可与吴镇抗衡的大家。

明代画坛二张——张复和张复

张复(元春) 山水 加州伯克利景元斋收藏

张元春的山水画主要是运元人笔法,规模五代、宋画。宋画之气势磅礴,元人用笔的旨趣,在他的作品都有所体现。此幅1596年的《山水图》为其颇具文派风格的代表作,整幅为竖条构图,画面下方二人栖坐溪边的三株古松下,山间深涧左右逢源,渐行渐远,幽谷中云气缭绕,给画面注入了一股清凉之气。

张复阳与张元春,同名张复而籍贯不同、字号不同,绘画风格也是大为不同,只因共同生活在明朝年代久远而常常被后人混淆,希望此文能为读者益知解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