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12大养虾省市10月份动态汇总 | 中造虾养殖低迷,冬棚虾养殖仍有诱惑力

 水产前沿 2020-10-16
  • 文/ 水产前沿杂志 李钒

近两年冬棚虾价格稳定,在利润的驱动下,无论是传统的养殖产区,还是新兴的养殖产区,冬棚虾仍然值得大家放手一搏。


珠三角江门地区备战冬棚虾的池塘

“养虾不养冬棚虾,养了一年也白搭”,进入10月,这句流传于珠三角虾农中的顺口溜再一次在坊间响起,然而,今年的声音似乎没有往年那么响亮。

首先是老牌冬棚养殖区如珠三角,由于养殖成功率低,养殖户连年亏损,大部分人已无力支撑起冬棚梦,或转养或放弃,冬棚整体养殖面积呈下降趋势。相反的是,由于技术越加成熟和冬棚虾利润的想像空间巨大,冬虾养殖成为粤东、粤西、福建等地对虾养殖的重头戏;而在他们的带动下,最近几年江浙、上海和山东等地的冬虾养殖规模也在逐年增加,冬棚虾“南上北”的趋势愈加明显。

近两年冬棚虾价格稳定,在利润的驱动下,无论是传统的养殖产区,还是新兴的养殖产区,冬棚虾仍然值得大家放手一搏。

海南
受台风“莎莉嘉”影响,冬棚出虾或会推迟

今年海南无论是虾价还是成功率整体运行都较为稳定,因此第三造虾的投苗量相比往年起伏不大。为抢春节期间的高虾价,琼海、文昌等地已经有6-7成的养殖户投苗,与往年追求高密度高产出不同,今年高位池养殖户投苗密度控制在15万尾/亩左右,比往年降低30%-50%,投苗最晚将在10月底结束。

但受10月18日台风“莎莉嘉”的影响,海南东线以及西线不少池塘水漫,基建设施受损,养殖户担心台风过后的后遗症:红体偷死,发病的虾会延缓生长速度,不但产量下降,还会推迟上市时间。而有部分未投苗的养殖户则会修整池塘和基建,等水质稳定了再投苗,因此整个投苗高峰期预计会延迟到10月底。


海口铺前被台风刮烂的育苗车间

广东
珠三角冬棚虾略有萎缩

珠三角是广东冬棚虾养殖面积最大、最为集中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山、珠海、江门等地,但由于近几年养殖成功率持续走低,养殖户转养心态非常明显,转养品种主要有罗氏沼虾、台湾泥鳅、桂花鱼和鲮鱼仔。

又到了养虾的重头戏——冬棚虾阶段,笔者在走访中发现,曾经的冬棚虾热土少了几分激情,以江门睦州为例,短短3-4年时间内,台湾泥鳅已经成为主养品种。“台湾泥鳅不用搭棚过冬,价格稳定,养殖风险低,预计今年很多人会弃养棚虾转养冬鳅,比例会达到5-6成。”一位在睦州开药店的老板说,“这里部分地方对虾成功率非常低,大部分养殖户亏损,然而这两年靠养泥鳅又活过来了,可以说这个品种救活了很多人,我现在手里有一半客户是养殖台湾泥鳅的。”

广东另一个冬虾大户是粤西,其中以东海岛、遂溪、阳江较为集中,近几年这些区域的冬棚养殖效益较好,所以养殖户都倾向于将一年的重点放在冬棚虾上,甚至弃养中造虾,直接到9月放苗养冬棚。目前这批虾规格集中在120头左右,受前期高温影响,有部分池塘出现白便,红体偷死也有抬头的迹象。

茂名地区的冬虾养殖有其自身特点——不搭棚,一般选在9月底放苗,养至春节前虾价最好时出虾,以养殖大规格虾为主。养殖后期达到上市规格后主要是等虾价,所以养殖户会减少投料,以降低成本和减少塘底污染。


养殖台湾泥鳅的池塘

广西
冬棚虾养殖充满希望

10月上旬,笔者走了一趟北海、合浦、钦州等对虾主养区,所到之处,虾塘基本已停产,只剩下1成左右的养殖户在继续晚造虾的养殖,规格多数为100头左右,这批虾要等到最冷的时候才上市。而市场上的药店人员和饲料人员也大多闲暇下来,或忙于开会。“尽管今年早造虾很多养殖户都赚钱了,但中造虾惨淡,今年应收账款的压力还是比较大。”某饲料公司业务员说。

相反的,今年广西的冬棚虾养殖应该充满希望,一来广西近两年冬棚虾养殖成功率有了明显提高,总体成功率超过5成,给薄弱的广西冬棚虾养殖提供了成功样板;其次,广西今年的早造虾成功率非常高,为冬棚虾养殖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第三,搭棚基建、冬棚养殖技术、市场流通环节等都比以前成熟了很多。因此,有人预测今年广西的冬棚虾养殖仍会有增量。据悉,去年广西冬棚虾养殖面积比2014年增加2-3成,达到1300亩左右。目前,大部分养殖户正在修建冬棚,预计10月底会迎来放苗高峰。

另一方面,也有养殖户认为今年广西冷冬的机率会比较好大,所以他们并不会选择养殖冬棚虾,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来年的早造虾养殖上。


正在搭建冬棚的新塘


合浦地区已经停产的虾塘

福建
冬棚虾养殖热情不减

因受台风莫兰蒂的影响,福建养殖户很多在中秋前就出虾了,国庆过后,晚造虾也基本接近尾声,大规格虾存塘量不足2成,养殖户都在积极准备冬棚虾。近几年福建地区的冬棚虾价格看好,因此养殖热情依然不减。

福建的冬棚虾产区主要集中在长乐、福清、龙海、漳州和漳浦等地,其中高位池冬棚虾集中在漳州、霞浦和长乐福鼎,另外,宁德利用闲置育苗池养殖反季节虾也在悄然兴起。据大北农福建业务代表蔡文良介绍,由于天气原因,今年高位池放苗普遍比往年晚半个月,特别是土塘。但整个福建地区来说,温棚市场每个月都陆续有人投苗,无明显淡季旺季之分。目前闽南放苗量不到5成,大多等着盖棚后再放苗,只有少部分塘已经入棚。”

而龙海地区的土塘冬棚虾放苗一个月左右,情况较为稳定,排塘率比去年少;高位池养殖则由于前期高温及雨水影响,中秋后出现一小波排塘高峰,现在情况基本稳定。

江苏
土塘养殖略好于去年,小棚晚造虾发病有抬头趋势

据如东县南美白对虾协会发布的消息,进入10月,随着气温下降,江苏如东地区的土塘养殖已经接近尾声,至10月初为止,全县露天土池养殖对虾销售量占总产量的55%以上,至10月中下旬,存塘量已不足一成。今年露天池养殖模式受蓝藻和白便暴发的影响,养殖户前期起捕不到产量,每万尾苗收获5-20斤虾不等,这种状况约占全县露天池总面积的30%,后面存塘的虾产量出现回升,每万尾苗可收获成虾30-60斤。尽管亏损的人还是比较多,但总体来说,露天池养殖形势整体略好于去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养殖户说:“历来,如东外塘养殖放苗密度多为4万-5万尾/亩,一万苗出50斤是比较正常的,出100斤虾算是‘喜出望外’了,但绝收也很正常。主要原因还是池塘老化,多数池塘兼做螃蟹育苗和培育轮虫使用,间隔期才养虾,整个投苗种类、来源、管理等都远不及小棚,要落后一个层级。”

而小棚养殖方面,据大北农如东区业务代表刘庆坤介绍,今年上半年小棚养殖成功率能有7-8成,但进入晚造虾养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率在3-4成,排塘约占1成,主要问题还是弧菌感染,且发病突然,有些棚一天内偷死量能达6成以上。


今年如东小棚养殖户成功率普遍比去年高(大北农供图)

浙江
晚造温棚情况非常糟

10月下旬,浙江地区的外塘基本清塘完毕,现在只剩大棚虾存塘。据笔者了解,大棚养殖是浙江地区近两年兴起的设施化养殖模式,一年养两茬,第一茬在3月下旬放苗,有锅炉的会提早一个月放苗,5-7月分批陆续销售。第二茬在8月下旬放苗,在11月、12月和次年1月份销售。第二茬由于前期温度高,放苗时不盖棚,进入10月后再盖棚,此种模式主要集中在沿海如舟山、宁波、台州和温州地区,内陆的上虞、萧山、绍兴也发展得很快,但相对沿海地区设施会简单一些。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浙江的大棚养殖第二造情况非常差,大部分都排塘或没有资金再放苗,现在存塘的虾不足两成,主要问题还是白便偷死、红体、慢大等情况。“我们这批苗是8月中旬放的,下半年普遍不好养,我们还在坚持,但是加不上料,生长非常缓慢,目前这批虾大的只有70-80头,大部分在100-200头,像这种情况,估计下半年能保本就不错了。”一位宁波养殖户告诉笔者。


浙江地区的设施化温棚养殖模式

湖南、湖北
淡水养虾还处在学习和摸索阶段

两湖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主要分布于湖北的武汉东西湖、新洲、鄂州、仙桃、荆州等地,而湖南的常德、澧县、益阳则较为集中。两湖地区在对虾养殖方面较为相似,养殖水平也差不多,目前两地的对虾存塘量已经非常有限,预计不足一成,以70头的小规模虾为主。

今年两湖地区由于受暴雨天气影响,养殖成功率较低,而且成功率极不稳定,以放养密度为4-5万/亩的土池为例,多的1000多斤/亩,少的颗粒无收,总体来说两湖地区的对虾养殖还处在一个学习和摸索的阶段。

“今年的虾中特别挑剔,天气又不好,虾的规格较小,虾中只要大的,小点的虾都卖不出去了,预计今年要亏一点点钱。我有70亩土塘,明年肯定不会全养虾了,多种养殖品种结合风险会小很多。”湖北荆门的一位养殖户如此说到。

上海
养殖冬虾的人并不多

上海处在浙江与江苏之间,所以该地区的设施化养殖糅合了江苏和浙江的特点,既有江苏如东的小棚养殖模式,也有浙江沿海的大棚养殖模式,但总体来说,养殖冬虾的人并不多。就算保温条件较好的池塘,一般也会赶在11月份天冷之前出虾,目前规格集中在150头左右。近年,上海地区流行的棚中棚养殖模式,由于搭建成本低,投资不大,慢慢也开始得到养殖户的青睐。


小棚养殖外景(大北农供图)

山东
几家欢喜几家愁

山东的土塘精养区集中在博兴、昌邑、寒亭、莱州、东营、利津县、河口区、沾化等地,按照好的年份,平均亩产能达到600-1000斤,但这两年由于水源污染,加之虾病由南往北蔓延,成功率每况愈下,入秋后已基本清塘了,整体成功率不足3成。而无棣埕口、河口区、沾化、北海新区等地的汪子粗养模式则较为稳定,平均亩产在50-100斤。

山东地区另一个养殖特色是大棚工厂化养殖模式,现已成为国内对虾养殖的主要模式之一,小水泥池、高密度、大量换水是此种模式的主要特点。入秋后,由于外塘存虾已不多,工厂化养殖逐渐成为主角,但却呈现两边倒的局面。据了解,一些老牌养殖区如莱州的成功率较高,一般能达到5成,目前总体规格为150头左右。而一些新兴产区如青岛周边的成功率则较低,“据我了解,我们这里今年连续排了3次池的比比皆是,养到20天就出问题,我周围40多家就一家成功。”青岛一名养殖户说,“这里很多是海参大棚改造的,去年有几家试养都赚钱了,今年春天大家都疯了,我们村一共才300户,大棚就得有200个。工厂化养虾的成本太高了,电费就高得离谱,实在没办法我也得考虑转型了。”


山东地区的工厂化养殖池

河北、辽宁
工厂化养殖尚在初级阶段

目前,河北及辽宁的外塘已经清塘完毕,与去年相比,整体来说情况并未有大的好转,因而也刺激了部分养殖户转向工厂化养殖。

河北、辽宁地区的工厂化养殖暖棚内的气温通常要保持在27-28℃,池内水温保持在25-26℃以上,如果气温过低则需要加烧锅炉,会增加养殖成本,所以养殖户一般集中在8月中旬放苗,11月底养殖就基本结束。

“北方的工厂化养殖每年都在增长,主要是养殖海参的老板转养。工厂化反季节养虾对技术的要求很高,目前成功率不稳定,好的时候成功率8-9成,单位产量4-5公斤左右,差的时候全军覆没也有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基本都是门外汉在养,模式固定,不善变通。”某饲料业务员告诉笔者。


辽宁地区的工厂化养殖车间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