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姐夫”不寻常

 拓荒牛550 2020-10-16

直隶尚书房周末公益开讲最近搞得越来越亲民了,最近这期邀请到一位曾经驻藏15年的老战士,讲述他从阳光少年到白发长者的人生历程,到场听众朋友们谈起感受,不约而同地说出两个字——感动。

直隶尚书房周末公益开讲,邀请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老百姓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最能感动人,我们还会继续。

这个“姐夫”不寻常

昨天下午5点,我从直隶尚书房出来,听了当年驻藏15年的陈庆老人两个多小时的精彩讲述,脑海里冒出的就是标题上面的这七个字。又为什么叫“姐夫”呢?且听我细细讲来。

认识“姐夫”20多年,1995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化纤厂宣传部的时候就认识了他。当时的他在厂保卫科工作,临近退休。在厂工作近20年,在这个万名员工的大企业里的良好口碑尽人皆知,而且我还写了他的几篇通讯发表在报刊上。知道他在西藏当兵15年,知道他转业后老伴瘫痪,他精心照顾十几年,被评为保定市十佳丈夫,但是直到昨天机缘来到,才让我走进这位82岁老人的内心世界,和他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西藏海拔5300多米的高寒地区,驻守着全世界最高的雷达站。正是有了他们的守卫,才让敌人望而生畏,不敢入侵我们的领空。自然环境恶劣到无法想象,帐篷要搭在地面下,不然大风会刮跑。帐篷顶上下雪的时候一堆雪,不下雪的时候就是一层土。严重缺氧,人们呼吸困难,头疼欲裂。严重缺水,仅能保证饮用,外衣穿成了油光光的雨衣,几个月洗上一次,还有得用自己融化的雪水。内衣则是用几个人洗脸的水凑在一起洗。

大雪一封山就是几个月,探亲的人往往要走上几个月,直到到了成都买上火车票才敢打电报给家里。报刊杂志也攒成了一麻袋,新闻成了旧闻。每天紧张的训练之余,为了打发单调的生活,他们就转附近山头,无意中发现了两个敌人的电台,成功排除了隐患。每天吃的不是干菜就是罐头,有一次发现了鹿群,饱餐一顿鹿肉后有的同志流鼻血发烧,原来鹿肉是大补,一下子补得过量了。

15年的军旅生涯,让陈庆和家人团聚的时候屈指可数。三年一次的探亲,让大女儿三岁时见了他不认识,就对妈妈说:“有个当兵的来了。”说到这里他哭了。老伴独自带着三个孩子,同时从事教学工作,又有高血压、心脏病,实在无力支撑。于是他写出了转业申请。批准之后,他又用两年时候建起了一座边防雷达连,转业当天,因为团里命令他运送物资,连聚餐都没有参加,就离开了工作15年的西藏,从此也和当年的战友失去了联系。

直到40多年后,他无意中联系上了一名战友,才知道当年的战友有个微信群,大家经常在群里提起当年夜里经常起来为他们盖被子、替他们站岗的老连长,不知道他怎么样了。联系上之后,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老人,好多都说一定要来看看他。

当年的老连长,今天已经是头顶白霜的82岁老人。他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就像一棵不老的青松。

本以为转业后一家人可以团聚,享受天伦之乐,可是天意弄人,老伴第二年就因脑血管病半身不遂,当时三个孩子大的7岁,小的才3岁。化纤厂工作20年,他虽然家里有病人有三个孩子需要照顾,但是他总是申请多值夜班,利用轮休时候带老伴去医院,晚上做饭,洗全家的衣服,尽量不耽误工作。

他多次参与破案,调解纠纷几百起,没有一起矛盾被激化,连续多年被厂里评为先进工作者,被市公安局、司法局评为优秀民调员。老伴瘫痪15年后去世,他和老伴相伴相偎的身影已经成了化纤生活区的一道风景。

有的人要给他张罗一个,陪伴他的后半生,可是他觉得自己这辈子欠老伴的太多,于是一直没有再娶,而是和老伙计们一起踏上了周游全国的旅途。如今祖国的大好河山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这两年他还遇到了一个骑行的好伙伴,两个人骑到了唐山。

虽然他身体硬朗,但是孝顺的孩子还是有些担心,于是给他买了游泳卡,他这4年就天天去游泳健身,每天早晨第一个下水,以至于哪天来晚了大家都有些不适应。

这就是我的“姐夫”,一位看似平凡而又不同寻常的老人。之所以这么称呼,是因为陈庆老人的老伴和我生在同一个村,两家相隔不远,而我家辈份较大,于是陈庆老人就成了大我40岁的“姐夫”。

我以有这么一位伟大的“姐夫”而自豪。

有句话说,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八一节即将来临,向曾经和一直为祖国、人民的安全付出青春热血的国防官兵们致敬!

无论是曾经的军人还是现役的军人,你们永远都是最可爱的人!

转载文章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本刊立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