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稼雨 | 绪论:华夏文化的永久魅力

 雅雨书屋 2020-10-15

早在八十年代,季羡林先生就曾预言,二十一世纪必将是中国的世纪。尽管新世纪刚刚走过短短几年,但华夏文化的魅力已经充分显示出其蓬勃和旺盛的生机。从外部看,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外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从内部看,国学热的兴起本身,已经足以说明中国文化传承过程中自我调节,薪火相传机制的有效性。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当人们惊叹于华夏民族在四个世界文明古国中能够一支独秀,延续至今的时候,也就不能不认真思考并寻找她的长寿秘诀之所在。这些长寿秘诀也正是华夏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脊梁之所在。

思想和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从“百家争鸣”那个时刻开始,中国人的所有行为方式和思维走向,似乎都没有跳出诸子百家的分析和预见。从思想的层面来看,儒家的入世精神和仁爱思想使中国思想文化不仅注重对于社会的功用责任,而且还特别注重个体的精神调节。于是,个体精神健全的士人在有了用武之地后,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就得到双重的实现。不仅如此,如果一旦在竞争中失利,中国思想文化还为你准备了足以把自己置身世外桃源的道家出世和佛家空无思想。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没有(或者缺少)西方那种宗教的狂热和虔诚,也没有有些国家那样层出不穷的自杀现象。此外,中国思想文化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善于吸纳外来文化,使之为我所用。试想一个人如果既能自我调节,又能经常换血,其生命力怎能不旺盛长久?

在精神的领域中,文学艺术又是华夏民族文化最值得骄傲的灿烂百花园。如果说《诗经》、《楚辞》种植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棵文学巨树的话,那么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则是这棵大树上结出的丰硕果实。在这个百花园中,还有众多璀璨明珠,《兰亭序》写下了中国文人的闲情雅致,《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市井民众的百态生活。云岗石窟传达出六朝时期人们对于地域的恐怖,龙门石窟则显示出盛唐繁荣时期人们的安宁祥和。敦煌的飞天,把人们带入到繁花似锦的中古社会,杨柳青和桃花坞的年画又呈现出明清社会的种种图景。琴棋书画给人以情操的陶冶,唱念坐打又给人以视觉的享受……

从物质的层面来看,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中国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证。这里不仅有千姿百态的俊秀景色,巍峨建筑,令人心旷神怡,乐而忘返,兼之以佳肴美味、奇珍异宝,更是让人回味无穷,绕梁三日。五岳雄姿造就了华夏民族的坚韧和顽强,蜀绣苏绣则绣出了华夏民族的细腻和柔美。神州各地有难以计数的亭台楼阁,八大菜系有数不清的佳肴美味。兵马俑让世界叹为观止,三星堆为海内瞠目结舌……

在风俗层面,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为中华大家庭培育了摇曳多姿的民俗风情。当大顶子山的赫哲人告别隆冬,撒下渔网,企盼收获的时候,云南傣族人民正在以泼水节来祈祷新的一年。四合院内,说不完融融家常话。土楼竹楼,飘不尽袅袅炊烟。鼓盆殓葬,数不清丧葬礼数。花轿洞房,闹不完新郎新娘……

华夏文化源远流长,生机无限。她光辉灿烂,魅力无穷。如果我们为祖国的灿烂文化感到骄傲的话,那么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不仅要徜徉其中,陶醉其中,更需要为她增添光彩,发扬光大。那么了解她,熟悉她,传承她,也就成为我们当之无愧和义不容辞的责任了。

如果若干年后,由我们传承的华夏文化,又成为我们的后代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资本,那么我们就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

让华夏文化永远灿烂辉煌……

(本文为宁稼雨主编《华夏文化大观》前言,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