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导图应用】《白鹿洞书院揭示》读书笔记

 职业生涯规划师 2020-10-16

八百多年前的朱子,在白鹿洞书院立了一个教学大纲,从学生的角度,回答了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对我们的今天的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很有启发意义。

这个教学大纲,就是《白鹿洞书院揭示》,其中精要内容摘编出来,称为《白鹿洞教条》或《白鹿洞书院教规》。

2


这篇文章写于宋淳熙七年,差不多是1180年,距今830多年。

当时的朱熹,51岁,已经是一个声名赫赫的学者,初步完成了自己的学术体系。知南康军兼管内劝农事,是南康军(江西)的地方官。

他找到了当时已经废弃的白鹿洞书院,殚精竭虑,不遗余力,恢复白鹿洞书院。

不但亲自兼任洞主,亲自讲学,还邀请其他名师讲学(如陆九渊,虽然两人学术见解差别巨大),充实图书,还请皇帝勅额,赐御书。

他还置办学田,供养贫穷学子(这跟我们现在的助学工作如出一辙),并亲自订立学规,即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教规》。

《教规》一出,迅速成为全国性的学校和书院的教规,朱熹的弟子和很多学者,也都模仿《教规》,制定各自的学规。

《白鹿洞书院教规》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对教育目的、训练纲目、学习程序及修己治人道理,都一一作了明确的阐述和详细的规定,它不仅成为后续中国封建社会700年书院办学的模式,而且为世界教育界瞩目,成为国内外教育家研究教育制度的重要课题。

3

文章的主要内容,如图:


朱子开篇,就指出了学习内容,回答了学什么这个问题: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这就是传统文化中的五伦关系,也是朱子最重视的五个科目。

所谓的五伦,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五种人际关系,包括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这五种关系,就是五条道。

两个人在一起,就生出一条道来,比如父子之间有道,这个道就是父子有亲,也就是父慈子孝,按照这个道来实行,就是德。

君臣有义,指的是君敬臣忠。君臣,并非局限于封建社会的君臣,泛指上下级关系,比如在单位,老板是君,员工是臣;在班级,老师是君,学生是臣;在团队,负责人是君,其他人是臣。君臣之间,要有义。

夫妇有别,是五伦之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伦。有别,指的是夫妇两个人责任不一样,各有其职。传统文化认为,男主外女主内,男刚女柔,夫妇有别。

古代讲究女子的主要任务是相夫教子,而非经济来源,这并非是看不起女性,相反恰恰是对女性的尊重。古人认为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都是指的是母亲和母教的重要性,这么重要的事情,母亲要专心致志才能做好,专心致志,就不能再去外面挣钱了。

现代社会,女子能顶半边天,家庭经济压力太大,女的也要出来赚钱,比起古代来,生存更不容易了。

长幼有序,此处的长幼,就是年龄大小,序,就是天然的次序,要兄友弟恭。

朋友有信,就是朋友间要讲求信义。人无信则不立,信对人至关重要。

学生学什么?就学这五伦大道,离开五伦无大道。这是最根本的内容。

现在很多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发生在高校里的种种怪相(裸贷,室友关系不睦,沉迷网络游戏等等),都是因为还没有把五伦大道搞明白,就开始学很多其他的的内容,最终导致学生异化。

4

搞明白了学什么之后,就要思考第二个问题,怎么学?

朱子根据中庸的说法,提出了五条:

  • 1、博学之。

  • 2、审问之。

  • 3、慎思之。

  • 4、明辨之。

  • 5、笃行之。

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也就是搞明白为什么做这个关键问题,笃行之是要搞明白怎么做?

博学,不仅仅是学书本知识,生活里的一切东西,都需要学习。特别是洒扫应对,烧火煮饭等生活教育,各个层面都要学习。

现今的学生,这方面非常欠缺,基本不干活,何谈博学?

审问,不是随便问问,而是懂得该不该问,应该问谁,这才叫审问。

我们现在习惯用百度,可是百度随随便便就能够给你几十万个回答,你如何确定哪个才是正确答案?

有人说,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信息不对称,信息不足,而是如何筛选信息,如何判断信息的正确与否。

这里面,老师很关键,你要找到真正有知识有见解的老师,才能够提升学识。

慎思,谨慎地思考。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自己要认真思考,去琢磨,实在解决不了了,再去问老师。

明辨,用智慧来辨别,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判断能力,判断对错、是非、善恶等。明辨需要标准,根据什么标准?圣贤的教诲。因为普通人的知见,都有所偏,不足为标准。

学、问、思、辨,这四个,是让我们明白道理的,也就是搞明白了为什么,接下来就要笃行,要解决怎么做?

5



朱子在文章里,给了三个方面的建议,分别是修身之要、处事之要和接物之要。

修身之要,朱子讲了六点,分别是:

  • 1、言忠信。

  • 2、行笃敬。

  • 3、惩忿窒欲。

  • 4、迁善改过。

前两条出自论语,指出了言行方面要注意的事,语言方面,要忠信,行为方面,要笃敬。

后两条出自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指出了思想方面的注意事项。指的是要压抑自己的欲望和怒气,改正自己的错误而向善。

前3条,其实对应的是佛教的身口意,第4条,感觉是总的,和前三条并非并列关系。

修身最为关键,朱子认为可以从这四点入手。这是指个人的修为。

人毕竟是社会动物,还需要处事和接物,这两方面也很重要,于是朱子又分别提了几条纲要。

处事方面,他强调: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这两句,指出了办事原则,也就是我们办事情的时候,要以道义为原则,绝对不能够为私利,也不要图有功。

这根跟很多现代人的观点完全不一样,现代人讲的是无利不起早,讲的是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来。

现在网络上,很多人为了赚钱,什么道义都不顾了,别说道义,廉耻都不要了。

接物方面,他强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强调的是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立场考虑问题。我们想要对别人做什么事情说什么话之前,先思考下,别人如果对我们做这些事说这些话,我们是否愿意,如果不愿意,就不要做不要说。

我们对待小孩子,很多时候都是站在自己立场的。比如我们自己渴了,就想让孩子喝水;我们自己饿了,就想让孩子也吃东西;我们自己冷了,就想给孩子加衣服。其实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的。

比如上课,很多时候,我们举的古老的例子,学生压根不喜欢听;我们唱的歌曲,都是老掉牙的歌,学生一听就把耳朵闭上了。我们没有与时俱进,有时候反而责怪学生没有认真听。这就没有站在学生立场。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就是当我们遇到了失败的时候,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心态?首先要反省自己,找找自己的毛病。

在这里,朱子分别给了修身、处事、接物三方面的教导。

6

在文章的最后,朱子也讲了立教规的背景和目的,大意讲了四点:

  • 1、学习的目的,是讲明义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不是为钓声名取利禄。

  • 2、有志之士,不用等到别人把规矩设立起来,自己就应该熟读深思,有所持循。

  • 3、近世学堂虽有规则,但很不够,并未符合圣哲的意图。所以,本书院另立学规。

  • 4、把圣贤教人为学的纲要提出来,要大家共同研读,相互遵守,督促自己学习,而不是督促别人。

7


朱子的框架,其实包含着很严密的逻辑,我试着用逻辑层次解读一下:

身份层面,朱子没有明确陈述,但是字里行间,以及朱子自身的经历,还是可以看出,朱子是将学者的人生目标,定位在希圣希贤,希望成为圣贤之人上的。这是身份层面的追求,跟后来的王阳明如出一辙。

什么样的人是圣人?或者说,圣人会遵循哪些重要的信念和价值观?就是五伦大道!这也是本文的开宗明义,朱子提出了五教,这其实是价值观和信念层面的东西。传统文化人文,士人君子要父子有亲、君臣有义等等。

学、问、思、辨四者,其实是能力和策略层面的东西,要有博学能力、审问能力和思辨能力,策略上,要先博学、再审问、再思辨、再笃行。

行为层面,则是修身、处事和接物。不过这篇文章里面,更多都还是理念层面的,具体的做法,可以参考朱子的《童蒙须知》,分为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文字、杂细事宜等五条,流传更广泛的,可以看看《弟子规》的113条,那里面,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环境层面,在最后的背景和目的里有讲到,把这个教规,贴在门楣上,要求大家相互研究,认真钻研,好好实践。

学习这篇文章的收获:

  • 1、朱子很厉害,给出了这么好的一个学习提纲。

  • 2、心中有了一个传统文化学习的框架。

  • 3、修身、处事和接物方面,有了很重要的几个标准。这点对我而言,特别重要。

把朱子提出来的这些做好了,其实就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诚信、敬业、友善,也间接做到了其他的核心价值观。

把朱子的这些内容,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应该也是合适的。

END.


我是温大阿钱;
非专业传播思维导图;
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


(谢谢转发、点赞、留言、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