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文学作品赏读·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雅雨书屋 2020-10-15

南开大学宁稼雨的雅雨书屋:青灯摊书、传道授业、以文会友、闲情雅致。

陶渊明《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1,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2,心远地自偏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山气日夕佳5,飞鸟相与还6。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7。
(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本)




【注释】
1结庐,建造屋舍。    2尔,如此。   3这句意思是说,只要存心远离尘世,便会觉得居住的地方也远离尘世了。  偏,偏僻。    4南山,指庐山。    5日夕,黄昏时。    6相与还,结伴而归。    7忘言,心神领会,无须再用言语来表达。



【教学提示】
一、 本篇题解
陶渊明,我国古代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生活于东晋时期,早年曾入仕,后因厌恶官场污浊,辞官归隐于农村。他有很多描写农村日常生活的诗歌,表现了农村的美好风光和诗人闲适恬淡的心情,和他不愿同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饮酒》诗共二十首,不是一时所作。诗歌借饮酒抒写情怀,寄予很深的感慨。本篇列第五,抒发了作者归隐后悠闲恬淡的心情,又蕴藏着对某种超然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辞淡意远,潇洒飘逸,可称得上是田园诗中的上品。
二、 平淡而醇厚的韵味
诗的前四句一开始就明言道出诗人的生活志向和人生态度,结庐于人世间就免不了车马喧嚣的纷扰,诗人何以能身居人境而尘杂不染呢?“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很自然地道出一个富有深刻哲理意蕴的回答:因为心境高远,即使深处嚣杂也犹如僻壤。原来诗人生活的环境并非真的没有车马的纷扰,而是因为诗人的心灵已经得到了超脱和净化,喧闹的环境也因此变得幽静偏僻。诗人告诉世人:人的行迹是无法脱离现实的,人的精神却可以超越现实而归于恬淡虚静。这四句诗,近乎乡俚口语,仿佛信手拈来,然亦实亦虚、一问一答,不假雕饰而浑然天成,淳朴真情扑面而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诗人优雅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绝妙写照,黄昏时分,诗人在东篱下满手把菊,自赏自得之际,偶一抬头,南山秀色飘然而入眼帘,真是传神入妙,情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诗人“悠然见南山”时的所见之景,它把充溢于诗人心间的宁静恬淡推向了高峰。此刻,诗人的主观心境已与客观景物丝丝入扣,浑然一体。最后,诗人用“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种充满哲理的诗句对他所歌颂的田园生活作了总结。
三、注意注释中黑体字词语



【思考与练习】
1.本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
2.简析本诗的语言特色。

(本篇选自宁稼雨主编《新编大学语文教程》,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