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工大顶刊《AFM》综述:钠金属负极上的SEI膜!

 材料科学网 2020-10-15
由于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的发电间歇性,所以必须借助于先进的能源存储系统将电能储存。Li离子电池占据了全球二次电池市场份额的63%,导致Li的价格从2015年开始飙升。Na金属负极由于具有较高比容量(1166 mAh/g)、低氧化还原电势(−2.71 V对标准氢电极)以及资源丰富性而受到广泛关注!但不稳定的固态电解质膜(SEI)的形成,不受控制的Na枝晶生长,以及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急剧变化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其发展。

SEI膜可以在Na负极自发生成,其会因为无法承受Na沉积过程中严重的体积膨胀而破裂,破裂处成为促进Na枝晶形成的活性位点,从而严重降低Na金属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因此,在循环过程中稳定Na/电解质界面是Na金属电池发展的关键。来自哈工大化工与化学学院的王殿龙教授团队综述了不稳定SEI膜形成的基本原理、表征手段以及稳定化方法,最后对Na金属负极上的SEI膜发展作了展望。相关论文以题为“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s on Sodium Metal Anodes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 Materials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doi/abs/10.1002/adfm.202004891

本文从引言入手,阐述了可充电Na金属电池的发展前景,以及金属Na负极所面临的的严峻挑战。随后,系统分析不稳定的SEI膜的形成和相伴随的枝晶生长。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先进表征技术,并对金属钠负极保护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和讨论。最后,对SEI在Na金属负极上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总体结构如图1 所示。

图1. 本综述所涵盖的各方面图

2. 负极材料上SEI膜发展时间轴。(a)SEI概念的首次发表;(b) SEI的mosaic结构 ((c)石墨SEI的新形貌;(d)石墨/电解液交界处的Li离子迁移过程;(e)SEI的双层结构;(f) SEI的3D结构;(g)混合传导界面;(h)扩展的SEI层;(i)Li负极上的SEI层;(j) SEI层中LiF的新位置。

3.(a)钠金属上钠沉积和剥落示意图;(b)不同形貌的枝晶;(c) 锂、钠枝晶在准零电化学场作用下的力学稳定性;(d) 在沉积/剥落循环中Na演变的原位光学观察。
 

4. 用于Na沉积和SEI研究的先进表征技术。(a) Na表面原位光学观测用自制电池箱示意图;(b)原位SEM示意图;(c)Na沉积过程的原位扫描电镜观测;(d)原位TEM示意图;(e)原位AFM示意图;(f)原位23Na核磁共振谱;(g)Na金属表面包覆NaBr的冷冻扫描电镜图;(h) Na金属负极上SEI层的冷冻TEM图和衍射花斑。
 

5. 通过电化学方法和物理策略构筑稳定人工SEI层。(a) 原理图显示了稳定的氧化铝包覆及其在Na沉积过程中的作用;b) Na金属和Na@Al2O3的照片。c)使用NaAl2O3包覆的Na电极的Na/Na对称电池的循环性能;(d) 活性Na/硫化物SSEs界面和稳定的Na@alucone/硫化物SSEs界面示意图;(e) 通过ToF-SIMS深度扫描Na@mld150C负极的3D模型图;(f) NaNa@mld150C负极循环后的SEM图;(g) 在金属钠上制备石墨烯薄膜的工艺流程及其在钠沉积过程中的作用;(h) 在钠金属上形成聚合IL膜的示意图。(i) 恒电位剥落和恒电流沉积示意图;(j) Cu基板上的PNF层和沉积Na层的断面SEM图。  

6. (a) β″-Al2O3的晶体结构;(b)Na-β″-Al2O3上连续Na沉积的原位XPS结果;(c) Sn层对基体上熔融Na的润湿行为的影响,EDS表明是由Na/Sn反应引起的Na-Sn合金的形成;(d) NASICON上用CVD法生长石墨烯的示意图;(e) NZSP/NaxTiO2/Na界面示意图;(f) 通过MD模拟比较了四方Na3PS4中空位引入前后Na的分布;(g) 通过表面水化Na3SbS4固态电解质,改善Na-电解质界面稳定性示意图;(h) 孤立硼烷阴离子的表面静电势图;(i) Na2(B12H12)0.5(B10H10)0.5的结构示意图及Na|Na2(B12H12)0.5(B10H10)0.5|Na对称电池在60 ℃下的循环性能。

总的来说,本文讨论了不稳定的SEI膜问题,提出了表征SEI膜和枝晶的先进技术,并全面总结了界面科学研究进展。首先,可通过电解液组分和浓度调控来稳定SEI膜;其次,多种方法设计人工SEI膜也是一种有效方法;最后,固态电解质可以防止不稳定的SEI膜的形成,阻止Na枝晶的形成和生长,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因此,被认为是替代可燃液体电解质的Na金属电池的最终解决方案!

但仍有以下关键问题亟需解决i) SEI潜在的复杂形成机制、成分、结构、Na离子扩散途径和动态演变行为尚未被充分研究;ii) SEI中不同化学成分对枝晶生长的影响尚未被研究。iii)人工SEI膜的厚度、密度和钠离子电导率不能简单控制;iv) 固态电解质与电极间亲密接触和化学相容性的问题;v)由于Na的反应活性,难以对工作电池中SEI变化进行实时、动态和准确的检测表征;vi) 从商业发展的角度来看,SEI的稳定性需要在更严格的条件下进行剖析。(文:笃行天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